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60例,感染率1.01%,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检出28株占46.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分别占21.67%和13.33%;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检肛查过频、缝合技术、产程过长、卫生宣教欠缺等有关.结论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和按1:2随机选择的无切口感染会阴侧切210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为1.23%,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能防止切口感染,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膜早破、体重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阴检肛查多、缝合技术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498、3.345、4.235、2.285、2.458.结论 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控制体重指数合理范围内、治疗基础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慎重进行、提高缝合技术以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防性治疗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指导提升产妇临床预后。方法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顺产分娩且会阴侧切缝合术产妇8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6例与对照组4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手术缝合后将珍珠粉均匀撒布于切口缝合处;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程度及会阴切口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5%、2.29%(P<0.05);两组愈合程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1、2、3d切口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缝合后给予珍珠粉预防治疗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产科住院1 200例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足月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00例产妇术后发生30例会阴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50%;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63.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32.61%,真菌4株占4.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8kg/m2、阴道产检3次、急诊分娩、产程8h、术后住院时间5d、胎膜早破、夏季分娩、产妇生殖道感染、切口长度3cm、缝合人员工作时间≤10年、合并基础疾病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8kg/m2、阴道产检3次、术后住院时间5d、胎膜早破、产妇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是产妇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率及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对不同的缝合技术进行探讨。会阴侧切内竖8字缝合术切口愈合佳,感染率极低,住院时间短,大大减轻会阴切口疼痛。产妇乐于接受,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提高产科质量大有好处,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重点科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消毒供应室。方法将本2014年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同2013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实施前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会阴侧切感染率、空气采样合格率、物表采样合格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存性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与2014相比手术切口感染率由0.84%下降至0.24%,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由0.76%下降至0.29%,会阴切口感染率由0.97%下降至0.56%,空气采样合格率由99.1%提升至99.7%,物表采样合格率由99.3%提升至100%,手卫生依存性由50.9%提升至8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重点科室院感质控工作中后能够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了我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我院医疗护理质量,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 353例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病例妊娠组)和对照组(生理妊娠组),另将其中产房紫外线消毒前、后2 h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200例分消毒前组及消毒后组,对其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消毒前后会阴切口感染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对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地预防和加强产妇分娩前后的有效护理,可降低会阴侧切口的感染率,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产科顺产且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1 186例,收集患者阴道侧切切口的分泌物,采用细菌自动分析仪对所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其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 1 186例会阴侧切产妇切口术后72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6.07%,共培养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20株,占25.64%,真菌感染4株,占5.13%。单因素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第二产程时间≥2 h、合并糖尿病、分娩产程时间≥8 h、生殖道感染和切口长度≥3 cm是会阴侧切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会阴侧切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改进和完善控制方法,可以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500例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调查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产妇中共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切口感染产妇送检标本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35.1%,革兰阳性菌21株占56.8%,真菌3株占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30kg/m2、合并基础疾病及孕期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5d、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产后住院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导致手术切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控制影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GDM孕妇360例,均经阴道分娩和会阴侧切术,收集孕妇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60例GDM孕妇术后会阴切口感染33例,感染率为9.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是GDM孕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共检出病原菌33株,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和27.27%。结论 GDM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及血糖控制有关,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高危因素,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Miles术后双引流法防治会阴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右麦氏点和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双引流法,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直肠癌行腹腔镜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会阴切口缝合后,行经右麦氏点合并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引流;B组47例,会阴切口缝合后,引流管经会阴切口中间引出;若术后有发生会阴切口感染情况,A组需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外,并保留经右麦氏点引流管进行冲洗;B组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结果 A组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7.6%,与B组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后,A组换药平均时间为(26.8±4.9)d;B组换药平均时间为(43.1±5.4)d,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联合经右麦氏点和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引流有利于盆腔创面的愈合;一旦会阴切口发生感染,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保持经右麦氏点骶前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可加快会阴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8例产房会阴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产房会阴切口感染率,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4月9日~5月10日的8例产房会阴切口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有2例培养阴性,6例为支原体感染,6例中2例有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结论①对伤口感染病人,使用抗生素前取分泌物培养才能有效发现病原菌。②查找病原菌时不能有思维定式,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菌种培养。③及早发现,及时跟踪,采取多种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减少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本院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再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法、会阴部手术的止血方法和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比较两组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会阴部创面出血率和感染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会阴部创面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做直肠癌Miles手术时,充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会阴部手术时尽量用电刀止血,用经会阴切口旁和经右髂部骶前联合负压引流方法,这样处理能够明显减少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文 《现代医院》2012,12(8):37-39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会阴联合手术(Miles)中会阴切口改良和大网膜填充方法对会阴部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探讨减少会阴部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8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常规Miles手术治疗组(n=28,Miles组)、会阴部切口改良和大网膜填充骶前空腔组(n=56,改良组),对两组围手术期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及伤口引流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Miles组切口感染5例,切口皮下脂肪坏死3例,切口裂开3例,伤口愈合时间(21.3±4.5)d,住院时间(31.4±7.2)d,切口引流量第1、2、3、4天分别为(432.8±38.2)、(217.4±28.8)、(83.5±17.3)和(51.2±15.9)ml。改良组切口感染3例,切口皮下脂肪坏死2例,切口裂开1例,伤口愈合时间(16.8±2.7)d,住院时间(21.9±3.3)d;切口引流量第1、2、3、4天分别为(386.3±27.5)、(131.6±19.1)、(33.8±12.6)和(18.2±10.7)ml。两组之间各种并发症和每天引流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会阴部切口改良和大网膜填充骶前空腔的方法在Miles手术中对减少会阴部切口并发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86例产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产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4- 2009年发生的186例医院感染病例分两个阶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腹部切口、会阴伤口,分别占52.9%、19.6%、8.8%,2007-2009年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生殖道、腹部切口,分别占33.3%、27.4%、19.1%;两个阶段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5%、1.5%,空气检测合格率80.1%、94.1%,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76.7%、94.0%,工作人员手检测合格率81.8%、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改善病房环境,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用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0.05%醋酸氯己定溶液行会阴护理对预防高龄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ICU住院的196名留置导尿管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0.05%醋酸氯己定溶液进行会阴护理,对照组采用温开水进行会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尿管的第7天、14天、21天、30天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留置导尿管第7天、14天、21天、30天时,试验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2.08%、6.25%,对照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13.00%、29.00%、54.00%;第14、21、30天试验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高龄ICU患者应用0.05%醋酸氯己定溶液进行会阴护理能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及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密切关系。方法通过全面系统的感染监测,分析监测结果,找出不足及原因,及时解决,并对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率的监测。结果通过各项措施,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2009年1-12月施行的8457例手术,感染44例,感染率为0.52%,2010年1-12月施行12 150例手术,切口感染45例,感染率0.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系统地抓好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水平,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控制工作做好,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脊柱术后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因素回顾性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11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3118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0例,感染率0.64%,切口愈合不良15例,发生率为0.48%;患者均及时行切口深部组织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脊柱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果严重,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挽救脊髓、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剖宫产病例5539例,其中切口感染病例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中,患者年龄≥30岁、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病变均可引发切口感染(χ2值分别为58.59、19.26、6.94,均P〈0.05)。在产科相关因素中,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术后出血量多均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χ2值分别为4.70、6.95、4.26,均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应从多方面综合控制预防,才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