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儿喘息性疾病327例血清过敏原及I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过敏原,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32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过敏原筛查阳性率为89.4%,明显高于肺炎组的47.8%及毛细支气管炎组的62.9%(P〈0.01);哮喘性支气管炎组过敏原筛查阳性率为77.9%,低于哮喘组(P〈0.05)。过敏原筛查阳性患儿中哮喘组68.3%、哮喘性支气管炎组70.0%、毛细支气管炎组60.8%对3种以上物质过敏;而肺炎组43.2%对3种以上物质过敏(χ^2=10.9,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及毛细支气管炎组(P〈0.01);但与哮喘性支气管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最常见的6种过敏原依次为屋尘、猫毛皮屑、户尘螨、羊肉、狗毛皮屑及牛奶.其每种过敏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肺炎组(P〈0.05)。结论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两组,有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组114例(A组)和无喘息、无哮鸣音组123例(B组),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T-IgE检测,收集特应性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39.47%(45,114),高于B组的23.58%(29/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A组中42例MP.IgM阳性患儿随访6-24个月,有29例(69.05%)诊断为哮喘,其中23例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的诱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229例在我院门、急症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3岁),分析常见的诱因。并对入选的患儿在治疗缓解后1周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常见的过敏原。结果: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婴儿组为93.2%,在儿童组为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122,P〈0.01);吸入激素自行减量及停药是诱发哮喘的另一重要诱因,婴儿组为30.1%,儿童组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52,P〈0.05);居住/接触的环境过敏原导致哮喘发作,婴儿组为26.2%,儿童组4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497,P〈0.05);虽然运动是诱发哮喘的重要诱因之一,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744,P〉0.05);共有172例患儿过敏原皮试阳性,占77.1%;其中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婴儿组屋尘螨阳性率为54.4%,儿童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072,P〈0.01);婴儿组粉尘螨阳性率43.7%,儿童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248,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婴幼儿。随着年龄增大,非感染因素逐渐成为诱发哮喘的主要诱因。减少呼吸道感染,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遵照医嘱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是减少哮喘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同基因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就诊且RSV阳性的14岁以下儿童86例,扩增G基因并测序,统计不同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并按是否发生哮喘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比较两组RSV基因型,总结下呼吸道感染RSV流行及遗传变异特征。结果 86份RSV阳性标本共检出A亚型40株,B亚型46株,2018年1月-2020年6月RSV流行亚型转换模式为B亚型、A亚型、B亚型,2018年、2020年以RSV B亚型为优势亚群,2019年A亚型为优势亚型;A亚型以NA1型基因型(75.00%)为主,其次为ON1型(20.00%);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76.09%),其次为BA8基因型(10.87%),且不同年度RSV感染均以冬春季节为主;感染RSV A亚型NA1基因型患儿年龄低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住院时间较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长,哮喘严重程度评分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吸氧比例、发生哮喘比例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A亚型NA1基因型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感染患儿(P0.05);86例患儿共发生哮喘27例,哮喘发作率为31.40%,哮喘组RSV A亚型NA1基因型比例(55.56%)高于非哮喘组(25.42%)(P0.05)。结论 ALRTI患儿RSV感染A亚型以NA1基因型为主,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冬春季节多发,RSV A亚型、B亚型呈交替流行;NA1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高,进展为哮喘风险更大,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孙伟红 《现代保健》2009,(31):42-42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以及冶疗策略。方法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哮喘组)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对照组),采用甘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D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7年3月-1999年3月两年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方法 选择1997年3月-1999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794例病人送检标本共796份,阳性228份(28.6%),其中RSV196例(24.6%)、IA20(2.5%)、IB1例(0.12%)、ADV4例(0.5%)、PIV3 2例(0.25%)、RSV和PIV3 2例(0.25%),RSV和IA3例 (0.38%)。RSV 和IA感染呈季节性分布。RSV组和IA组病人之间喘息症状并无差异。小年龄组病人与大年龄儿相当,呼吸快、更多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重、吸氧者多。结论 北京地区两年以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病因可能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A)、腺病毒(ADV)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以RSV为主。RSV和IA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继文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50-1551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及其与年龄、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4例,分别取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214例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病原学检查,其阳性率43.92%(94/21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73.4%(69/94),腺病毒(ADV)占3.19%(3/94),流感病毒A(IVA)占4.26%(4/94),流感病毒B(IVB)占5.32%(5/94),副流感病毒(PIV3)占9.58%(9/94),RSV和PIV3混合感染占2.13%(2/94);RSV和PIV1混合感染占1.06%(1/94);RSV和IVA混合感染占1.06%(1/94)。结论2007年冬季至2008年春季本市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各组别中以1—6月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检出率最高(52.94,47.71%),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测对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哮喘预测指数(API)与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将住院或儿科门诊首次发病的1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PI阳性组64例及API阴性组82例,比较API阳性、API阴性组婴幼儿首次喘息症状严重程度;将两组患儿随访1年后比较喘息发生率;1年后将所有婴幼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PI阳性组首次喘息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较API阴性组高(P<0.05);1年后API阳性组较API阴性组喘息次数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吸入过敏原、父母哮喘史、变应性皮炎(湿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食入过敏原、过敏家族史、RSV感染、经常哭闹、被动吸烟、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剖宫产、饲养宠物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I阳性、过敏家族史、RSV感染、被动吸烟、经常哭闹为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为喘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API的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岛沿海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的诱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问卷调查了25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3~14岁),分析常见的诱因,并对入选的患儿在治疗缓解后1周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常见的过敏原。结果: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婴儿组为73.3%,儿童组为46.3%(P〈0.01);吸入激素自行减量或停药是诱发哮喘的另一重要诱因,两组分别为为31.6%和47.1%(P〈0.05);海产品、距海岸线距离过近、季节变化是诱发本地区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232例患儿过敏原皮试阳性,占90.1%,其中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258例患儿治疗前均行血常规、CRP、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病毒感染在哮喘发作因素中所占比例较突出。结论:青岛沿海地区儿童哮喘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随着年龄增大,非感染因素逐渐成为诱发哮喘的主要诱因,与内陆地区有所不同。减少呼吸道感染,有针对性的避免接触过敏原、遵照医嘱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是减少哮喘发作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最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最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MP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发作时及其后7d的双份血清MP抗体,包括IgG、IgM抗体,并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22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5.5%,对照组有6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M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要高度警惕MP感染,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郭金霞  王东明  王玲 《现代保健》2010,(36):100-101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OF)感染血清学变化。方法选择2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和9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儿童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按照阳性结果标准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MP阳性率为32.1%(85/265),CP阳性率为14.0%(37/265),均高于对照组的14.4%(13/90)和4.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进行MP—IgM、CP-IgM检测,能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佐治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效果.方法 对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患儿1 373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泌物RSV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分泌物MP 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 IgG、IgM抗体.其中确诊RSV肺炎168例,MP肺炎143例,RSV试验组、RSV对照组各84例.MP肺炎患儿143例,年龄(4.75±2.36)岁;男78例,女65例;MP试验组72例,MP对照组7 1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MP试验组和MP对照组发热、过敏原阳性、血生化异常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RSV试验组和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试验组和MP对照组喘息、肺部哕音、影像学阳性发生率分别低于RSV试验组和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咳嗽、神经系统症状、肝和/或脾脏肿大、呼吸衰竭、血培养阳性发生率及白细胞(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试验组与MP对照组、RSV试验组与RSV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缓解率明显高于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喘息缓解率明显高于M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0.05),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试验组影像学阳性缓解率高于MP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门诊就诊MP感染后复发呼吸道感染患儿58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IgM,分析MP感染复发与年龄、性别、季节、家庭成员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583例患儿中,MP复发总阳性率为45.80%.不同年龄组复发率分别为:婴儿组(3个月-1岁)26.92%,幼儿组(1-3岁)43.03%,学龄前组(3—6岁)53.66%,学龄组(6-14岁)35.44%,四组之间MP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岁是易复发人群。性别方面,男童复发阳性率48.06%,女童43.22%,MP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分布方面,复发率分别为3—5月46.72%,6-8月30.28%.9。11月52.43%,12—2月47.90%,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复发率低于其它三季节。284例患儿及父母MP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患儿MP复发感染与家庭成员感染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复发率高,复发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季节、家庭成员MP感染有关。对怀疑呼吸道MP感染复发的患儿应尽早诊断,合理用药,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