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一种婴幼儿体温监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婴幼儿体温并具备高温报警功能的装置。方法:装置基于MSP430F435单片机研制,采用单片机自带的比较器,计数器与少量外围电路完成高精度体温的测量,同时数据存储于单片机自带的Flash。结果:该装置可实时显示温度监测值及异常报警,同时实现30d不间断测量。结论:该记录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等特点.它为婴幼儿动态体温的医学监测研究提供了经济实用和便于推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单兵中暑预警仪用于人体体温的监测,可同时连接3个温度传感器,将人体的3点体表温度转变为电压,经温度线性补偿和放大,由单片机采样,然后送液晶显示器轮流显示3路体表温度和换算成的肛温.具有体温报警和报警预置功能,是热带战区单兵生命状态监测的新装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动态体温记录仪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该记录仪采用普通单片机中常见的比较器、定时器以及外接温敏电阻等组成,功耗低,体积小,长期连续监测保存动态体温数据,数据能够发送到计算机,由应用软件自动完成显示与分析。目前该仪器已经投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基于无线传输的体温监测预警系统,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群体的体温筛查、集中隔离人群的体温监测及疫苗临床志愿者不良反应的监控等。方法:通过临床调研患者体温数据及环境温度数据,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确定体温阈值设置的关键因素和范围,采用体温监测模块、预警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和佩戴模块对体温监测预警系统进行设计。结果: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分解为个体体温监测单元和系统监控单元,以2.4 GHz频段传输技术作为数据传输的方式,除能够将单个监测端体温>37.3℃作为触发报警的阈值外,还可将个体监测端体温上升过快(5 min内体温升高2℃)和>20%监测端体温偏离正常值多个监测端体温异常作为预警依据。结论:设计的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传输稳定,体温预警灵敏、准确和真实,系统设计既可满足重点单元的监测需求,又能够适应群体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在应用于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科学性、有效性,分析影响其测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出建议,指导实际应用。〔方法〕对2008年福田口岸入境人员检疫数据及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被测物与探头的距离、高度、角度及温度因素变化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现象。〔结果〕体温监测是目前口岸现场发现疑似传染病人的主要途径,在口岸现场以体温检测手段快速筛查以发热为初起症状传染病的检疫措施是科学有效的。被监测物所处位置距探头和黑体的相对距离、角度对测温准确性有影响,且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物体高度对测温的准确性没有明显影响;低热温度测量准确性明显偏低,此外,影响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仪准确性的因素还有很多。〔结论〕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有便捷、覆盖面广、高效的优点,对于大人流量的旅检口岸,能显著提高卫生检疫效率,值得在系统内全面推广。建议继续探索、研究、完善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善传统的人工检测体温方式,研制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并记录在大容量MicroSD卡上的体温采集系统。方法:利用无线单片机CC2430和温度传感器组成温度采集系统,检测人体体温并将数据记录在大容量卡上。结果:可以实时地采集人体温度数据并储存在大容量卡上。结论:长期记录人的体温为进一步研究飞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状态鉴定基础,并提供大量的有用数据。该系统可以广泛地使用在普通人群中,特别是患者。长期记录患者体温,能提供医生有用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该系统佩戴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实时性很强,应用领域广。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提前预警累及心血管系统的脑卒中和冠心病等致死致残率高的心脑血管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心血管系统是复杂的动态系统,必须在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中连续监测其动态性能。众多研究表明,血压及变异性、心率及变异性可以作为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预警指标。然而,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受运动、年龄等众多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技术和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和分析方法,导致参数和指标不稳定,没有形成预警和诊断的系统方法。我们提出了"有情景动态诊疗"的概念,使用人体传感网络技术进行有情景动态监测,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进行有情景数据融合来评估其系统功能,以此实现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研发了一系列产品和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患者体温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病房患者体温和室内环境温度的系统。方法:利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组成无线网络,传输病房的各种参数。结果:成功地采集了人体温度、病房室内温度以及患者的呼叫信号。结论:基于ZigBee的患者体温采集系统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使之具备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功能,应用领域广,实现了网络无处不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R3(第3肋骨表面交感神经主干)离断术中患者掌温变化,探讨iThermonitor体温传感器对手汗症患者术中掌温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手汗症患者1例,在全麻下行胸腔镜左右侧R3离断术,采用iThermonitor体温传感器对患者手掌和腋窝深部体温进行监测.结果:术前体温监测结果:患者左、右手掌、腋下体温为(36.2±0.02)?C、(36.1±0.03)?C、(36.7±0.21)?C;术中离断左、右侧R3后5、10min内的掌温与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发生明显体温升高(≥1~3?C);秩相关分析显示腋下体温与掌温呈正相关.结论:iThermonitor可以为手汗症患者提供连续、动态的术中体温监测,但掌温上升幅度是否与该手术效果相关仍待更多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对口岸入境人群体温监测的效果,为提高151岸传染病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福田口岸2007年8月-2008年7月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对入境人员的每月监测数据,统计每月发热病例的检出率,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报警的准确率、精确度。[结果]在12个月中,入境人员中发热病例的检出率,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报警的准确率及精确度均不断提高,其中2008年7月份最高,分别达到了2.21/万、43.9%及0.86℃。[结论]该系统在口岸传染病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用检出率、准确率、精确度作为评价该系统使用效果的参考指标,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传染病员体温中央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通过实验、试用及与现有体温计比较,展示了该系统良好的指标和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分析无接触式体温实时监控在骨科护理单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医院骨科病区的陪护人员共509人次,根据所在病区分为观察组(249人)和对照组(260人),观察组采用UWatch手表无接触式体温实时监控;对照组采用常规病区出、入口体温监控,记录发热人员检出情况、发热报警情况、报警成功率和接触人员信息采集时间。观察组发热人员检出率、发热报警率和发热报警成功率分别为13.18%、12.85%和90.63%,对照组分别为0.78%、1.92%和40.00%,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触人员信息采集时间为(16.2±2.1)min,少于对照组的(55.6±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80,P<0.01)。UWatch手表无接触式体温实时监控,可高效及时检出骨科护理单元中发热的流动人员,避免医护人员与其密切接触,在COVID-19预防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环境温度对实验外科犬中心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对实验犬麻醉期间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行盲肠切除术的实验犬围手术期中心体温及环境温度实施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实验犬中心体温变化不同。结论: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实验动物术中中心体温。  相似文献   

14.
单兵生命状态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MSP430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提出了单兵生命状态监测系统方案。该系统能采集个人的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生命信息,并通过GSM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给远方主机,主机接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实时监护士兵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WeMos D1 Mini开发板的脉搏与体温检测装置。方法:硬件部分采用WeMos D1 Mini开发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MAX30102心率血氧传感器模块和MAX30205人体温度传感器模块;软件编程部分基于开放源代码的Arduino集成开发环境(IDE),并在巴法物联网云平台和Blinker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实现装置的联网功能。结果:设计完成了脉搏与体温检测装置的硬件连接、外观设计及软件编程,装置能实时反映患者的脉搏与体温,护士可通过手机应用查询患者的脉搏与体温数据。患者若有发热情况,装置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消息告知护士以便及时处置。结论:脉搏与体温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以及体积小巧的特点,能够帮助护士实时了解患者的脉搏与体温,并在患者发热时及时告知护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低温和超低温冰箱温度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传染病样本的实时监控和安全保藏。方法冰箱温度数据经处理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记录和实时监测,超过温度报警值时监控系统自动拨打指定的手机号码,实现无人值守。结果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完成冰箱温度实时监测、数据上传、报警和记录等功能,系统运行稳定,温度数据准确可靠。结论冰箱温度远程监控系统对冰箱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控,生物安全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Residents of congregate-living facilities are susceptible to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from infection given the presence of advanced age, multimorbidity, and frailty—as demonstrated in the recent COVID pandemic.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feasibility, accep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a continuou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evice in a congregate-living facility with residents of independent living, assisted living, and their care-providing staff. We hypothesized that a wearable device compared with daily manual temperature assessment would be well tolerated and more effective at detecting temperature variances than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body temperature assessment.DesignFeasibility study.Setting and ParticipantsResidents of assisted and independent living and staff of a retirement community.MethodsThirty-five participants, including residents in assisted- and independent-living facilities (25) and staff (10) were enrolled in a 90-day feasibility study and wore a continuous temperature sensor from March to July 2021. Primary outcomes included study completion, ability to reapply the sensor,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and data availability from the sensor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data involved comparing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temperature using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device against standard of care using traditional manual thermometers.ResultsOverall, 91.3% of residents, who were in the study during the first reapplication, were able to apply the device without assistance (21 of 23), and 80% of resident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tudy (20 of 25). For staff participants, completion rates and reapplication rates were 100%. Data acquisition rates from the continuous temperature devic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manual temperatures. Four episodes of fever were detected by the devices; manual temperature checks did not identify these events.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Continuou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in an older adult population and the staff in congregate-living facilities is feasible and acceptable. This approach identified fever undetected by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indicating the capability of this device for earlier detection of fe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