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卫生标准应用情况,为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标准宣贯、实施、质量和效益四个评价目标,采用调查表,对八省一集团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行政监督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标准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追踪评价。结果 共调查了2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9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70名卫生行政监督人员、1329名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机构中有85.7%建立了诊断标准学习制度,57.1%配备了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经费;标准知晓率为75.6%~80%,标准培训率为48.4%~55.7%;GBZ 112—2017标准采用率为0;42.9%和48%诊断机构分别具备物理剂量估算和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诊断机构仅占42.9%;对标准11项条款判定的可行率分别为90%~97%,认可标准与法律法规一致性95%~97%,标准的满意度86%~87.1%。结论 本文为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积累了材料,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依据制定的标准追踪评价方案,采取问卷形式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放射卫生监督员、放射工作人员等标准应用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评价调查。结果 河南省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的机构1家;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标准的掌握率为85.7%,未参加过对此标准的培训;28.6%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认为标准的第3章诊断依据、剂量评估原则及第4章处理原则部分可行,并提出修改意见;放射卫生监督员对此标准的知晓率60.0%,参加省级标准培训的人员35.0%,未参加过国家组织的标准培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使用率低;放射工作人员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认识正确率为60.2%,对随机性效应认识正确率31.2%。结论 卫生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发布标准的宣贯培训,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河南省需要加强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建设,实现诊断机构区域覆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在核工业系统内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该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标准追踪评价,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并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核工业系统3家单位中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良好,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监督人员、放射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61.5%、88.9%、47.6%,标准的可行性评价高,配套制度和经费认知度一般,放射性疾病知识认识率低,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标准基本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良好,但仍需要加强实施、宣贯和培训,标准中部分机制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知晓、理解及运用情况,提出修改、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标准宣贯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收集数据,EpiData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8名诊断医师和485名放射工作人员;仅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具备受照剂量估算能力;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标准知晓率分别为100%和67.2%;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率为50%,标准采用率为0,11项标准条款可行率均为10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率为94.8%,有18.1%人员未接受岗前培训,5个问题平均正确率为56%。结论 四川省实施放射性疾病标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开展标准追踪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江苏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普及,掌握和实施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20名职业病诊断医师,5名卫生监督人员以及156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卫生监督人员标准知晓率(100.0%)和培训率(80.0%)均略高于职业病诊断医师(分别为75.0%和70.0%);网络宣传是卫生监督人员和职业病诊断人员的主要获得途径,参与率分别为(80.0%和55.0%)。两类人员对标准的多项指标认可度较高(均达到75.0%以上),但现阶段职业病诊断医师对标准的采用率仍然较低(仅为15.0%),卫生监督人员采用率为60.0%。放射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知晓率和培训参与率均较高,但存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现象。结论 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培训沟通,提高网络宣传力度和质量,加大标准采用力度以及标准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的规范化问题。方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果 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法律依据、诊断组织、诊断原则和程序进行了讨论。结论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定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以便对该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病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结果 完成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报批稿,对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判定和界定做出明确规范。结论 该标准的判定统一并规范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放射工作人员放射性肿瘤诊断过程,为放射性肿瘤判定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史、外照射个人剂量估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依据《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9)估算病因概率(PC)。结果 该放射工作人员肺癌来自职业照射的PC为22.4%,PC95%,U为70.1%,符合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判定为放射性肺癌脑转移。结论 病因概率作为判断癌症与辐射关联的方法被多个国家采用,虽然各个国家的赔偿标准不同,但是判定方案更倾向于弱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肿瘤病因判定标准》修订后,铀矿工肺癌预期数的变化。方法 根据GBZ 97-2009及GBZ 97-2002公式倒推95%可信上限病因概率(PC)≥ 50%和PC ≥ 50%时,铀矿工氡及其子体累积受照剂量水平。结果 新标准诊断的矿工肺癌预期数约为旧标准的2倍。结论 GBZ 97-2009有利于患肺癌的铀矿工维权,但是否适合我国国情,仍需推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二例放射工作人员急性白血病的职业照射史及临床情况进行放射病因概率分析。方法 依据GBZ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附录A计算方法和参数计算病因概率。结果 例1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60.3%,判断为职业性放射肿瘤,例2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45.4%,不能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结论 通过二例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因概率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剂量(累积剂量、年剂量)及发病潜伏期对病因概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现发布《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等9项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97—2017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代替GBZ 97—2009);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代替GBZ 98—2002);GBZ 112—201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代替GBZ 112—2002);GBZ 121—2017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21—2002);GBZ 131—2017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31—2002);GBZ 178—2017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78—2014)。  相似文献   

13.
2例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状况。方法 按照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例1、例2皮肤的受照剂量和临床分析,均诊断为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情况,分析职业接触特点和职业接触关键控制点。方法 对2008-2017年广东省内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3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有10例,其中职业性放射性肿瘤8例,诊断时年龄M(P0~P100)为62.5(42~76)岁,放射工龄M(P0~P100)为27.5(5~33)年,病因概率PC值在26.34%~97.98%之间,PC值95%可信限上限均大于50%,75%的病例为井下矿石与矿物处理工作者,职业中同时接触α、β、γ射线。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例,职业中接触X、β射线,2人均为意外受照,且无法估算出两人确切的受照剂量。结论 部分用人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防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辐射防护培训,尤其是上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15.
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诊断X射线装置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诊断用X射线装置综合防护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对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装置和外环境的防护等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 机房面积及防护设施合格率分别为81.6%和73.7%,外环境监测格率为91.2%,个人剂量监测率为76.2%,放射人员健康检查率为97.6%。结论 改善防护设施,加强放射人员业务培训、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等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6.
郭瑾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2):208-208,210
目的 了解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综合防护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对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和外环境的防护等进行调查和现场监测。结果 机房面积及防护设施合格率分别为83.6%和21.5%,个人剂量监测率为2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率为54%。结论 加大宣教力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等工作,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对2017—2019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数据,总结考核经验,提高监测能力及质量。方法 按照《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比对方案》的要求进行能力考核准备,寄送个人剂量计盲样。盲样经实验室测量后,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的判定方法和考核方案要求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2017年单组性能为0.02~0.08,综合性能为0.06,结果判定合格;2018年单组性能为−0.01~0.08,综合性能为0.05,结果判定优秀;2019年单组性能为−0.13~−0.04,综合性能为0.08,结果判定合格。结论 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运行稳定,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2012年江西省部分医院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根据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个人外照射剂量进行检测。结果 江西省2012年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的合格率为86.93%,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为0.366 mSv,98.23%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低于2 mSv。结论 江西省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相似文献   

19.
放射工作场所及X射线机房外环境的防护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放射工作场所及X射线机房外环境的防护监测方法。方法 参照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用FJ-347A型X、γ剂量巡测仪监测。结果 在本辖区内每年测试各类医用X射线诊断机约180台。结论 该检测方法是可行和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灾后绵阳市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情况,为灾后放射场所科学重建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依据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和GBZ130-2002《医用诊断X射线机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灾后正常运行的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综合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面积合格率66%;放射人员操作位防护合格率94%;放射人员持证率90%;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72%;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率72%。结论 放射人员防护较好,但今后需加强放射场所建设项目的防护评价与卫生监督工作,提高放射人员与公众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