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快且不规律,导致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丧失。当心室率特别快时,患者可以感到心跳快并且紊乱,容易出现疲劳、头晕、胸痛、气短,甚至可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相比,房颤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发作时间没规律,发作一次持续时间长短没规律,每次房发作时心跳的快慢更没规律,是一种完全"失控"的心跳。  相似文献   

2.
正常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跳和谐有序,节律规整。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规则。都叫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就是常见的一种。房颤患者可出现心悸、不安、头晕及晕厥等症状。房颤对患者的危害,一是使心功能减退,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二是易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 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乱颤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通俗来讲就是心房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颤动频率高达300~ 600次/分,心房不能正常收缩,心跳频率比正常人快很多而且不规律,可达到100~160次/分.  相似文献   

4.
所谓“房颤”(全称为“心房纤维颤动”),就是心房不再有规律的收缩,而是以300~600次/分的频率紊乱而快速地颤动,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心房的收缩功能,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房颤时,心房的冲动只有一部分被心室接受,所以房颤时心率可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心率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发生房颤时多数患者可感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如发作时做心电图很容易确诊房颤。有的患者房颤发作时无任何症状,在体检做心电图时才发现房颤。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流过心房时就容易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这种…  相似文献   

5.
房颤,全称是心房颤动,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正常情况下,有节律的心脏跳动是60~100次/分钟。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房颤是心房纤颤的简称,指心房肌失去规律收缩的特性,变成“蠕动”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形成血栓。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增加。房颤很常见资料表明,我国房颤总患病率约为0.8%,国外为1.0%。65岁人群发生率为4.0%,到75岁猛增至15.0%。房颤可分成阵发性、持续性、持久性3种,我国调查资料显示,在住院的房颤患者中,持久性房颤占了绝大部分(79.64%),给治疗带来难度。房颤的主要危险是血栓性栓塞房颤时,心房呈“蠕动”状态,因此很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凝块———即血栓。血栓随血流流出心脏,…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上人群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的诊断依据房颤发作时,心电图上面可以看到规律整齐的窦性心律消失,代之以快速而紊乱的心房电活动(心房颤动波),同时代表心室的QRS波快慢不等.  相似文献   

8.
房颤,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房颤的危害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有一些患者,房颤发作时完全没有症状,有的直到因脑卒中就诊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无症状房颤。房颤常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多尿、黑蒙和晕厥。可无症状房颤患者,上述症.状他们都没有,对房颤完全没“感觉”。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从在娘胎里有心跳以来,心脏总是有条不紊地搏动。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和偶而少数不明原因,心跳有时也会变得快慢不一、强弱不等,甚至出现“乱弹琴”。在名目繁多的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在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大量的心电图分析中,其发生率为10%—20%。特别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可高达8%—17%。  相似文献   

11.
一位自诉心慌、胸闷、气短的52岁男性病人住进了急诊观察室。接诊医生听诊时,发现病人的心跳很不规律,同时脉搏与心跳次数也不一致,当即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证实为“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2.
《长寿》2008,(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相似文献   

13.
15老年人房颤是怎么回事?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主要是由于心房肌退行性变和纤维化等老年性改变,引起心房扩大,当心房异位冲动(如房早)传入心房后,刚好进入心房激动的易损期,加上心房肌老年性改变,因此,在心房内形成一个大的折返环,该折返环又引起4到6个子环,就导致房颤.大多数房颤开始为阵发性,一年仅发作1~2次,以后部分患者越发越频,变成持续性或慢性房颤,而另小部分患者可保持阵发性.  相似文献   

14.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乱颤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  相似文献   

15.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4,(19):20-20
房颤是心房纤颤的简称,指心房肌失去规律收缩的特性,变成“蠕动”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形成血栓。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的1/3,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主要是由于心房肌退行性变和纤维化等老年性改变.引起心房扩大.当心房异位冲动(如房早)传人心房后,刚好进入心房激动的易损期,加上心房肌老年性改变,因此,在心房内形成一个大的折返环,该折返环又引起4到6个子环,就导致房颤。大多数房颤开始为阵发性,一年仅发作1~2次,以后部分患者越发越频,变成持续性或慢性房颤,而另小部分患者可保持阵发性。  相似文献   

17.
老人家突然出现心悸、冒冷汗、脉搏不规律等症状时,可别不当一回事,这常是因老化造成的"心房颤动"(房颤)所致,最好能及早就医检查、治疗。它可能成为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心脑疾患的祸根,不可不慎。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不整,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10个当中可能就有1个。心房颤动是因心房肌肉老化、冲动传导不正常,造成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72次左右,但这类患者每分钟却可高达100-200次,病人出现心悸、冒冷汗等症状。由于心房回动多突然发生,病患一开始多米特别在意,诊断为心房颤动的病患,有一半…  相似文献   

18.
心跳快慢、跳得是否规律,与高血压相关!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即让公众更关注心跳与高血压的关系。心跳快慢、是否规律,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高血压也可以导致心律失常,明显增大中风和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仅次于室性早搏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即使在临床上无心脏病证据的正常人也可有房颤发生。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房颤的发生率可高达10%~15%。 房颤时心房以350~600次/分的频率快速激动,心室的跳动大约140~180次/分,心跳的节奏混  相似文献   

20.
正常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跳和谐有序,节律规整。心跳过快、过慢或快慢不规则,都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由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