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太原市城区初一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分层随机整群选取的643名太原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初一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初一年级学生生存质量总分平均(82.96±10.71)分,其中情感功能得分最低,且有19.57%的学生低于60分.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初一学生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748,0.218,0.051(P值均<0.05).家庭环境通过心理健康状况中间变量对生存质量产生间接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250(P<0.05).结论 中学生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初一学生休闲活动参与频率与其心境状态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短时程追踪研究设计, 采用心境状态量表与自编休闲活动参与状况调查问卷对200名初一学生进行间隔一个半月的重复测量, 采用相关分析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初一学生总体休闲参与的前测可以显著预测精力、自尊感后测, 而精力前测与自尊感前测对总体休闲参与后测无明显预测作用;健身锻炼、唱歌跳舞、逛街购物等3项休闲参与前测可以显著预测自尊感后测, 而自尊感前测对上述三项休闲活动后测无明显预测作用;其它13项休闲活动参与程度与心境状态之间无明显前后测预测关系。结论 初一学生休闲活动参与对其积极心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某初中新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个人行为调查表对武汉市某初中605名初一学生进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和个人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症状总阳性检出率为40.7%,玩电子游戏时间、打架次数、对学习的态度、离家出走和自杀行动不同的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开始年龄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打架次数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正相关,而对学习的态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负相关;对学习不满、采取过自杀行动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联系,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闵行区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华漕镇2所学校中预、初一、初二年级共26个班级的1 03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正常的,女生的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外地户籍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结论继继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因人施教的基础上应避免过分强调个别性。  相似文献   

5.
邓献叶  刘占学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6-1897
目的掌握武安市中小学入学新生结核病免疫现状,为做好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武安市4所城区小学、5所乡村小学、3所乡村中学初一学生,2所城区中学初一学生共8 664名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武安市乡村小学一年级新生PPD阳性率为60.45%,城区一年级新生PPD阳性率为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小学一年级新生PPD强阳性率为2.23%,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PPD强阳性率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初一新生PPD阳性率为56.77%,乡村初一新生PPD阳性率为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武安市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阳性率较高,说明学生对结核菌有一定抵抗力。但乡村学校新生PPD强阳性率较高,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隐患,需要进一步重视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周泓  李能  朱晓云 《职业与健康》2013,(21):2844-2845
目的了解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初中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MHT)量表共100个测验题目,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验,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数统计及分析,再以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干预形式,对初一年级879名学生进行1.5学年5次讲课和1次主题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经调查干预组初一学生在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学习焦虑发生率为49.69%,同期对照组学习焦虑发生率为51.74%,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5学年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课干预后,干预组学习焦虑发生率与对照组学习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8.78%和62.44%,2组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初中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黄海燕  张勤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7-107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社会竞争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SCL-90量表对厦门集美中学学生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抽取厦门集美中学初一~高三年级各3~4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096份,收回有效问卷1 052份,有效应答率为95.98%。其中男生495名,女生557名;初一186名,初二224名,初三123名,高一220名,高二193名,高三106名。由培训后的心理教师组织学生统一填写SCL-90症状自评量表,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从“1”(…  相似文献   

8.
某中学学生性知识及异性交往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校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和异性交往情况 ,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中更好地进行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工作 ,笔者对我校初一和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初一和初三年级的 34 2名学生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法 ,男女问卷内容不同。初一年级问卷包括 2 5项内容 ,初三年级问卷在初一年级基础上另增加 3项内容。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 ,所有答卷当场回收。有效答卷 34 0份 ,有效率99.40 % ,其中初一学生 2 6 0人 (男 1 2 5人 ,女 1 35人 ) ,初三年级80人 (男 48人 ,女 32人 ) ,学校所在地区及学生来源为…  相似文献   

9.
大专生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在校大专生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9年大专生在新入学时、二年级时及毕业前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入学初,强迫、人际关系、偏执3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二年级时,人际关系、偏执2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毕业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6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对大专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入学时和毕业前.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83年9月至85年9月对一所中学的四个班级,分为三个队列共703名学生进行了视力追踪观察(同期入学学生视为一个队列,如83年入学的初一、高一年级的学生为第一队列,82年入学83年升为初二年级的学生为第二队列,81年入学83年升为初三的学生为第三队列)。结果发现:视力不良患病率除第二队列无显著差异外,第一、三队列均显示逐年增高。如第一队列初一时为13.84%,至初三时上升为24.01%;高一年级为26.98%,至高三时上升为35.4%。第三队到初三时为31.92%、至高二时上升为40.7%。根据上述结果除显示  相似文献   

11.
姚恩菊  陈旭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9-561,564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同伴友谊质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重庆市4所乡镇中学1 43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的人际敏感性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角色调节、父子亲合、冲突背叛、冲突性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值均<0.05);社会自我与父子亲合、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信任尊重、亲密性、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帮助陪伴、亲密性和亲密交流对社会自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的预测力分别为8.5%,0.4%.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的预测力为4.5%.结论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均存在相关性.应发挥教师、同伴的积极作用,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济南市某中学2 38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9%,男生高于女生(P<0.01),自制力差组高于自制力强组(P<0.0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成瘾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值均<0.01)。成瘾总分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及SCL-90各维度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有敌对、父亲拒绝否认、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母亲惩罚严厉(P值均<0.01)。结论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问题。初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张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14-4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状况及其与个体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培养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贵州省572名青少年,采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民族和学段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多个维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健康各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且能够显著预测个体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R2值分别为0.142和0.093).结论 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烨   《现代预防医学》2019,(24):4467-4470
目的 了解青少年社会兴趣与心理健康的现况及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河南省4所中职学校中的60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6.42±1.06)岁,并运用青少年社会兴趣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调研,采用SPSS20.0软件主要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法处理调研数据。结果 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社会兴趣(F = 8.263,P<0.001)、心理健康(F = 8.007,P<0.001)各构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cheffe检验,发现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4.647~10.852之间,P<0.001);青少年的社会兴趣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低、中度正相关(r值介于0.382~0.687之间,P<0.01);青少年社会兴趣的友善性、归属感、贡献力3个预测变量能解释心理健康57.6%的变异量,且以友善性自变量解释力最高(46.6%)。结论 青少年的社会兴趣能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护理院校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20名护理院校在校护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①在校护生SCL-90中的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5.383,10.341,4.244,7.226,8.010,7.147,P<0.001)。②在校护生心理健康依次受专业满意度、学历、家庭经济的影响(重要性依次为0.332,0.265,0.226)。③SCL-90各因子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总分、EPQ-N及EPQ-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EPQ-E(除躯体化、敌对、其他外)及EPQ-L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理院校在校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专业满意度、学历、家庭经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各护理院校应积极采取因人而异的措施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从家庭支持的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支持量表,随机整群抽取8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会能力得分17.19±3.47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男生6~11岁组社会能力显著高于12~14岁组(P<0.01),年龄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社会能力的三因子互相关联(P<0.01)。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孩子遇事与父母交流的程度、孩子是否参加俱乐部或小组等团队组织等是影响小学生社会能力的主要家庭支持因素(P均<0.05)。结论重视和加强家庭支持相关要素,对提高小学生社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从书 《职业与健康》2006,22(22):1918-1919
目的 了解荆州市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6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荆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各因子分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1);其中女教师除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教师外,男女教师其他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而小学教师的人际敏感性、抑郁症状两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初中教师.结论 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欠佳,尤其是小学教师,应加强教师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会宁县1 0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检出率为2.3%,各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8.50±3.01)最高,为64.46%,孤独倾向检出率(2.67±2.01)最低,为2.65%;女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是否到外地工作。结论 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工读男生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工读学生攻击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对研究组74名工读男生和对照组108名普通中学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攻击总分与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憎恶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虐待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鼓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工读男生言语攻击与双亲憎恶、母亲精神虐待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关爱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母亲关爱与愤怒、母亲鼓励与愤怒和敌意、父亲鼓励与敌意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工读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工读男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父母养育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女数量、子女经济特征、代际关系等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15个州(市)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收回1983份有效问卷,覆盖云南省92个自然村。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农村老人心理健康评分为(93.95±23.084)分,其中得分为75分及以上有1541人(77.7%),75分以下有442人(2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关系、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和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女数、与子女关系、子女是否在外打工、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结论]子女仍是农村老年父母心理慰藉的重要来源;代际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多子未必多福,女儿作用越来越重要;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