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急诊科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强化手卫生在急诊科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手卫生干预,分析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相应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1个月手卫生干预措施,医护人员手卫生总依从率由71.35%提高到92.73%,各种手卫生指征执行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527例入住成人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采用渐进式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告知、提醒、督导,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反馈.结果 干预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明显的提高;干预期间的医院感染率为18.3%,低于干预前的22.0%及干预后的2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动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变化均不显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明显(x2=9.267,P=0.010);干预期间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明显,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的插管天数较干预前后有所延长(t=-2.808,P=0.013).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但干预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在今后手卫生干预研究中,仍有待于探索长效的多模式手卫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对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 6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减少接触性感染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儿科医院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以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对儿科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医护人员实施无菌操作前、与患儿接触前、接触后、患儿血液接触后、患儿周围坏境接触后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为1.00%,干预前感染率为1.50%,干预期间感染率为0.89%,干预后感染率为0.59%,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8例医院感染患儿分离出病原菌16株,干预期间5例医院感染患儿分离出病原菌10株,干预后3例感染患儿分离出病原菌7株,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链球菌为主。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对儿科医院感染存在直接影响,手卫生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急诊患者感染的影响,降低急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180例,医院于2014年1月开始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按患者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是否行手卫生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8.89%,而干预组仅1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5.56%;干预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菌属等检出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师、护士、其他临床人员、其他非临床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87.50%、68.57%、63.64%和55.56%,明显高于干预前58.33%、42.86%、36.36%、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洗手方法、洗手重要性、洗手指征及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急诊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淑祥  王海清  刘平 《现代保健》2011,(21):120-121
目的了解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及提问的方法,对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57.19%。诊疗活动前手卫生执行率为51.67%,诊疗活动后手卫生执行率为65.14%。实施干预措施后,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51.19%提高到77.92%。结论绵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和工作繁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2005年胶州市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市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影响手卫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或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清洗、消毒的依从性,从而降低手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从各级医疗机构(市直医院、市直以下医院)Ⅲ类环境医护人员中随机抽取180名对其进行手卫生问卷调查和手卫生情况检测.采样方法、活菌计数均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结果]医护人员消毒洗手合格率为81.7%、每次进行诊疗操作前主动洗手率仅占28.0%、手卫生意识薄弱、规范洗手的依从性差、医疗机构洗手设施、设备不完善、医院管理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缺乏明确要求.[结论]本市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有待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卫生综合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以有效预防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选取医院肿瘤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手卫生综合干预,分析干预前(2011年10月-2013年5月)与干预后(2013年6月-2015年1月)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患者感染情况、手消毒用品每床日消耗量、手微生物合格率及感染部位;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肿瘤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率为9.67%,干预后感染率为4.67%,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长期住院肿瘤患者的感染部位均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居多,其感染率分别为3.67%、3.33%、3.67%、5.33%和2.33%、2.33%、2.67%、2.3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手消毒用品及手微生物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卫生综合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提高手微生物合格率,有效降低肿瘤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综合干预措施对医护人员疾病相关知识、自我防范及感染控制影响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3月COVID-19流行期间62名医护人员,均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结果:研究显示,干预后医护人员COVID-19基本知识、鉴别诊断、消毒隔离等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正确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防疫期间我院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其个人防护正确率,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与洗手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通过干预前、后发放自行设计手卫生意识调查表以及手卫生用品量的对比来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2011年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洗手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手卫生用品的用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加强培训与宣传力度、改进手卫生设施、完善手卫生督查制度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制定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临床科室部分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现状、了解医护人员手携带细菌的种类及性质,分析手污染的原因.结果 医护人员在常规医疗活动中,手部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9.6%;携带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变形菌属、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结论 医护人员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理念,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优化手卫生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针对该现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医护人员对遵循手部卫生条例的重要性、必要性仍认识不足,手带菌率高,洗手的依从性较低。结论要求医护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手卫生,认识到手卫生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自觉地提高洗手的依从性,降低因手部接触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院急诊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及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专职医院感染质控人员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急诊部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洗手合格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89.6%、94.7%及97.6%;护士与医师洗手合格率分别为98.0%、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P<0.01);全体医护人员与进修培训人员洗手合格率为95.2%和9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P<0.01).结论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和健全管理监督制度,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着重环节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结果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性由20.0%提高至45.0%,主动发现3起医院感染暴发的隐患.结论 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2年12月)和干预后(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5.17%(18 208/21 379),高于干预前的39.92%(853/2 137),干预后较干预前提升了113.35%(χ2=2 590.81,P0.001)。干预后,不同科室、岗位、手卫生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且自2013年10月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90%)。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干预后为10.54 mL/床日(9 323.5L/884 489床日),较干预前增加了3.30 mL/床日[干预前为7.24 mL/床日(4 200 L/579 841床日)],提升了45.58%。结论医疗综合目标评估能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该项措施也可能通过霍桑效应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7.
手卫生医学伦理学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开展手卫生中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实现对医务人员精神层面等深层次的理念干预,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标。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卫生医学伦理学教育,运用广泛宣传的渗透及集中讲座、手卫生消耗量反馈分析会等不同形式,进行医务人员理念干预及教育,对实施手卫生医学伦理学教育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暗访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卫生洗手液等消耗量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干预有效。结论在具备基本的手卫生设施条件下,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观念,医学伦理学教育是责任感与医德义务的教育,将手卫生上升到医德境界去考量,增强手卫生的责任感,可以有效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a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could improve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and glove use recommendations an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types of healthcare facilities.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performed from October 1, 1999, through December 31, 2002. We monitored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and glove use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of antimicrobial-resistant bacteria among isolates from clinical cultures. We evaluated trends in and predictors for adherence and preferential use of alcohol-based hand rubs, using multivariable analyses. SETTING: Three intervention hospitals (a 660-bed acute and long-term care hospital, a 120-bed community hospital, and a 600-bed public teaching hospital) and a control hospital (a 700-bed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Intervention. At the intervention hospitals, we introduced or increased the availability of alcohol-based hand rub, initiated an interactive education program, and developed a poster campaign; at the control hospital, we only increased the availability of alcohol-based hand rub. RESULTS: We observed 6,948 hand hygiene opportunities. The frequency of hand hygiene performance or glove u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t the intervention hospitals but not at the control hospital; the maximum quarterly frequency of hand hygiene performance or glove use at intervention hospitals (74%, 80%, and 77%)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control hospital (59%). By multivariable analysis, preferential use of alcohol-based hand rubs rather than soap and water for hand hygiene was more likely among workers at intervention hospitals compared with nonintervention hospitals (adjusted odds ratio, 4.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3-6.4]) and more likely among physicians (adjusted odds ratio, 1.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1.8]) than among nurses at intervention hospitals.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cidence of antimicrobial-resistant bacteria among isolates from clinical culture was found at a single intervention hospital, which had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hand hygiene performance. CONCLUSIONS: During a 3-year period, a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program increased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recommendations, especially to the use of alcohol-based hand rubs. In one hospital, a concomitant reduction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antimicrobial-resistant bacteria among isolates from clinic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