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丹东市区成蚊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为制定可行的科学实施方案及灭蚊达标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挥网法、目测法。结果丹东市区常见蚊种共3属7种;7-9月份为活动高峰期;成蚊栖息场所因蚊种不同而有差异;丹东市区成蚊越冬场所有改变。结论因地制宜,根据蚊虫栖息、越冬场所的变化而调整相应防治方案,控制蚊虫密度,降低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小洋山岛上蚊虫的组成、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用CO_2诱捕器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小洋山地区采获蚊虫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11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5种,阿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季节消长(CO_2诱捕器法)呈波形,蚊虫于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9-10月逐渐减少至消失;侵袭人类以三带喙库蚊(占25.92%)、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为多;活动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 h至3 h,白昼为白纹伊蚊;蚊虫的滋生地为下水道和小型积水。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次调查为小洋山蚊虫控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情况,调查共获蚊虫1904只、分属3属7种,包括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海滨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及伊蚊属的海滨伊蚊、朝鲜伊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防灭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清澜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清澜口岸蚊类调查情况,共捕蚊虫383只,分5属7种,包括伊蚊属的白纹伊蚊,库蚊属的致倦库蚊、二喙带库蚊,按蚊属的中华按蚊、迷走按蚊,曼蚊属的常型曼蚊,阿蚊属的骚扰阿蚊。其中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为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填补了该地区蚊类种群构成方面资料空白,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蚊虫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镇江口岸蚊类的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蚊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定点、定人、定时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点上进行诱捕。结果共捕获成蚊621只,密度为8.63只/(帐·人工小时),蚊虫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镇江口岸3月下旬开始出现蚊虫,6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以后密度下降,12月底蚊虫消失。结论随着长江口岸不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正在变化,蚊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将随之变化,应加强蚊类的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加强对外来蚊种和新发现蚊种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最多时可达32次/15 m 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太白湖湿地蚊虫种类及生态控制策略,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太白湖湿地各类孳生地捞取蚊幼虫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和帐扣法,对太白湖湿地的成蚊种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15 332只,经鉴定为5属16种。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4.40%,其次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6月份开始出现,7~8月份为成蚊活动高峰期。成蚊在整个夜间均有活动,黄昏和凌晨出现两次高峰。结论济宁太白湖湿地蚊虫种类丰富。蚊媒防治应结合蚊虫的生态习性采用环境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地区蚊种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帐诱和挥网收集蚊虫。结果在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地区采获蚊虫7972只,计3属12种。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94%)。不同生境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刺扰伊蚊在5—10月有活动,在7月上半月和8月上半月出现2次高峰。结论为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地区深入开展蚊种组成和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柏坡旅游景区蚊、蝇的种群和分布,为媒介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对蚊、蝇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蚊类有5属17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1.31%),其次为骚扰阿蚊(占22.02%)和黄色曼蚊(占6.36%);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以7月下旬密度最高。蝇类有3属3种,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以7月密度最高。结论西柏坡旅游景区蚊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具有造成蚊媒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应开展集中消杀并定期监测以有效控制蚊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郑州铁路口岸蚊类种群结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10月,采用二氧化碳诱捕法、集卵器法进行成蚊与蚊幼虫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145只,隶属2属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总数的97.9%。5-7月份成蚊密度处于高峰期,5月份最高。蚊幼虫平均容器指数为32.46%,5-10月份均处于高水平,以9月份最高。结论近年来非洲、东南亚等地均有蚊媒传染病疫情报道,应根据蚊虫的季节消长,做好口岸蚊类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承德市避暑山庄蚊幼虫种类分布及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避暑山庄内蚊幼虫种类的分布与生态习性。方法:勺取法,综合蚊幼虫分布的调查,配以各调查地点的特征,分析蚊虫滋生习性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蚊虫3属11种,库蚊属为主要蚊种,占蚊属组成的62.07%,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按蚊属只有中华按蚊1种,占蚊属组成的20.99%;伊蚊属,占蚊属组成的16.94%,以仁川伊蚊为优势种。结论:不同滋生地有不同的蚊种,反映了各种蚊虫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两年的调查表明,蚊幼虫的季节消长与温度变化相一致。共调查了3属11种蚊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镇江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帐诱法、诱蚊灯法,蚊幼调查采用勺捞法,所捕获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共捕获蚊虫2 313只,由4属7种构成,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全市4~11月蚊幼平均密度为12.23只/勺,成蚊平均密度为12.37只/h,6~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初步摸清了镇江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蚊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东营市的蚊虫种群密度情况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进一步的蚊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1—4级蚊虫监测片区,采用勺捕法监测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对采集的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环境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结果蚊幼虫平均密度从1~3级监测片区逐渐增高,统计学处理,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蚊幼虫从5月份开始出现,密度逐月增高,在7—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月下降,10月下旬未再被监测出。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从5月开始出现,逐月升高,8月份成蚊密度达到最高,从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到11月上旬消失。通过使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气象条件对成蚊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成蚊的季节消长活动主要受降雨量、温度及环境因素(如食源,竞争者)的影响,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弱,蚊虫季节消长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在进行大面积控蚊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区蚊虫种群密度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和居民区的灭蚊、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农村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成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贵阳市农村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控制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制提供参考。方法在人房、猪圈和牛圈用吸蚊管捕蚊,野外用蚊帐诱捕法。设普查点和连续监测点,普查点为8-9月捕蚊;监测点为4-11月捕蚊,每次定人、定时、定点捕蚊15min,每旬1次。结果在贵阳市郊区普查点捕获蚊虫3属7种,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构成比分别为54.84%和33.13%。监测点于4-11月共捕雌蚊10863只,其中骚扰阿蚊构成比为74.46%,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构成比分别为20.90%、3.00%和1.27%,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不同,牛圈蚊虫密度高达221.33只/人工小时。蚊虫从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密度逐渐上升,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高峰,8-9月蚊密度持续在较高水平,10月开始迅速下降,不同蚊种的季节消长差异明显。结论三带喙库蚊是贵阳市郊区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峰为7-8月,与乙脑流行季节相符,是该地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它蚊种在乙脑病毒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蚊虫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选择北湾地区3种生境,从4月开始至蚊虫活动消失,每月上、中、下旬调查3次,每次在日出前、后1h,日落前、后1h以及12:00、16:00做人帐诱蚊虫密度调查。结果在3种生境中营院外树林蚊虫密度最大,营院内树林和营院外荒漠蚊虫密度较低,刺扰伊蚊是室外3种生境的优势蚊种(90.18%~96.83%),里海伊蚊在荒漠生境中数量较多(9.78%);蚊虫4月中旬出现,9月初活动消失,6-7月为北湾地区蚊虫活动高峰;不同生境及不同蚊种其季节消长曲线不同。结论北湾地区各种生境中蚊虫密度都较高,特别是野外树林茂密、杂草丛生的生境,在6-7月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掌握安徽省蚊虫的分布特点及生态习性,为蚊虫及蚊媒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及人工小时法。结果本次调查共诱捕成蚊2086只,分属2亚科4属5亚属10种。夏秋季节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67.79%),淡色库蚊(12.03%)、二带喙库蚊(11.79%)、骚扰阿蚊(5.03%)和中华按蚊(1.58%)为该季节的常见蚊种。不同地区和生境蚊类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结论研究区域蚊类种群结构除与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划有关外,还与孳生环境类型和生境多样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灭蚊工作中必须根据当地蚊类种群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控制蚊虫和蚊媒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兰州市蚊虫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帐诱、畜诱、诱蚊灯诱和挥网法。结果兰州市蚊虫有3属28种,其中:按蚊属3种、伊蚊属9种、库蚊属16种。从生态观察点捕获的4种计1 145只蚊虫构成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13%,雌雄比例为1∶2.28。平均密度为3.8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居民区>医院>牲畜棚。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密度最高,达到10.13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兰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口口岸蚊、蜚蠊的种类及季节消长情况,分析其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性,为制定口岸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诱蚊灯诱捕法和勺取法;蜚蠊采用瓶诱法。结果捕获蚊类3属6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全年蚊类活动呈单峰型,8-9月份密度高峰。蜚蠊2科2属3种,5、8月份为密度高峰。结论初步摸清了龙口口岸蚊、蜚蠊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不同的监测方法调查新疆北部主要口岸蚊虫的种类、密度及常见蚊虫的规律性,为口岸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7—10月采用灯诱法、帐诱法、人诱法、黑箱法及CO_2诱蚊器法等方法,在7个口岸捕获蚊虫并进行鉴定分类观察季节消长,刺叮规律。结果共采集蚊虫6 774只,分别属于4属8种。蚊虫活动高峰为8—10月,密度高峰期在8—9月,昏峰高于晨峰,刺扰伊蚊为主要蚊种,占74.43%;刺叮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06:00~07:00和22:00~23:00。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北疆口岸地区蚊虫本底数据,中国西部北疆口岸蚊虫活动高峰期在8—9月,主要为刺扰伊蚊,应继续加强口岸地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改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系统,提高发现并防止外来病媒生物入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