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结合病原学的结果,确定病原体。方法2015年5月广西东兰县发生了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留存食品和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5份食品样本和12份肛拭子标本,除了从1份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培养出O3∶K6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余标本均未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从8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其中所有菌株均携带tdh、tlh和orf8基因,3株携带trh基因。结论这是广西首次利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确诊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可为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2008年10月南昌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从采集样品中选取6份可疑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和1份呕吐物,运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按GB/T4798.7-2003对所有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普通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荧光PCR结果显示: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显示:4份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分离到的菌株,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95份相关从业人员肛拭子未发现副溶血性弧菌;普通PCR检测发现: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DH阳性,4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LH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有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食物中毒样本的快速检测。方法:食品样本先选择性增菌,取上层液提取DNA,粪样直接提取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54份,食物中毒粪样12份,检测阳性食品21份、粪样9份,检测结果与培养法比较,阳性检出率分别为食品38.9%、31.5%;粪样均为75.0%。结论: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6,(12):1780-178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快速应急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相关食品、厨房工作人员和厨具拭子等标本,对前增菌液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实时荧光PCR快速筛查,同步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该事件39名聚餐人员中共有22人发病,罹病率达59.5%,对采集的36份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和分离培养,其中8份患者标本和3份食品标本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阳性,并相应分离出11株血清型为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冰鲜海鱼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熟食品而引起的,实时荧光PCR快速、特异、灵敏,可为食物中毒快速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2009年6月20日发生于湘潭市某餐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检测病例肛拭子标本9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6株;采集检测可疑食物标本6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1株;采集检测餐馆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10份,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生米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应用荧光定量PCR/RT-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为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经过进行调查,采集病例粪便/肛拭样本及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和鉴定。提取样本RNA,以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诺如病毒核酸。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以BioNumeric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采集43份样本,经常规培养鉴定和荧光定量PCR/RT-PCR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6份,分离株血清型均为O3∶K6,除1株来自食品样本的菌株与其他菌株同源性为52.1%外,其余5株同源性为100.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导致。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结合PFGE分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和溯源食物中毒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所采集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快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采用现行标准检验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运用标准检验方法在22份食物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株,7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5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食物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1份,粪便样本中检出6份;所分离到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4种PFGE带型,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3.48%~97.44%。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PFGE可有效用于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及溯源分析,实时荧光PCR可作为现行标准检验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在食物中毒中病原学基因诊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同时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和细菌生化鉴定仪的生化鉴定,及日本生研株式会社生产的肠炎溶血性弧菌型别免疫血清(K型别)分型。结果:在这一起食物中毒的患者中,实时荧光PCR检测6份粪便和肛拭增菌液,其中,4份阳性,并从PCR阳性的增菌液中分离到4株副溶血性弧菌K6型。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原菌的DNA,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在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操作。结果通过对3份食品、半成品留样、2份患者肛拭子、5份工具、容器棉拭子共计10份样品的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在2份肛拭子和1份案板的棉拭子中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鉴定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实验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其它致病菌。结论病原学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摄入了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加强对餐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和培训,是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的污染食品和可疑的污染来源,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处置的样品采集,提高检出率,增强事故处理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实验室数据,总结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引发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是食品储存和保洁不当而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其中,受污染的食物以熟肉为主,占总起数的35.29%。而副溶血性弧菌采样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病人肛拭子,达54.50%:其次是剩余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28%。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取证困难,但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关键环节,同时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流行病学原理,高效地掌握科学证据,快速、准确地处置事故,为群众保障安全的餐饮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海市海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影响不同类型海产品、不同食用人群的环节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该市销售量较大的海产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共3类18种海产品,计120份样品进行采样和微生物检测;收集、核实近5年以来本市辖区内食源性疾病次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调查120份海产品,在检测6种相关微生物中仅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9份,检出率为15.8%。其中软体类、甲壳类和海水鱼类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7%、16.2%和14.6%。不同处理方式的海产品中新鲜的检出率最高(21.5%),其次为冰冻的(18.5%),干货则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该市近5年食物中毒69起,以细菌性为主(43起),而其中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有26起(60.5%)。结论该市的海产品一定程度上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新鲜的软体类海产品属于微生物污染高危海产品种类,应开展深入的污染控制研究和加强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汪洋    高慧  武玉平  王淑田 《现代预防医学》2019,(9):1588-1590
目的 了解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场、销售场所和餐饮店采集淡水鱼、淡水甲壳类和淡水贝类进行4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2014年至2017年,淄博市共对332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霍乱弧菌检出率27.54%(76/276)、副溶血弧菌检出率23.19%(77/332)、溶藻弧菌检出率6.76%(15/222)、创伤弧菌均未检出。不同年份比较,副溶血弧菌2016年检出率最高为32.14%(45/140);霍乱弧菌2014年和2016年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89%(25/76)、32.31%(42/130)。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在养殖环节、销售环节和餐饮环节均有检出,创伤弧菌在以上采样环节均未检出。结论 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销售和餐饮环节存在的污染隐患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食品和菜肴加工环节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冷菜间厨师粪便带菌情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检验。结果431份海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9份,检出率为11.37%;77份冷菜检出2份,检出率为2.60%;403份加工环节采样样品检出24份,检出率为5.96%;300份冷菜间厨师粪便检出1份,检出率为0.33%。结论杭州市海产品、冷菜和菜肴加工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冷菜间厨师粪便带菌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沿海地区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 ,由副溶血性弧菌与其它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屡见报道 ,主要是生食或加热不彻底的熟食。 1995年以前检出频率最高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 :K8,1996年以后由产生耐热的直接溶血毒素 (TDH)的O3:K6取而代之。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法有噬菌体裂解法、PCR法、PFGE法。采用免疫磁株法可有效地收集、浓缩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 ,可显著提高环境样品及食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毒力与药物敏感性。方法自农贸市场与饭店采取海产品样品,参考国标法(GB/T4789-2008)对样品进行检测,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紫红色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神奈川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96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7株,检出率为80.1%,其中冷冻与保鲜海鱼类检出率为96.4%,贝壳类产品检出率为80.8%,鲜活鱼虾类检出率为6.7%,鲜海带类检出率为40.9%,海蜇类检出率为66.7%。VP种属特异性的基因tlh的PCR鉴定与显色培养基的鉴定结果一致;237株VP神奈川试验阳性69株;常用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完全不耐药的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美满霉素、奥复星、麦迪霉素、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丙氟哌酸、复达欣等。结论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菌株含毒力占29.1%,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显色培养基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筛检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结合常规培养以提高检出率;应用PFGE对3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 在常规培养的基础上,应用RT-PCR对96件样品增菌液进行初筛,再用常规培养法确证阳性;用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符合率与Kappa值做为指标,评价RT-PCR筛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用限制性内切酶 SfiⅠ对32株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 5.01软件对图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96件样品常规培养法检出率24.00%,RT-PCR/常规培养法检出率33.33%。阳性似然比为3.88,阴性似然比为0.06。符合率为80.21%,中、高度一致(Kappa值=0.57);32株菌得到31个PFGE图谱类别,相似性在62.1%~100.0%之间,可分5个聚类群。结论 RT-PCR在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有很好的初筛作用,RT-PCR /常规培养法使用价值高;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亲缘关系较远,显示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杭州市上城区与富阳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株与不同流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方法:采集可疑食物标本等104株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对45株流行株应用PCR技术对TDH和TRH检测。结果:富阳市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4年副溶血性弧菌以O1:K6、O3:K6、O4:K8三个血清型为食物中毒优势菌型;上城区2005年-2007年以O1型23株;O2型1株;O3型37株;O4型25株;O5型1株;O10型1株为食物中毒优势菌。用PCR技术对45株TDH和TRH进行检测结果 O1型16株,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9株TDH阳性;O4型20株,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杭州市上城区与富阳市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优势菌型以O1、O3、O4和O2、O5、O10血清型为主,能够为食物中毒疾病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