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术后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手术后确诊为IRPA感染的432例患者为IRPA组,并将同期无IRPA感染的94 495例患者作为非IRPA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IRPA感染患者年龄>59岁占95.0%,平均术后住院(4.79±26.57)d,首位的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占15.05%,其次为烧伤和胰腺疾病,分别占14.58%和13.89%;手术后IRPA感染中侵入性操作使用频率远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结论 IRPA医院感染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以脑部疾病患者为主,术后感染部位多集中于泌尿道感染,临床应针对上述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IRPA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IRPA引起的5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IRPA组),对照组为62例医院感染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患者(敏感组),均按常规方法对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IRPA组与敏感组之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t检验、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混合感染、机械通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IRPA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械通气,OR值为10.13及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OR值为36.68,为IRPA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以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使用是IRP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年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6株PAE中,IRPA占总数的35.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要关注PAE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在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999年7月-2007年6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110所)医院感染患者资料中IRPA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549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进行亚胺培南药敏试验者3090株,其中检出IRPA940株(30.42%)。IRPA主要分布在医科大学(学院)附属医院及900张床位以上大型综合医院(847株,占90.11%);按每2年一个时段,各时段相比,IRPA检出率显著升高(Χ^2=27.50,P=0.000);IRPA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占72.13%,其次为烧伤部位7.87%。IR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3.33%。结论IRPA检出率高,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呈现增长趋势与广泛耐药。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采用KB法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并统计耐药率.结果 2年来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共检出336株IRPA,占PAE总数的38.7%,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建议重视对IRPA的监测与控制,尤其要关注泛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5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RPA总分离率为7.1%;2007、2008、2009年IRPA分离率分别为4.3%、7.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耐药菌株分离率为7.7%;IRPA主要分布于ICU,主要以痰液分离最多;IRPA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不同科室分离的I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关键,不同科室在治疗IRPA感染时,应结合科室的细菌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7例IRPA医院感染病例、150例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医院感染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一病区,接受相似治疗措施的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敏感对照组159例,耐药对照组20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RPA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长短(OR=1.03,95%CI:1.01~1.04)、亚胺培南(OR=4.65,95%CI:1.35~11.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3.37,95%CI:1.85~9.43)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1.85,95%CI:1.25~5.34)的使用有关;而ISPA医院感染与三代头孢(OR=2.54,95%CI:1.26~5.23)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OR=1.86,95%CI:1.42~3.26)的使用、住院时间长短(OR=1.05,95%CI:1.03~1.05)有关。结论 为减少IRPA医院感染的发生,在限制使用亚胺培南的同时,应尽可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机制以指导临床用药,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12医院临床分离的IRPA 10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MIC,用纸片法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用PCR方法检测IRPA的金属酶基因、外排基因oprM以及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 106株IRPA中检出2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均为VIM-2基因;检出9株携带主动外排基因oprM;检出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缺失99株,缺失率为93.4%。结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的缺失、金属酶的产生以及主动外排机制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其同源性,并对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1株IRPA菌株分为A-H共8型,其中A型又分为A1、A2两个亚型。在病人和环境标本中的IRPA菌株均以A1型为主。结论:采用优化的实验室条件可以较好的对IRPA菌株进行PFGE分型,PFGE结果提示本院存在一个PFGE-A1型的IRPA引起的院内感染,PFGE结果为探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应根据分型结果,加强相关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切断IRPA的医院感染途径,避免IRPA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州市中心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384株,主要来自ICU,其次呼吸科;大部分来自痰液标本,占84.0%;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 1082株,分离率为45.4%,2007-2010年IRPA的分离率依次为44.1%、55.9%、46.8%、31.3%;对14种抗菌药物全耐药菌株89株,分离率为3.7%;IRPA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耐药率均>50.0%,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3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出现多药耐药,甚至出现全耐药菌株,临床治疗非常困难;应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与医院感染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绍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4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IMP、VIM和oprD2基因等3种基因检测和测序.结果 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检出VIM基因,经比对分析为VIM-2型;无IMP基因检出,oprD2基因均无缺失.结论绍兴地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由VIM-2型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利用K-B法、琼脂扩散法、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铜绿假单胞菌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尤其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ICU和老年病房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效果都不错,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阿米卡星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耐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和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qacEΔ1-sull基因,测定临床分离的6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66株PAE对6种抗菌药物的不敏感率在12.5%~87.5%之间,qacEΔ1-sull基因的阳性33株,阳性率5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明显的多重耐药特征,qacEΔ1-sull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5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各种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到的59株PAE用日本生研公司的分型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 结果 59株PAE中可分型的有56株,分离率为94.9%,对PAE保持较高抗菌活性且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巴唑等;不同血清型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所不同. 结论 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同血清型的耐药率有差异,对PAE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分析,有助于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1999~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目的研究1999~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我院住院患者所有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哌拉西林从1999年的17.6%增至2003年的79.2%,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003年增至46.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6.3%).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类 阿米卡星为较优化的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天然矿泉水铜绿色假单胞菌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一种检测天然矿泉水和瓶装水铜绿色假单胞菌的方法。方法中,直接在样品瓶中添加青霉素营养肉汤增菌,改良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平板划线分离,以菌落形态为主要判断指标,牛奶琼脂划线确证。全过程42℃72h.与常用方法相比,本方法灵敏,简便,廉价,对干扰杂菌抑制效果明显,尤其适于铜绿色假单胞菌菌数较少并受到加工损伤的水样。应用此方法,81个批号瓶装矿泉水样品检出10份阳性。  相似文献   

17.
120株绿脓杆菌的质粒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Kado-Liu方法对1990至1991年南京地区8家医院分离的120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质粒检测,结果发现质粒得率为24.2%,可分为13个闰图谱型别,闰分子量的变化范围由1.91至45.14MDa。并将质粒图谱与血清型进行了比较:具有相同闰图谱的菌,春自清型可相同亦可。文中对质粒图谱是否能用于绿脓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4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2007年分离485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8种抗菌药物,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80.8%),最不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林(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了解本地区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现状和变化趋势 ,为防治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将广州地区 13所综合医院 1998~ 2 0 0 0年间在临床标本收集的 72 8株铜绿假单胞菌 ,对 12种抗假单胞菌常用抗生素动态监测并对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监测的 12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 >5 0 % ,敏感率 >70 %有 9种 ,较敏感的有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 ,部分监测抗菌药物敏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下降较明显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 ;另外 ,不同部位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值差异较大 ,胆汁及尿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值较其他部位的低 ,差别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本次药敏监测结果显示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率最高 ,可作为本地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有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