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阳  杨小湜  吴辉  王甲娜  王烈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68-2171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及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对辽宁省铁岭煤矿集团总医院的600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0~39岁年龄组及工作年数在10~19 a的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维度得分最高,分别为11.70±7.01、6.15±5.68和11.92±5.82、6.26±5.95;离异的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最低,得分为19.81±6.93。承担科主任或护士长管理职位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度比未承担管理职位的医护人员低。高级技术职称的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初级职称者,没有夜班的医护人员在总体工作满意度上得分明显高于有夜班人员。医患关系严重紧张的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一般紧张的医护人员,而工作满意度得分低于一般紧张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年龄、工作年数、婚姻状况、管理职务、技术职称、夜班工作、医患关系都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影响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60名临床实习生进行检测,同时分别选取135名医生及630名非医学实习生作为工作倦怠程度的对照组。结果①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程度均明显比非医学实习生严重(P〈0.01),而与医生比较则只有自我成就感倦怠程度高(P〈0.01),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的倦怠程度明显较低(P〈0.05);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样本相比,除了恐怖因子均分明显较高,焦虑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分都明显较低(P〈0.01);而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了躯体化和敌意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的均分都明显较高(P〈0.05)。②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应重视消除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情绪,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不同级别医院72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的倦怠水平与医院的级别有关,医院的级别越高,护理人员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越高;护理人员的年龄影响其工作倦怠水平,年龄越小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越低;职称为中级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而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个人成就感表现比较突出;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普遍存在,年龄、职称、学历和医院级别等因素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雏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探讨职业认同、工作压力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职业认同问卷及工作压力量表对新疆某高校的78名专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辅导员倦怠比例为16.7%,情绪衰竭比例17.9%,玩世不恭比例9.0%,成就感低落比例最高,为44.9%。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584,P〈0.05),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517,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认同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情绪低落、玩世不恭;工作保障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成就感低;工作乐趣能有效预测情绪低落。结论职业认同、工作压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结论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瑜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99-1201
目的调查了解重庆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编制出《重庆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7所高职院校共计81名英语教师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较高。女教师的工作倦怠比男教师严重(P0.05);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上较已婚教师偏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私立学校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明显高于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师(P0.01),专业英语课教师的情绪衰竭更加严重(P0.01)。结论重庆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性别、婚姻状况、学校性质、课程性质都影响到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麻醉医师工作倦怠、心理弹性的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承德市12家医院138名麻醉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显示,麻醉医师的工作倦怠状态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医师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常模(P<0.05),其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自强、坚韧、乐观。依据心理弹性总分将麻醉医师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t检验显示,高分组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我国麻醉医师工作倦怠水平普遍较高,心理弹性相对较差,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改善其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医生工作倦怠与工作特征的相关性,为从工作特征方面有效激励医生,提高工作积极}生,及稳定基层医院医疗队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职372名基层医生,采用马斯勒倦怠问表和工作特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工作意义和工作反馈都能较好的减轻医生的情绪衰竭和消极工作症状;工作自主性既能降低的情绪衰竭也可以提高个人成就感;工作负荷和工作对个体情绪表达的要求对情绪衰竭和消极工作具有预测作用,技能多样性、工作意义和工作对个体情绪表达的要求对个人成就感都有积极作用。[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工作负荷,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要求,增加培训技能多样性,提高工作自主性意识,给予工作反馈,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医生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工作倦怠是一种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及自我成就感下降的综合症[1].护理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在工作中,必须面对众多压力.身心疲惫,缺乏工作激情,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这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工作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原因进行研究分析,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广大护士身心健康水平,降低护士工作倦怠率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情况,为探索建立适合卫生系统行业特点的心理援助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调查表和MBI-SS量表对1 18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使医务人员最感到压力的问题依次为外部环境、工作负荷和职业发展。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的阳性率分别为76.0%、78.8%和54.2%。7个方面的压力源分量全部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5个方面的压力源分量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结论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倦怠程度较高,应有针对地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的员工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分别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完整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6.95%。存在职业紧张的医务人员为54人(占12.14%),存在职业倦怠的医务人员为328名(占73.71%)。存在职业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其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无职业紧张状况者(P < 0.01)。MBI-GS问卷各维度(专业低效能感、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ERI问卷中的付出、内在付出维度以及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0.27~0.59,P < 0.01),和回报维度呈负相关(r=-0.47~-0.2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OR=1.71,P < 0.01)、工龄短(OR=0.97,P < 0.01)、职业紧张程度高(OR=39.70,P < 0.01)和内在付出得分高(OR=1.16,P < 0.01)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针对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紧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红云  张红梅  孙素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77-1580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试191名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工作倦怠情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评定护士组人格特征,分析不同人格类型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40岁年龄段护士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工作倦怠源男护士主要为情绪耗竭,女护士主要为消极怠慢;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P〈0.01);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的专业低效能感最低(P〈0.01);中级职称护士的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高于其他职称(P〈0.0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稳定性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情绪不稳定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感明显高于外向、情绪稳定者(P〈0.01)。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工作倦怠,男女倦怠源不同;工作倦怠具有明显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麻醉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职业倦怠与年龄、学历、工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对78名麻醉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医生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低成就感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年龄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学历高者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要高于学历低者;工龄短者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要高于工龄长者。结论麻醉医生职业倦怠较严重。应重点关注学历高、工龄短的麻醉医生,以提升医疗质量,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藏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和亚健康量表,以628名西藏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1)西藏中小学教师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一般人群,社会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但尚未达到中度水平。(2)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亚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1)。(3)回归分析发现,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是影响教师生理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低成效感和情感衰竭是影响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情感衰竭、成效感和去个性化是影响社会亚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其亚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压力容易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并最终形成职业倦怠。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考察川渝两地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川、渝4所小学的210名教师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1)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呈现出高情绪衰竭、低去个性化、高成就感的趋势;(2)性别和学校类型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3)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显著,降低职业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萍 《职业与健康》2014,(3):414-416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机会高,尤其以护士更为突出,影响护士职业倦怠主要相关因素有年龄、护龄、婚姻、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学历、职称、劳动关系、收入、工作量、工作岗位和轮班等因素,由于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角色职能发生质的改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重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作者就护理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内涵、危害、原因、职业倦怠现状及预防,同时指出干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不同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职人员的职业倦怠的水平,为促进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的良性建设 提升健康教育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星,使用通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中文版对上海市市、区两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所有在编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3名健康教育专业人中,60.10%的有轻、中度职业倦怠(122/203),8.37%的有重度职业倦怠(17/203)。职业倦怠程度均分为(2.05±1.12)分,其中,情绪耗竭维度为(2.07±1.38)分,人格解体维度为(1.30±1.19),低成就感维度为(2.07±1.54)分。新闻传播专业背景人员的情绪耗竭得分高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初级职称人员的情绪耗竭得分高于高级、中级和其他或无职称人员;31~35岁和36~40岁人员的人格解体得分显著高于41岁及以上人员;硕士及以上人员的低成就感得分明显高于本科和大专及以下学历者。结论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员工的职业特征和职业倦怠状况,利用自身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科普专业技能强的机构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从而提高整个健康教育机构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