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磊  王燕玲  纪颖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173-1176
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健康特点和健康教育需求,为促进流动儿童和儿童整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整群抽取北京市2区共8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家长共1 641对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就读于公办和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分别有19.9%和28.7%超龄在学.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亲文化程度状况较差.儿童贫血患病率均达控制目标,儿童超重、肥胖情况较重;公办小学户籍儿童、幼小学流动儿童、公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龋齿和视力不良情况组间差异较大.4组学生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形成率,健康知识知晓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深入度.结论 北京市在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整体有提高,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是较薄弱的群体.应重视儿童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枫  朴玮  张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37-639
目的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96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答情况进行赋值,根据性别、学校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住房类型等分类比较其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卫生行为总体得分(45.17±4.47)分,卫生知识总体(28.95±4.87)分,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行为和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低于公立学校学生,打工子弟学生低于北京本地学生。结论打工子弟人群是相对弱势群体,应加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及其健康相关问题,为今后在打工子弟学校开展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5所打工子弟学校,在三~六年级学生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的学生,共计558名进行定量调查。结果北京市目前多数学校卫生政策没有完全覆盖到打工子弟学校,学校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22%,龋齿患病率为44.09%,视力不良率为29.75%,尝试吸烟率为13.00%,健康状况、健康信念、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及健康知识等综合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学校卫生指标均低于公立学校学生。结论打工子弟学校健康需求主要为:物质环境改善,对学生、教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政府政策支持。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应该在打工子弟学校中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昌平地区手足口病相关重点人群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KAP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7名调查者中医务人员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7.38%,幼儿家长知晓率为93.22%,小学生知晓率为75.36%,其中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知晓率仅为54.95%。结论小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是该病的重点健康教育对象;电视是调查人群获得手足口病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文惠  史平  马兰艳  任福秀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46,755
目的评价在小学生中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两所农名工子弟学校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每周开设健康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绘画、板报比赛,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和设立报栏、健康知识角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农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卫生知识知、信、行的变化,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小学生预防龋齿、沙眼、近视及肥胖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1.4%、23.6%、54.7%、48.6%,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4%、81.4%、93.8%、90.9%,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6.5%、33.8%、86.2%、75.2%,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学生按时接种疫苗率、拥有自己毛巾、希望得到健康指导的比例分别为38.4%、54.5%、85.9%,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7%、86.3%、96.7%,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9.1%、94.3%、94.5%,部分知识掌握程度超过当地普通小学,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性别对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小学4~6年级在校流动儿童卫生习惯的现状,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形成的多方面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针对北京市小学在校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养成的健康教育机制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编制自填式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共6所招收流动儿童为主的小学抽取4、5、6年级户籍为流动人口的小学生共516名,由项目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514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59.92%的流动儿童来自公立小学,40.08%来自私立打工子弟小学,其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得分女性高于男性(P0.01),公立学校高于私立学校(P0.01),抚养人文化程度好的高于抚养人文化程度差的(P0.05),家庭经济情况好的高于家庭经济情况差的(P0.01),卫生习惯知识掌握好的高于卫生习惯知识差的(P0.01)。结论流动儿童卫生习惯养成受性别、年龄、学校类型、抚养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和卫生习惯知识影响显著,私立打工子弟学校的低年级男学生应作为重点人群,相应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农村学生家长的卫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的态度,以及家长对学生身体状况的关心程度和所需要解决的保健问题等,研究者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配合下,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访谈、发放《必读》和小学生健康卡等方法。结果表明,农村学生家长卫生知识普遍贫乏,一些卫生行为较差,96.8%的家长认为《必读》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或有所帮助。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集体访谈和发放资料等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学生艾滋病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生活技能教育需求,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471名学生与公立学校4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公立学校学生,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6.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比公立学校学生宽容,但对不良诱惑的拒绝能力低于公立学校学生;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虽高于公立学校学生,但对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要素的认识模糊.结论 在农民工子弟中应及时、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健康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区42所民工子弟小学中抽取7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认知不足,对视力情况、体重和身高情况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3%、21.8%和30.0%;过去30天中的学生平均伤病率达50.0%,病假率约17.1%;学生对健康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仅46.4分。结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对健康及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影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山市公办小学和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的不同差异,为分类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山市13所公办小学、13所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校抽取4~6年级各50名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知识题中有80%条目学生知晓率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传染病防治知识题中有75%条目知晓率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有关食品卫生知识题知晓率100%条目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防控态度正确率公办学校都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86.67%的条目行为防控正确率公办学校都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小学生知信行正确率由高至低排列为:防控知识、态度、行为。结论流动人口子女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对象,必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防控措施,加强防控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姝颖 《中国校医》2010,24(10):800-800,F0003
目的了解罗湖区学生、老师、家长口腔健康状况及特点,制定学生防龋策略。方法随机抽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老师,采用匿名口腔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口腔状况好于小学(χ^2=109.4,P〈0.01)。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小学高于中学(χ^2=105.3,χ^2=34.6,P〈0.01)。老师口腔状况、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小学高于中学(χ^2=17.2,χ^2=22.0,χ^2=7.0,P〈0.01);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及行为形成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除农民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外,其他职业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行为的形成与知识的传授者相关,家长需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口腔健康教育是持续的,终身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及幼教人员对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11名幼教人员和196名儿童家长。结果89.3%的儿童家长听说过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1.1%。幼教人员全部听说过手足口病,总知晓率为82.1%。7项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卫生行为,儿童家长中有5项的正确率超过90%,幼教人员均达90%以上。日常生活的健康卫生行为形成率中,儿童家长10项有7项达90%以上,幼教人员11项均达90%以上。不同儿童家长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知晓与防控行为情况,居住城镇的高于居住在农村的,45岁以下的高于45岁以上的,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高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公办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个别教育孩子的正确卫生行为率高于民办园教师。结论萍乡市儿童家长及幼教人员掌握了一定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但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正确卫生行为率仍较低,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健康宣教力度,对民办幼儿园、农村、低文化水平、老年监护人要采取针对性的、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城市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为探索有效的基层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个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抽取暂住期在6个月以上的0~4周岁流动儿童家长234人,开展干预前调查,并在实施多形式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43.47%提高到86.17%(χ2=1 028.87,P<0.01),具有免疫规划积极态度的比例从46.26%提高到85.15%(χ2=314.10,P<0.01),具有免疫规划积极行为的比例从42.95%提高到92.95%(χ2=268.61,P<0.01)。[结论]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态度和行为的比例均偏低,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的知信行,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完成对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为完善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方法】 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对北京市两区的5所流动儿童学校的730名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流动儿童健康知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P<0.05);在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饮食卫生(24.11%做不到每天吃早餐,20.99%做不到经常吃蔬菜)、洗手卫生、口腔卫生(37.43%做不到每天睡前刷牙)等方面相对缺乏;93.38%的学生对健康教育具有明显需求。 【结论】 应加强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积极培养流动儿童的健康意识,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家长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态度和需求,为学生家长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健康教育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对象为北京市20所中学学生家长的整群抽样样本.结果家长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56.7%和95.3%之间,对于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正确回答率较低,普遍存在着将传播途径扩大化的问题.家长艾滋病常识、传播途径、态度得分,城区高于农村,高中学生家长高于初中学生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的家长从未和孩子讨论过有关艾滋病的话题.96.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加强毒品和艾滋病的教育.30.2%的家长认为应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对孩子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责任.结论家长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加强毒品和艾滋病的教育,应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对孩子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责任,但家长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付诸实际行动,以满足家庭健康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缪金华  周爱萍  姜荣明  沙汝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76-2377,2380
目的了解昆山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职工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全部13所流动人口子女民办学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校抽取小学1~6年级班主任、任课老师及行政后勤人员20名,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232名教职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行为总正确率为75.8%。14道知识题中有关流行性腮腺炎、最易发生的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时限及第一责任人等4题正确率均低于50%,仅有2题高于90%;所调查10项防控行为,在指导接种疫苗、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及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等3个方面正确率都低于80%。结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行为正确率较低,其知识水平亟待提高,预防控制行为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华新镇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整体状况以及学生健康知识的盲点和不足,确定学生卫生工作中的重点,为今后的健教工作指明方向。方法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自行设计问卷表,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322名1~4年级和373名5~9年级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习惯。结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对健康知识和卫生行为有一定了解,但仍需要加强。结论加强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传授营养运动保健以及安全、意外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与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小学生存在着不良卫生习惯,缺乏基本健康行为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隐患。健康教育的欠缺是不能形成其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需要政府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学校的建设,强化健康教育的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纠正危害健康的行为,使其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中小学生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安徽省中小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中相关群体的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以及提出适合本地区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地理特点选择安徽省望江、长丰两县作为研究现场,每县抽取4所学校(2所中学、2所小学)。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专题小组讨论方式对两县的医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各类调查对象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同,学生及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诊疗情况缺乏了解,而接受过培训的医务工作者总体知晓情况较好;调查对象获得结核病知识的渠道不尽相同,电视媒体及当地卫生部门发放的宣传品为主要获取途径;对结核病患者,各类调查对象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或行为;针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方式,各群体的建议较一致,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小学生较易接受播放动画等,对中学生发放宣传画及宣传册等效果较好。结论针对地区特点,应采取适合人群的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并有机整合,进一步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