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高温热浪)
目的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省居民高温热浪期间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于2010年9--11月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 18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风险认知、高温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和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并控制混杂因素.结果显示,2 183名研究对象平均(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城市居民1 06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者507人,过去1年有中暑经历者14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低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中暑发生率较高(P<0.05);热浪期间98.03%的调查对象至少采取1项适应行为防止中暑;中暑发生的保护因素在总样本和<50岁者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和穿浅色衣服;在男性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活动;在女性中为穿浅色衣服;在农林牧渔业者中为减少活动、穿浅色衣服和使用防护品或太阳伞;在城市居民中为多饮水和穿浅色衣服;在农村居民中为减少活动和穿浅色衣服;发生中暑的风险随着居民采用适应行为数量增加而降低(P<0.05).提示绝大多数居民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了自发性适应行为,不同特征人群适应行为不同,并且采用的适应行为越多发生中暑的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 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 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了解适应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于2010年9—11月抽取了5个城市中10个县区街道/乡镇的家庭为调查样本户,对每个住户采用KISH表法确定1名15~69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热浪相关知识、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对热浪的适应行为和个人世界观。采用协方差分析对热浪的适应水平的相关因素及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共调查2 183名居民,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53.37%),城市居民1 064人(48.74%)。居民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62%(843/2 183),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2分(满分7分)。高温热浪期间,98.05%(2 140/2 183)的居民采取了至少1项适应行为,最常采用的适应行为是多喝水(占87.04%,1 900/2 183),最少用的适应行为是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30.40%,663/2 183),平均适应行为得分为(4.80±2.39)(满分10分),该得分在中年者、文化水平较高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人员以及世界观为平等主义者中较高(P<0.01或P<0.05)。另外,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呈正相关(P<0.01),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具有交互作用(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对热浪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世界观和热浪相关知识,并且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受个人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温热浪期间居民行为习惯变化与中暑的关系,为中暑易感人群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随机抽取的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共抽中8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120户开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7—9月高温热浪期间行为习惯变化及中暑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行为习惯变化与中暑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51±16.37)岁,其中男性1 356人,女性1 409人,发生中暑173人,中暑发病率为6.26%。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20的5个变量(饮食、口味、睡眠变化及改变出行交通工具、空调降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口味变重(OR=3.37,95%CI:1.54~7.38)是中暑的危险因素,改变出行交通工具(OR=0.64,95%CI:0.46~0.90)是中暑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温热浪期间,大部分居民行为习惯发生变化,且部分行为改变与中暑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2014年居民热浪期间适应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共卫生》2017,(居民热浪)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高温热浪期间所采取的适应行为现状,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系。方法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62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认知、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及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χ~2检验对各组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关系。结果深圳市居民对热浪知晓率为69.5%,居民风险评估平均得分为(3.53±1.05)分;热浪期间,有621人采取至少1项适应行为,其中"多喝水"这一行为使用率最高(9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浪期间"外出乘坐空调车"、"多喝水"、"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户外活动"为居民发生中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居民对热浪知晓率较高,且绝大多数居民在热浪期间采取了适应行为,部分适应行为对防止发生中暑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15岁居民酒精摄入情况及饮酒相关影响因素,为进行酒类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09—2012年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东省分成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3层,共抽取9个区县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75户家庭,对每个被抽中的家庭中≥15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过去12个月里是否喝过酒、饮酒类型、频率、平均每次饮用量等内容。对调查对象的饮酒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PROC SURVEYMEANS和PROC SURVEYFREQ计算标化平均摄入量和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饮酒相关因素(人口学特征及吸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5岁居民9 672人,有效人数8 972人,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2.8%。8 972名调查对象中以女性(占57.7%)、中等城市(38.0%)、30~59岁(58.7%)、中学学历(56.9%)、年收入10 000元(44.2%)、已婚状态(83.6%)的人群为主,其中吸烟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7.9%;过去12个月内曾饮酒的共有2 758人,粗饮酒率为30.7%,标化饮酒率为33.3%;2 758名饮酒者中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为(9.6±2.1)g;312名过量饮酒者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为(74.6±11.5)g,过量饮酒的男、女性占饮酒人群的比例分别为15.6%(279/1 787)和3.4%(33/9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29(OR=2.971)、30~44(OR=3.857)、45~59(OR=3.147)岁年龄组、年收入水平为10 000~25 000(OR=1.229)及25 000元(OR=1.206)、吸烟人群(OR=2.321)饮酒的可能性更大,而女性(OR=0.347)、文化水平为中学(OR=0.767)、小学及以下(OR=0.592)的人群饮酒的可能性更小。结论过量饮酒人群的酒精摄入量较高,需针对饮料酒中相关危害物质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饮酒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常州和无锡市不同收入人群自评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部常州和无锡市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1.0)调查2市居民共1 350名.结果 2市不同收入人群的总体自测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月收入低于1 000元的群体得分最低,而月收入高于4 000元的人群得分最高.不同收入人群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 000元以下的人群在各子量表的得分均为最低,而1 000元~,2 000元~,3 000元~,4 000元~各组的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000元~组的心理健康量表及社会健康量表得分最高.结论 2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同其自测健康得分相关,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较差;除了生理健康方面,收入最高的人群健康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城乡社区居民高尿酸(HUA)患病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前期(Pre-DM)、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2020年抽取福州市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用KISH表抽取≥18岁常住居民3 744人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乡居民尿酸与Pre-DM、DM间的关联。结果 调查人群的Pre-DM、DM及HUA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1%、13.0%和23.1%;农村地区Pre-DM、HUA患病率均高于城市(χ2=68.66、20.69,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尿酸第3四分位数Q3水平的发生DM风险较高(OR=1.57,P<0.01);农村居民Q3水平者Pre-DM的发生风险较高(OR=1.42,P<0.05)。按年龄、性别分层分析发现,在城市居民<60岁、农村≥60岁中,Q3水平与Pre-DM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在城市<60岁、城市女性中,Q3水平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现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抽取广东省16个县(市、区)3 855名15~69岁常住居民,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和复杂抽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为25.85%,科学就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0.39%。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与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相比,不识字/少识字(OR=0.069)、小学(OR=0.105)、初中(OR=0.240)、高中/职高/中专(OR=0.484)人群科学就医素养水平较低;与"其它"职业人群相比,农民(OR=0.586)科学就医素养水平较低。结论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对低文化程度,农民、工人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群科学就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7岁儿童围手术期间父母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在南阳市某医院拟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对儿童病情了解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领悟压力量表(P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452名2~7岁儿童围手术期间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以母亲为主(占56.6%),年龄以23~29岁为主(占42.5%),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45.6%),职业以企业职员、工人、农民或民工为主(占47.8%),家庭月收入以5 000元为主(占69.9%)。焦虑发生率为55.75%,抑郁发生率为29.66%。压力得分为(15.2±5.6)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7.8±8.4)分。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OR=1.721)、农民或民工(OR=1.978)、部分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病情(OR=2.377、2.044)个体经营者(OR=1.531)、无业(OR=1.669)、儿童为独生子女(OR=1.747)、压力越大(OR=2.030)焦虑发生风险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541、0.469)、家庭月收入≥3 000元(OR=0.662、0.617)、儿童年龄越大(OR=0.710、0.626)、医疗费支付方式为商业保险或城镇/农村医疗保险(OR=0.730、0.665)、社会支持得分越高(OR=0.621)焦虑发生风险较低。母亲(OR=1.861)、农民或民工(OR=1.696)、个体经营者(OR=1.823)、无业(OR=1.986)、儿童为独生子女(OR=1.908)、压力越大(OR=2.079)抑郁发生风险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632、0.490)、儿童年龄越大(OR=0.641、0.646)、社会支持越大(OR=0.653)抑郁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2~7岁儿童围手术期间家长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儿童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18~60岁城市居民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2个市城市2 331名居民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的2 331人中,焦虑平均得分为(40.53±10.16)分;有40.8%的人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其中轻度、中至重度、重度抑郁分别占21.66%,17.85%,1.29%;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焦虑程度女性低于男性(β=1.64),未婚(β=1.38)和离异人群(β=3.89)高于已婚人群;科技人员(OR=1.6)和公务员(OR=1.36)的抑郁水平较高。结论男性、未婚及离异人群可能是焦虑情绪发生的高危人群,科技人员和公务员可能是发生抑郁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住环境与城区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关系,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城区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居住环境和两周内患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两周患病率相关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6年共对2194名昆明市城区居民进行调查,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8.36%和51.64%,平均年龄为(41.3±20.3)岁,15~64岁1 666人(占75.93%),≥65岁265人(占12.0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096人(占49.95%),人均年收入10 000~59 999元1 134人(占51.69%),非吸烟者1 762人(占80.31%)。总体两周患病率为128.53‰,心血管系统两周患病率最高(67.00‰,147/2 194),按疾病分,高血压两周患病率最高(60.16‰,132/2 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后,人均居住面积≥20㎡(OR=0.630)和经常开窗通风(OR=0.346)的居民两周患病的发生风险较低,住宅50 m范围内有交通干道(OR=1.552)、使用跟空气污染有关化学品(OR=1.922)、有慢性病现病史的居民两周内患病(OR=83.809)的风险较高。结论居民居住环境与两周患病率有密切关联,应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宁波市居民中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中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宁波市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以户为单位,于2014年9~11月开展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质指数和消化系统疾病史等7个变量进入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人农民[OR=2.19,95%CI(1.37~3.51)]、离退休者[OR=2.00,95%CI(1.13~3.54)]、饮酒[OR=1.83,95%CI(1.30~2.57)]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史[OR=2.06,95%CI(1.08~3.91)]是中暑的危险因素。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并且饮酒的人群中暑危险性明显高于不饮酒无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群[OR=3.96,95%CI(1.58~9.94)]。结论宁波市居民中工人农民、离退休者、饮酒以及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人群是中暑的易感人群,在预防中暑时,应该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江西省为例,了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对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江西省1 216例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得分为69.42±14.16分。男性略高于女性(P0.05),未婚居民高于已婚、离异或丧偶居民(P0.05),城市居民知晓水平高于农村(P0.05),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居民高于以下的居民(P0.05),居民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月收入越高的知识知晓率均越高。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般,应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少以及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高温中暑与高温热浪的关系,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年间共监测中暑病例101例,集中分布于6—8月,男性多于女性,其中51.5%(52/101)为重症中暑,40~59岁、≥60岁人群重症中暑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40岁人群。重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轻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P0.05)。识别出的15个热浪期间共报告病例86人,占当年病例总数均50%,对于2个可识别风险的热浪段,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增加。【结论】上海市夏季高温形势严峻,男性、老年人群是高温中暑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集中于7—8月,高温日、尤其是热浪期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除须关注日最高气温对中暑的影响,日最低气温对重症中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苏州高新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7—2018年在苏州高新区某医院长期治疗的苏州学府社区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本研究共对780例苏州市高新区年龄≥40岁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以男性为主,497例(占63.7%),60~75岁429例(占55.0%),已婚498例(占63.8%),家庭月收入<3000元426例(占54.6%),高中及中专356例(占45.6%)。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1.0%。家庭月收入≥3 000元(OR=0.088)、家庭关系好(OR=0.106、0.080)、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保/商业保险(OR=0.010)、服用降压药(OR=0.598)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较小,有高血压并发症(OR=1.774)发生抑郁的风险较大。结论 苏州市高新区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经济因素、情绪因素和疾病因素是导致该社区高血压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热浪与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每日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交叉方法,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每日AMI死亡人数的影响,比较对不同性别和年龄居民的影响程度.分别选择死亡发生前后第7天作为对称双向对照,以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反映热浪过程对居民AMI死亡人数影响的大小、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38.8℃,平均湿度46.7%,AMI死亡OR=1.437(95%CI:1.066~1.937);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36.8℃,平均湿度61.0%,AMI死亡OR=1.846(95%C/:0.671~5.076);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41.5℃,平均湿度58.5%,AMI死亡OR=2.427(95%CI:1.825~3.229);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39.6℃,平均湿度31.9%,AMI死亡OR=2.857(95%CI:1.088~ 7.506);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37.4℃,平均湿度42.0%,AMI死亡OR=1.500(95%CI:O.632 ~ 3.560).第1次热浪对男女性死于AMI影响的OR值分别为1.153(95%CI:0.756~1.758)和1.818(95%CI:1.185~ 2.790),对<65岁年龄组居民影响的OR值为1.200 (95%CI:0.669~ 2.153),而对≥65岁组影响的OR值为1.534 (95%CI:1.083~2.173).第3次热浪对男女性影响的OR值分别为2.392( 95%CI:1.649~ 3.470)和2.514(95%CI:1.613 ~ 3.919),对<65岁和≥65岁年龄组居民影响的O值分别为2.000(95%CI:1.149~ 3.482)和2.623(95%CI:1.880~3.660).结论 (1)热浪对居民AMI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0~2d;(2)热浪开始当天日最高气温较前一日升温的幅度越大,居民AMI死亡风险越大;(3)热浪期间女性死于AMI的风险高于男性;(4)≥65岁年龄组居民热浪期间死于AMI的风险高于<65岁组;(5)高年龄组女性对热浪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每日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地级市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直接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水分摄入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3 592名居民,其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000、477、1 615 mL/d,男性居民3种饮水量(1 200、512、1 766 mL/d)均高于女性(1 000、450、1 494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岁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最低(750、418、1 280 mL/d),45~59岁年龄组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671 mL/d),不同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780 mL/d),小学及以下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542 mL/d),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珠三角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850 mL/d),粤北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430 mL/d),不同地区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饮水量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差异,在进行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考虑上述因素差异,以提高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605-609
目的了解珠海市居民伤害发生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珠海市香洲区和斗门区常住居民共计2 06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常住居民家庭成员伤害发生患者的一般信息、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和伤害的临床信息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人群年伤害发生率为30.34%,标化率为33.01%。女性标化年伤害发生率(36.23%)高于男性(29.77%);农村(39.59%)高于城市(25.93%);儿童组年伤害发生率(53.51%))高于其他各年龄组(χ2=37.9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户籍和职业是珠海市常住居民伤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女性伤害发生率高于男性(OR=1.296,P0.05)、农村高于城市(OR=1.844,P0.05)、外地人群高于本地人群(OR=1.475,P0.05)、学龄前儿童(OR=3.985,P0.05)和在校学生(OR=1.962,P0.05)均高于在职人员。伤害发生原因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跌倒/坠落、刀/锐器伤、交通伤害、烧烫伤、钝器伤,其构成比分别为45.13%(139/308)、23.05%(71/308)、12.34%(38/308)、9.74%(30/308)、7.14%(22/308)。跌倒/坠落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刀/锐器伤为青年和中年人群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交通伤害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二位伤害原因。结论珠海市常住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