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对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妇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产检)并结束分娩的孕妇2 169例,比较营养干预组(干预组)1 079例与对照组1 090例孕妇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次及产次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53%vs.49.54%)、(12.88%vs.17.06%)、(10.75%vs.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7.44、20.97,均P0.01)。(3)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352.06±466.49)g vs.(3354.12±422.14)g,t=0.12,P0.05],但干预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8%vs.4.40%,5.38%vs.8.44%),(8.80%vs.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12.42,均P0.01)。结论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门诊收治的273例孕24周后经糖耐量检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重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36周、分娩前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t=-3.051、-4.168,P=0.003、0.001);观察组孕24周~孕36周、孕36周~分娩前的增重、孕24周~分娩前总增重均少于对照组(t=-46.089、-29.291、-87.106,P0.001)。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59、7.452、12.610、5.089,P=0.009、0.006、0.001、0.024),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88、6.759、8.558、5.657,P=0.032、0.009、0.003、0.017)。结论营养干预有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加,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孕前、孕期个体化营养管理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黄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二中心孕前优生宣教室向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查体的夫妇进行优生知识宣讲,按知情同意原则,接受孕前、孕期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初期干预组,同期设相应对照组,各632例。采用现场干预方法对孕妇自孕前到分娩实施营养知识普及、体重管理和定期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进行营养素管理,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在两组孕妇年龄、经济收入情况、文化程度、分娩史和孕前体重方面均衡性良好的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贫血等妊娠并发症方面,干预组分别为8.23%、7.28%、27.69%,对照组分别为12.03%、10.92%、41.14%,干预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和早产方面,干预组分别为6.65%、2.53%,对照组分别为10.28%、5.70%,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方面,干预组分别为13.61%和2.85%,对照组分别为18.67%和5.06%,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孕期个体化营养管理能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倡导在孕前和孕期开展大规模有效的膳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对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结束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孕妇1 490名,比较营养干预组(n=711)与对照组(n=779)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及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38.0%vs.53.7%;11.7%vs.15.9%;7.5%vs.13.5%;1.5%vs.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结局: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71±0.64 vs.9.53±0.94);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5.0%;4.4%vs.8.3%;8.7%vs.13.4%;4.8%vs.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给予妊娠期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于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607例孕妇,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自愿接受营养干预的305例孕妇组成,对照组由未接受营养干预的302例孕妇组成。观察两组孕妇在孕20周、孕30周、孕36周时的体重、宫高、腹围、估计胎儿的体重(超声检查)等指标;观察孕妇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结局状况及存在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在不同孕周(包括孕20周、孕30周和孕36周)的体重、腹围、宫高及胎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9.67%,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63.91%,两组孕妇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20 6,P=0.000 0);试验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3.61%,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为8.61%,两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 8,P=0.010 0);产后出血、头盆不称、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相比较,试验组孕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62%,对照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94%,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5 9,P=0.000 8);试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0.66%,对照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3.31%,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 0,P=0.018 8)。结论:早中晚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孕妇体重过快增长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2012年1-12月进行孕期检查并已分娩的单胎孕妇146例,其中患妊娠糖尿病46例为观察组,非妊娠期糖尿病100例为对照组,计算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BMI),探讨孕妇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与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观察组BMI均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身高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排除孕前体重干扰后孕妇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的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成正比。孕期体重增长的幅度是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对分娩过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孕期营养对妊娠结局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应重视孕期妇女的体质量指数检测,控制体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孕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活胎、头位初产妇2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50),干预组给予体重规划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和定期产检,观察孕13周至分娩前体重指数和体重的变化,并评价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体重指数变化≥6的发生率为24.0%,对照组为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9,P<0.05),干预组平均增加体重(12.3±1.5kg)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8kg)(t=4.716,P<0.05),处于最佳体重增加范围;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080、4.785、4.027、4.064、6.023,均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死胎发生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以对照组为高.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可避免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了解孕妇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与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130例基层医院建档产检的子痫前期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9例;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30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2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49例。分析四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及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发生率均增加。无论孕前BMI是否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均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高危人群,孕前进行干预,重视合理控制体重,孕期规律产检,控制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孕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脂肪百分比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并系统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初产、单胎、孕前无慢性疾病史的健康妊娠妇女646名.利用肌肉功能分析仪(MES)测量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身高、体重.并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异常(巨大儿),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结果]①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系数高于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②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 500~4 000g的孕妇,正常组、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肥胖组早、中孕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中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过度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孕前或孕早期及孕期应注意合理营养.控制孕期全身脂肪百分比含量的增长,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减少GDM孕妇分娩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1月在该院确诊的1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记录两组孕妇血糖、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结局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体重过度增长的比例(21.8%)高于观察组(9.1%)(χ~2=3.409,P0.05);观察组在分娩前体重低于对照组,孕期的总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孕期体重管理和饮食控制可以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和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适于胎龄新生儿人体成分的影响作用,为产科临床GDM的母儿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50例GDM孕妇分娩的适于胎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150例非糖尿病孕妇分娩的适于胎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量新生儿的体成分指标及孕妇的相关检查指标,计算新生儿的体成分。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两组新生儿的人体相关测量指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人体成分,分析两组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孕期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胎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和髂嵴上部皮褶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和腹部皮褶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脂质重量和体脂百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去脂质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脂质重量与孕妇的孕期体重指数和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脂百分含量与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去脂质重量与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和孕妇身高显著相关(P0.05);对照组新生儿脂质重量与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体脂百分含量与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去脂质重量与孕妇的孕期体重增加和孕妇身高显著相关(P0.05)。结论 GDM影响新生儿的体成分,GDM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的身体脂质重量和体脂百分含量较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增加,而去脂质重量较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减少,影响新生儿体成分的因素有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孕妇在妊娠期使用食物交换份法的体重变化,探讨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获得孕期最优的饮食方法。方法2013年1月-12月期间,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孕妇中,选取120例孕前超重或者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未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干预)和实验组(60例,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干预),通过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期间的并发症、采取的分娩方法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探讨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孕期体重增加(12.46±3.01)低于对照组(15.01±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3±0.310)低于对照组(3.9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难产、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妇在孕期进行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有利于孕妇合理营养,较好的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拥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低血糖生成指数(LGL)膳食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低生成血糖指数(GI)膳食并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对照组只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跟踪随访至孕妇分娩,观察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使用胰岛素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孕周、身长、头围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干预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超重孕妇有针对性地进行孕期体质量干预和管理,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超重孕妇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正规产检并分娩的超重孕妇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追踪妊娠结局。分析比较两组孕期增重、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情况,探索超重孕妇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干预组增重(11.01±4.34)kg,对照组增重(13.59±5.01)kg,两组孕期总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早产、过期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高于对照组(P<0.05)。推荐超重孕妇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的孕期适宜体质量增长7.40~14.00 kg。结论对超重孕妇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有利于新生儿以及孕妇健康,孕期应体质量控制,尤其以孕晚期更为关键。推荐适合该地区超重孕妇的适宜增重范围7.40~14.00 kg。  相似文献   

17.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83-384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2),根据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值分为A组(△W<15 kg)、B组(15 kg≤△W≤20 kg)、C组(△W>20 kg)。比较不同孕前体重组、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前的最佳BMI应控制在18.5~24 kg/m~2,孕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7~15kg,建议孕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注意调整体重,从而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分为BGGI病例组(n=371)和正常对照组(n=368),随访并=记录其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对象间年龄、月收入、分娩孕周和体重增加值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以及大于孕龄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可使胎儿体重过大发生率增加,但其对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尚无法明确。对交界性糖耐量孕妇可能有必要进行孕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接收的孕产妇4 0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309例)、超重组(459例)、正常组(2 518例)和消瘦组(651例),对比4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根据孕产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又分为孕期体重过轻组(961例)、孕期体重正常组(1 369例)和孕期体重过重组(1 670例),比较3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4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3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的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不仅会增加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贫血的发生几率,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产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产妇护理,使孕产妇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保证孕产妇妊娠期的身体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