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喂养是管饲喂养的一种方式,即内镜下经腹壁穿刺胃腔,置入导丝,应用导丝引导胃造口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的微创造口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是另一种造口方法。这些手术以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投稿须知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灌肠是治疗UC的有效方法.传统的经肛保留灌肠只对病变局限于直肠、左半结肠者有效,对病变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的病人效果不佳.1986年,就有学者提出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costomy/colostomy,PEC)[1],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结肠假性梗阻病人的治疗中.2006年,英国出版了PEC的应用指南[2]明确了PEC的适应证,但未见其应用至UC的治疗.我们应用PEC技术建立顺行灌肠通道治疗了11例UC病人,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1980年,Gauderer等[1]首先介绍了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PEG是在内镜下进行的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经皮放置胃造口管术,是一项微创、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恢复快的消化道造口技术及营养支持方法[2].但在小儿PEG术临床应用的报道国内极为少见[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术(PCN)在治疗新生儿肾积水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重度肾积水新生儿患者暂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术予以引流,3个月后肾功能明显改善,再以Anderson-Hynes术行手术治疗。[结果]11例重度肾积水患儿均于B超引导局麻下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术,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出血、感染、造瘘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3个月后行Anderson-Hynes术。术后随访0.5~4年,肾积水消失9例,轻度积水1例,尿路感染1例。[结论]对重度肾积水新生儿患者暂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术予以引流可保留肾功能,再择期行Anderson-Hynes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PEG)术是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口管,直接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一种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只需局部麻醉、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对营养状况差和危重症病人也可进行该项手术。对需要空肠营养的病人,还可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PEJ)术。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4年6月共开展PEG/PEJ术85例,其中有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伴梗阻病人三种经内镜肠内营养(EN)通路建立的方法和效果,为胃癌伴梗阻的病人提供营养支持. 方法:将71例胃癌伴梗阻的病人按EN通路建立方法分为A组(经内镜异物钳夹持放置鼻饲管,n =39)、B组(经内镜导丝交换法放置鼻饲管,n=18)和C组[经皮经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n=14)].比较三种置管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组有67例病人成功经内镜建立EN通路,操作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A组置管时间为(10.68 ±3.15) min,置管成功率为94.9% (37/39);B组置管时间为(15.88±3.74) min,置管成功率为94.4% (17/18);C组置管时间为(16.07±3.4)min,置管成功率为92.8% (13/14). 结论:三种经内镜EN通路建立的方法均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前两种方法适合于围手术期需要接受EN治疗的病人,而PEJ更适用于晚期胃癌病人的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PEC途径行粪菌移植加肠内营养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内镜下盲肠造口置管术(PEC)途径行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及实施流程。方法:男性病人,24岁,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血便6年以UC治疗无效收住入院。入院后经PEC行粪菌移植,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粪便性状及习惯变化、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以及结肠镜下表现的变化。结果:住院期间每天1次粪菌移植,连续行30次。出院后按医院内同样的程序每天1次连续行10次粪菌移植。住院期间,粪菌移植治疗后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逐渐正常;粪菌移植1周后已恢复全EN,1个月后开始过渡至口服饮食,内镜下可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病人逐渐恢复完全口服饮食,排便正常,1次/d。粪菌移植结束后2个月复查结肠镜未见明显病变,予以拔除PEC。随访3个月,病人日常口服饮食,排成形粪便每天1次,无腹痛、腹泻或便血等症状。结论:经PEC置管后行粪菌移植病人能耐受长时间的治疗,特别是可在家庭中安全实施,初步治疗及短期随访也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PEG/J)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内营养(EN)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观察92例SAP病人接受PEG/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等指标. 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7±4.2) min,成功率为97.8%(90/92),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 (7/9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76.6±26.8)d. 结论:采用PEG/J对SAP病人早期行EN支持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病人耐受良好、可长期带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对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PTCD联合PEJ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术后1个月经胆汁回输+肠内营养处理后病人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PTCD联合PEJ,经PEJ管胆汁回输+肠内营养1个月后,血清清蛋白水平、体重、体质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善,置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联合PEJ对晚期壶腹部肿瘤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维持营养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反复吸入性肺炎发生.方法:对15例脑意外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于局麻下内镜直视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15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明显得到改善.结论:PEG明显减少脑意外后假性球麻痹者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反复吸入性肺炎发生。方法:对15例脑意外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于局麻下内镜直视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15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明显得到改善。结论:PEG明显减少脑意外后假性球麻痹者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观察15例肠外瘘病人接受PE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 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6.6)min,成功率为93.75%(15/16),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2/15),空肠管堵塞和切口局部感染各1例.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96.7±42.2)d. 结论:PE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和可长期带管等优点,适合肠外瘘病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三种肠内营养管固定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0 引言 EN支持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EN的途径主要包括鼻胃(肠)管、空肠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PEJ)管[1],而这些导管的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行EN支持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行PEJ,采用EN支持分别治疗69 d和180 d.观察病人症状改善、体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2例病人经EN支持,症状消失,体质量增加,血中纤维连接蛋白和PA增加.结论:经PEJ行EN支持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 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 2 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 行PEG术后置管 3d~ 3个月 14例 ;置管 3个月以上 10例 ,其中置管 1年以上 4例 ;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 2例 ,造瘘管脱落 2例 ,胃潴留 1例 ,脾破裂 1例。结论 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 ,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促进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导管位置判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指主要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下腔静脉。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特点是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掌握、成功率高等。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1980年由Gauderer等[1]介绍并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首选的治疗途径。作者自2003-2007年,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不同原发病患者37例PEG病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3-2007年间,PEG3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4岁;原发病:外伤所致脑挫伤、脑出血22例,神经性厌食5例,多发性脑梗塞7例,毒蛇咬伤3例,其中神志清楚18例,昏迷19例。37例患者中行PEG前已置鼻饲管者28例,该28例患者置管数天后,因鼻饲管刺激无法耐受或因鼻饲管导致吸入性肺炎难以控制,而改做PEG术,9例术前采用静脉维持营养。2器械胃镜FUJINON EVE S99 PROCERROR,NUTRICIA EXPORT B·V·(纽迪希亚出口有限公司)复尔凯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活检钳。3 PEG操作方法采用复尔凯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管,术前神志清楚者给予静脉麻醉,昏迷患者局部利多卡因麻醉,常规先行胃镜检查,排除胃出口梗阻,胃镜退至胃体部,在胃腔内...  相似文献   

18.
胆管梗阻是在胆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若胆管梗阻不解除,持续的胆管梗阻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解除胆管梗阻,有传统的外科姑息性胆管引流手术;胆管切开T管引流;B超或X光下置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镜下置胆管引流管均可取得效果。但严重黄疸时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多;PTCD仍属有创减黄,且易脱管,引流范围局限、有一定的并发症及临床护理麻烦。随着治疗性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胃肠造口在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肠造口在术后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22例外科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重病人进行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并总结其手术指征、相关并发症、操作过程和临床疗效等. 结果:22例病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PEG/PEJ)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PEG/PEJ操作相关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21例(95%)病人放置PEG/PEJ管后进行肠道营养的时间超过30天.3例(14%)出现胃造口部位感染和渗漏,经局部换药、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治愈.6例(27%)在后期出现空肠造口管的阻塞. 结论:外科术后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通路的安全、微创、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G的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EG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6例病人,男30例,女16例.平均置管时间为(8.8±1.6)min,成功率为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9%(8/46),包括造口感染2例,造口管堵塞2例,肺炎2例,造口管近腹壁处折断1例,造口渗漏1例.术后30 d死亡1例,死亡率为2.17%.结论: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ALS伴有吞咽困难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