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丙肝(CH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α干扰素(IFN-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表达,探讨慢性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方法聚肌胞(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不同组PBMC,RT-PCR检测PBMC IL-18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患者(n=12)和无应答组患者(n=26)PBMC分泌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20)(均P<0.01)。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0.01);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患者和无应答组患者PBMC IL-18 mRNA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应答组患者IL-18 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1个月时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0.01),无应答组患者IL-18 mRNA水平始终较低。PBMC IFN-α活性和IL-18 mRNA水平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873,P<0.01)。结论慢性HCV感染无应答组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和IL-18,而应答组经干扰素治疗后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丙肝患者PBMC IFN-α活性和IL-18 mRNA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肌肉注射IFN-α1b 3MU,隔日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肢原(C-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IFN-α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C-Ⅳ、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19例、部分应答组8例,无应答组5例.只有完全应答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LN、HA、C-Ⅳ、TGF-β1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并且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在完全应答组最明显(F≥103.6,P<0.01),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IFN-α)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接受了标准化α-干扰素(IFN-α)或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无应答或复发。除了病毒等因素以外,宿主因素也参与影响了IFN-α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相关宿主因素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扰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HCV-RNA、抗-HCV。结果:α2b干扰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11/26)、57.69%(15/26)、65.38%(17/26),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3/22)、22.73%(5/22)、27.27%(6/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α2b干扰对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正常人和138例不同病程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后TNF-α、IFNγ-、IL-6在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各种慢性乙肝患者PBMC上清液中TNF-α、IFNγ-、IL-6均有表达,HBV感染者三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经PHA刺激后对照组及患者组TNFα-、IFN-γ、IL-6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患者组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HBV DNA水平增高,PBMC中TNF-α、IFN-γ表达水平逐渐减低,而IL-6活性逐渐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PBMC可分泌TNF-α、IFNγ-、IL-6,其表达水平与宿主病毒载量有关。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PBMC抗病毒免疫受抑,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HCV基因组不能整合入宿主细胞DNA,因此HCV的存留依赖于HCVRNA的复制。作者对9例α-干扰素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内转氨酶水平正常的长期应答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CV RNA检测,并对α-干扰素是否能完全清除长期应答者的HCV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体内观察IFN-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CD25的免疫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06-809
[目的]探讨在体内IFN-α2b(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CD25(白细胞分化抗原25)的免疫诱导作用及其抗病毒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将110例典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65例),中度组(45例),并给予IFN-α2b治疗3疗程(每疗程12周)。每疗程前后,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和RT-PCR法动态检测体外PHA诱导前后患者PBMC的CD25和CD25 mRNA的表达水平,PCR法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的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其CD25 mRNA含量亦同步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仍存在不同差异性(P﹤0.05或P﹤0.01)。IFN-α2b治疗36周后,患者PBMC内、血清中HBV-DNA和HBeAg阴转率两组分别为29(44.62%)、26(40.00%)、39(60.00%)和11(24.44%)、9(20.00%)、17(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b可诱导慢性乙肝患者表达CD25,促进T细胞活化发挥抗病毒作用。此效果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似与患者病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与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正常对照者、2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与IL-10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与IL-1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及HCV携带者(P<0.05),且其值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IL-18与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治疗前,血清中IL-10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无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结论IL-18与IL-10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血清中IL-10水平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赫鹏 《中国保健》2008,16(14):633-63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55例同病患者仅接受拉米夫定(对照组),治疗前后测试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结果:治疗组中有50例(84.76%)发生了治疗应答,其中完全应答27例,部分应答14例,无应答9例.对照组中有39例(69.09%)发生了治疗应答,其中完全应答11例,部分应答18例,无应答10例(χ2=6.037,P<0.0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HBV-DNA和HbeAg浓度无明显区别(P均<0.05),治疗后ALT和AST、HBV-DNA和HbeAg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5~0.01).结论:干扰素α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接受了标准化α-干扰素(IFN-α)或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无应答或复发。除了病毒等因素以外,宿主因素也参与影响了IFN-α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相关宿主因素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优化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基因 1b 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 方案组,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指标.结果: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方案组获得的 EVR、ETVR 及 SVR 均高于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结论: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来调整干扰素用量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而确定HCV感染引起肝细胞损伤的致病机理对那些血清HCV RNA和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是必要的。本文针对血清抗-HCV、HCV RNA和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短期应用强的松治疗后无应答再用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应答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治疗效果及对CD25的诱导作用. 方法将患者分为A(66例)、B(44例)两组,分别采用IFN-α2b和常规治疗,PCR法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CD25表达水平,实时(real-time) PCR法检测CD25 mRNA含量,动态检测抗-IFN-IgG水平. 结果 IFN-α2b治疗24、48周后,患者PBMC内、血清中HBV-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36%、39.39%、40.91%和42.42%、51.52%、53.03%,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干扰素治疗后,ALT、AST、ALT/AST水平分别为(33.4±12.6)U/ml、(34.3±10.7)U/ml、(0.9±0.2)U/ml,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水平均降低,干扰素治疗后,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水平显著升高,其CD25 mRNA含量亦同步升高,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α2b治疗48周抗-IFN-IgG阳性率仅6.06%,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IFN-α2b对PBMC、血清HBV-DNA和HBeAg均有较好阴转效果,阴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IFN-α2b可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达CD25,促进T细胞活化发挥抗病毒作用;IFN-α2b自身免疫原性较弱,治疗过程中诱导机体产生低水平的抗-IFN-IgG,对IFN-α2b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HCV-RNA转阴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40例丙肝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180μg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治疗结果均出现ACT,AST正常,血清HCV—RNA正常,完全应答率为93%,发生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0例,外周血低下1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60%,流感样症状17例,外周血低下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但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良好的心态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联合病毒唑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3例,筛查自身免疫抗体;然后分为试验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和对照组(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均给予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治疗前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和肝功能、治疗过程中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以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共检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28例,其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17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8例,1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3例。两组治疗前HCVRNA载量,以及治疗后快速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中试验组患者血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治疗第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病毒唑可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和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但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不如自身免疫抗体阴性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病毒和宿主因素及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0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病毒载量、IFN种类、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毒学应答模式以及年龄、性别、体重、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因素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持续应答(SVR)组和无应答(NR)组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差异;NR组脂肪肝患者明显多于SVR组(χ2=5.662,P﹤0.05);HCVRNA载量两组无差异(SVR组6.32±0.828vsNR组6.08±0.892);基因型1b型患者的SVR率(35.7)低于2a型(67.7),Peg-干扰素治疗SVR率(67.7)高于普通干扰素(41.7)。SVR组RVR获得率达71.4,明显高于NR组(12.5);EVR的获得率两组均较低(28.6vs2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和宿主因素中,年龄、性别、体重与干扰素疗效无关,肝脏脂肪变性、基因型1b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VR率较低。长效干扰素疗效高于普通干扰素。RVR的出现对SVR的获得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病毒应答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60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48周,为联合治疗组;另60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48周,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病毒应答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ETVR率、SVR率、终末生化应答率、持续生化应答率分别为75%(45/60)、58%(35/60)、83%(50,60)、75%(45,60).对照组分别为30%(18/60)、13%(8/60)、37%(22/60)、17%(10/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_4~+水平明显上升,CD_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_4~+、CD_3~+、CD_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_4~+、CD_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治疗可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失调状态,抑制HCV RNA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