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研究中的应用,并预测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趋势。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安徽省某市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资料进行ARIMA模型拟合,利用2019年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资料验证模型,并预测2020年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结果 安徽省某市源性疾病月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周期性。ARIMA(2,0,0)×(0,1,0)12为最优模型(P<0.05),决定系数(R2)为0.94,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1.862;模型Box-Ljung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682,P=0.548),提示残差属于白噪声序列。2019年数据以检验模型外推效果,MAPE= 24.069%,表明模型外推效果较好,且实际值均落在预测值的95%的置信区间,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 ARIMA(2,0,0)×(0,1,0)12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食源性疾病的时间变化,因此可用于食源性疾病月发病率的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8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市2018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潍坊市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35 737例,其中,8~10月发病例数最多,占57.53%,45~5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17.77%,暴露食品以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占33.4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15%,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88.26%。结论应进一步提高潍坊市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增强食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发生,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自贡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 2003- 2009年自贡市中毒性食源性疾病罹患率为15.98%、感染性腹泻发病率30.34/10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21.27/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6.92/10万,霍乱、脊髓灰质炎、炭疽无发生.0~4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发病率290.29/10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94.64/10万.自贡市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有地区性,有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 自贡市食源性疾病以中毒性食源性疾病、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4类疾病为主,尤其应加强0~4岁重点人群感染性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1984~1999年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1984~1999年食源性疾病发生起数的时间趋势,各类食源性疾病发生起数占总发生比例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食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对各类食源性疾病发生起数时间趋势变化进行拟合;比较1984~1999年各类食源性疾病在不同年度的差异;提示16年来浙江省食源性疾病发生起数和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微生物性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发生最多的,应重点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生规律,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收集大连市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类食源性疾病中,以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90%。发病高峰在7-8月,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家务及待业人员和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1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中,高发月份为7月,致病因素主要为微生物性和有毒植物,主要发生在餐饮饭店。结论本文数据仅反映大连市食源性疾病部分情况。大连市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应以预防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同时加强夏季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对旅行团体以及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人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揭示分布规律,探寻高风险区域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三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种类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食源性疾病的空间聚集规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3. 25/万人,不同市州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同(χ~2=2441. 46,P<0. 05),以株洲市发病率最高(5. 77/万人);主要可疑暴露食品种类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发病的主要进食场所是家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不同地区病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55. 30,P<0. 05),以长沙市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0. 35%)。食源性疾病高发区域主要聚集在湖南东南部、西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高风险聚类区有石鼓区、蒸湘区、雁峰区、天元区、芦淞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地区GDP、人均GDP呈负相关,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存在空间聚集性,受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地区GDP、人均GDP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莉  周亚娟  朱姝  田继贵  李军  郭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93-1896
  目的  对2011—2021年贵州省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撑依据。  方法  对监测系统中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发病率为因变量,以致病因素、居住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  2011—2021年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18起,占报告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29%。发病1 169人,住院833人,死亡18人,病死率为1.54%;上报事件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为报告高峰,共报告159起;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遵义、铜仁,分别报告169,98起;主要是农村家庭误食误用引起食源性疾病;毒蘑菇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和不明原因是主要致病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居住地、致病因素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444.44,577.82,1 935.15,P值均<0.05)。  结论  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贵州省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占比较大,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儿童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且农村家庭是重点防控宣教对象。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源性疾病是国际上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计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患。预防和控制食泊性疾病的一个基本措施是开展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学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备受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据WHO报告,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发病率不到实际发病率的10%[1]。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主要由临床病例报告、实验室监测报告和爆发事件调查报告3者互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监测系统组成,其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就诊、医师或实验室是否及时出诊治报告等因素,通常仅能发现部分患者[2]。因此常规监测有其被动性,而对食源性疾病进行主动监测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3]。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是方法之一。为进一步了解瑞安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水平、就诊特点、危险因素及疾病负担等情况,我们于2011-2012年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发病率高,易爆发流行。食源性疾病在全球均有分布,各地区分布差别较大,致病因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微生物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积极开展监测、预防、宣传等各种综合性措施,才能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本文将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汇总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分析总结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对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早期发现、预警能力。方法汇总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结合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共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187起,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0∶1,发病以15~2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24.42%),前三位的可疑暴露食品分别为多种食品(33.14%)、混合食品(21.28%)和肉与肉制品(15.58%),主要可疑暴露进食场所依次为饭店(酒店)、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有53起事件经过核实确认后在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中报告,占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报告全年总数的28.34%。结论 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在部分监测地区早期发现、预警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能力已有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食源性疾病事件未通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2005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省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分布特征分析。结果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67.5/10万,感染性腹泻占报告病例的54.1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为发病流行季节,6~7月达最高峰;病人以农民为主,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食物中毒年发病率为0.384/10万,病死率5.22%,其中主要为农药及化学物食物中毒造成病死。结论降低食源性传染病危害,必须重视感染性腹泻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化学性食物中毒防制工作,加快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消费者对其关注的日益增加 ,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改善食品安全现状。1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了含有致病因子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和中毒 ,每个人都是食源性疾病的易感者。2 食源性疾病的强度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食源性疾病都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问题。2 1 难以估计全球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 ,但据报道 ,仅 2 0 0 0年一年 ,就有 2 1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这些疾病中大部分是由于摄入了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引起的 ,而且腹泻是婴儿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网络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012年深圳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健全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网络监测体系及食源性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深圳现有的食源性疾病网络监测体系中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收集并分析网络数据,分析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水平.结果 2012年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发病人数24 291人,其中症状监测发热占11.6%,腹痛占65.7%,腹泻占84.4%和呕吐占34.1%;深圳市各区中小学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8 380人;全市食物中毒15起,无死亡病例,中毒食品主要以肉及肉制品为主,占28.6%.结论 2012年深圳市食源性疾病处于低流行水平,该市网络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反映全市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但整个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还有许多方面需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预测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由于人口增长、环境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新的食源性疾病不断发生,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防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由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原因,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和食源性疾病监控工作,这有利于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其预防控制和监测,为食源性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与制定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病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人口统计等资料,进行食源性疾病现况分析。结果 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法定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 该市食源性疾病已普遍对健康构成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9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四川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14起,发病人数1 725人,死亡8人,病死率0.46%,年发病率2.1/10万。8月的事件数最多占18.47%;绵阳市的事件数最多(27.07%),绵阳市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每7.1/10万;家庭是主要的疾病暴发场所(72.61%);毒蘑菇的事件数最多(35.99%);沙门菌的事件数在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最多(11.46%);亚硝酸盐引起的事件数在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中最多(2.23%);引发事件原因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47.46%)。结论要在重点季节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9.
春节期间,我到北京几家大医院粗略地走访了一下,接诊的病人较多是食源性疾病的病人,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食源性疾病,用大白话说就是吃出来的病。  相似文献   

20.
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 ,由于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人口和环境变化、人类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等原因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正在迅速变化 ,一些早已被人们认识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新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制度和监测系统 ,但并未涵盖所有的食源性病原体。多数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尚未建立或有效运作。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和基础研究薄弱 ,食源性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应该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