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银川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摸底调查分析,制定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急救培训课程及培训模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2 112名中学生培训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培训后采用同一问卷再进行培训效果测试。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使中学生在急救场景设计、技能操作、同学互动中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急救技能操作进行培训前后的效果考核。在2 112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2、13、14岁的学生各300名,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合格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狗咬伤、心肺复苏、烧烫伤、溺水、气道异物阻塞这6个知识点知晓率培训前后在性别、年龄、地区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6.84%的学生很喜欢"游戏"培训形式,70.52%的学生很喜欢"分小组练习操作"培训形式,63.19%的学生很喜欢"角色扮演"培训形式。结论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中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和技能,并探索在中学生中开展急救培训的模式.[方法]对海淀区3所学校114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培训,通过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等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有12道题知晓率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学生知识平均分(77.57分)高于培训前(55.35分),t=11.186,P<0.01.79.7%学生认为本次急救培训"非常有必要".70%以上学生对老师讲课、解答问题、实习指导等表示"很满意".校医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急救培训,急救中心老师认为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只是"授课内容相对过多".[结论]培训后中学生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增强,学生对老师讲课、实习指导等满意度较高.校医十分支持急救培训.急救中心老师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建议精简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参与式方法应用于职业卫生培训中的效果,为参与式培训方法在职业卫生培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类型企业中216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和培训后3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的效果。结果培训后1个月和培训后3个月,劳动者对法律知晓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1个月和培训后3个月劳动者对法律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1个月和培训后3个月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总得分及职业卫生知识、信念(态度)、行为分别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可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法律和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可以作为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全社区教师、中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为急救知识与技能在学校的普及以及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现场急救培训教材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虹桥社区249名在职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552名中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调查。结果有127名(51.0%)教师和258名学生(46.7%)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教师与中学生在CPR知识、创伤急救、突发意外伤害急救三方面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较低。是否参与过急救培训的教师和中学生,其急救知识水平测试平均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16.692,P0.01;F=25.431,P0.01)。接受过培训的高中生测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初中生(F=7.196,P0.01)。结论虹桥社区教师与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很少。应加强学校急救安全方面投入,加强CPR、创伤急救及意外伤害急救方面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教师与中学生整体急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分析分层次递进式教学的效果,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6月,随机抽取滨州市两所小学的120名小学生、三所中学的13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时间段、递进式地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理论及其实际操作培训,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结果  在满分为14分的急救理论知识问卷中,第一次理论课培训前小学生和中学生急救知识总分分别仅为(6.28 ± 2.15)分、(6.67 ±1.6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且中学生的得分高于小学生(P < 0.05)。第一次操作培训后中、小学生的CPR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 < 0.01),但间隔6个月后,中、小学生CPR操作成绩有所回落;经第二次培训后,两组学生成绩又重新回升,且高于第一次培训后(P < 0.01)。
  结论  中小学生普遍缺乏急救知识与CPR操作技能,现场培训可有效提高其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而分层次及递进式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在社区急救技能培训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荔湾区40名社区医护人员为培训对象,自2015年4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采用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法对社区急救技能进行培训,观察对比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单项急救技能及综合急救能力情况。结果培训后受训者急救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培训前70.00%(P<0.05),急诊理论考核平均得分94.65±8.26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平均得分80.35±10.28分(P<0.05);培训后受训者基本急救单项技能得分和急救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受训前各项得分(P<0.05)。结论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可明显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储备、单项急救技能水平及急救综合能力,应用效果确切,可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许振丹  徐艳  李荣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482-1484
探讨医学生志愿教学在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急救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新乡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4个班196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对照组学生由医院医护人员培训学生的技能操作,实验组学生由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生志愿者进行技能训练.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4);培训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11.43±1.53) (5.68±1.80)分]均略高于对照组学生[(11.35±1.77) (5.30±1.7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1.48,P值均>0.05).结论 医学生志愿教学应用于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普及率,有效节省医疗资源,还能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视频培训效果。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参加重庆市某地举办的"新冠肺炎疾控大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参训人员为研究对象,培训方式为网络视频培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测试,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视频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各类参加培训人员测试总分均较培训前有较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率由培训前的不足15%,提升到60%以上。以培训前后测试得分的差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视频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培训前的成绩、单位类型及工作性质(P0.05)。结论疫情期间视频理论培训可有效提高了医务工作者新冠基础知识、流行病学调查、社区防控、网络直报、消杀、采样检测等知识水平。培训活动应根据医疗机构类型及培训人员的基础,采取分层次,分批次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评估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普及急救技能,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144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2次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调查显示不同年龄、职称、内外不同科室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39岁年龄段知识掌握较好(90.41%~98.63%)(P0.05);中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较好(95.00%~100.00%)(P0.05),内科人员知识掌握较好(88.24%~98.53%)。而外科人员、≥50岁人员、初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相对较差(64.70%~75.00%)。培训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较培训前优秀率明显上升,由19.44%、15.97%分别上升至31.94、30.56%(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急救的主战场,对社区卫生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参与式与传统讲授培训方法在职业卫生培训中的效果,分析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类型企业中的436名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后分组,分别采用讲授式和参与式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后1个月、3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培训效果,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培训前两种培训方法劳动者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培训后1个月、3个月参与式培训效果均优于讲授培训(均有P0.01)。培训前两种方法劳动者的知信行3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7、0.41和0.62);培训后3个月,两种培训方法劳动者的信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两种培训方法劳动者的知信行3方面其余时间点比较均显示参与式培训效果优于讲授式培训(P值均0.05)。结论职业卫生参与式培训效果优于讲授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能显著提高职业卫生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适合中学生的龋齿简易风险自评问卷。方法本研究包括问卷编制和信度、效度考评2个阶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从湖南省中学生中随机抽取96个班的学生构成现场测试样本,并从中随机抽取4个班的学生构成重测样本。结果(1)第1阶段得到包括8个指标的中学生龋齿简易风险自评问卷。G-P分析(good-poor analysis)显示各指标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P<0.05);(2)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P<0.05);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55;调查过程中问卷得到了填写学生的认可;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的41.01%。结论学生龋齿简易风险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漯河市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32005年9~11月。对漯河市6369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调查,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调查中小学生6271人,营养正常者占55.97%;营养不良率为28.34%,营养过剩率为15.69%,超重率为9.14%,肥胖率为6.55%。营养不良率,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为30.83%、25.74%,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0.14%、30.92%,城区和乡村学生分别为24.97%、32.99%(P〈0.01)。肥胖率与营养过剩率,中学生分别为5.75%、14.45%,小学生分别为7.39%、16.99%(P〈0.05)。超重率城区学生为9.79%,农村学生为8.24%(P〈0.05)。[结论]漯河市城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了解湘西州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情况及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2 251名中学生,其中留守1 124名,非留守1 127名,并对其长时间上网、网络成瘾、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留守中学女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13.69%)高于留守女生(7.19%);非留守初中生(18.84%)、高中生(18.07%)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高于留守初中生(11.96%)、高中生(12.59%);农村非留守中学生(9.59%)网络成瘾的报告率高于农村留守中学生(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上网以游戏为主,心情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不愉快(OR值分别为6.452,1.850,3.263,3.045,P值均<0.05);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单亲、其他家庭类型,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心情不好、父亲学历为初中及高中(OR值分别为2.400,2.558,4.801,3.821,1.794,2.582,P值均<0.05),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246,P=0.001).结论 非留守较留守中学生更易发生精神成瘾行为,应引导其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控制上网时间,并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佛山市南海区某高中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为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2—4月抽取佛山市南海区某高中学生8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8份。自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运动损伤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44.35±12.24)%。曾参加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平均知晓率为(45.98±11.01)%,未参加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平均知晓率为(43.87±12.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运动损伤发生率99.61%,居前5位的依次是擦伤(93.75%)、肌肉拉伤(55.08%),挫伤(45.31%)、韧带拉伤(35.16%)、撕裂伤(16.80%)。结论高中生对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开展运动损伤的急救培训、探索适合高中生的急救培训模式很有必要,能有效促进高中生运动损伤急救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中国6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状,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新乡、阳江、重庆、乌兰察布、蚌埠33所学校共22 62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身心健康监测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总检出率为46.7%,其中男生(47.9%)高于女生(45.6%),初中生(50.6%)高于高中生(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43,150.656,P值均<0.05).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擦伤/刮蹭伤(29.4%)、坠落/绊倒伤(19.7%)、刺伤/割伤(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生源地为农村、每周体力活动量多以及参加运动队是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风险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OR=1.24,P<0.05).结论 中国6座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较高.意外伤害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初中生近视状况及家庭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近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2016年4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淄博市某区初中生共1 036名,进行屈光度检查,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淄博市某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近视检出率为73.24%,轻、中、高度近视检出率依次为47.77%、22.79%、2.68%。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婴儿时足月出生、在家坐姿正确、上体育类培训班以及父母每半年带儿童检查一次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P均<0.05);而在家习惯躺着看书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淄博市初中生近视水平较高。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认知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移情量表及UCLA孤独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4城市9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孤独感与认知移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5.86,3.25,-3.54,P值均<0.05),除认知移情外,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中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认知移情得分低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4.49,2.69,-8.02,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与孤独感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8,P值均<0.01),与认知移情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0.25,P值均<0.01).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6%,19.2%.结论 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受网络欺凌与实施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认知移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