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开展大骨节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小学生大骨节病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阿坝州3所小学3个年级的3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2所学校入干预组,1所入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两组干预前、后大骨节病知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3.5%,对照组总知晓率提高了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影响智力"以外,干预组小学生知识条目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其中13个条目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大骨节病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浦区中小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评价不同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为学校科学开展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逐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青浦区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4所中学和4所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1,116名学生,按年级分成4组进行干预。采用国内关于中小学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综合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种健康教育方式(发放材料自学、观看视频、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干预后总知晓率依次是59.75%、52.29%、71.99%、79.73%。4种方式健康教育干预后,一~三年级知晓率顺序依次是观看视频、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发放材料自学;四~五年级知晓率顺序依次是主题班会、发放材料自学、课堂教学、观看视频;六~九年级知晓率顺序依次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发放材料自学、观看视频。四种方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浦区中小学肺结核核心知识知晓率偏低;一~三年级学生采用观看视频健康教育形式效果较好;四~五年级采用主题班会健康教育形式效果较好;六~九年级采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健康教育形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海珠区配置校医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校医干预对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整群抽取海珠区10所小学391名三年级学生,回溯二年级时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分成校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两组学生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校医干预满一年后再比较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81.96%高于对照组79.44%(P0.01)。其中,干预组健康知识知晓率80.77%高于对照组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明显差异。问卷涵盖的五个方面,干预组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个人卫生习惯和生理功能保健上的回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391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79.73%,膳食与营养和传染病防控部分回答正确率居前二,均达90.00%水平,安全与急救部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70.33%。结论校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这三方面的提高最突出。学生在安全与急救部分知晓情况较差,校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蓟县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健康素养综合干预前后基本卫生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小学生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蓟县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一年的干预,形式包括:健康教育课为主,结合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校内宣传栏和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小报制作评选等活动形式。干预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前后各回收有效问卷512和532份,干预后小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和基本技能掌握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9.60%、51.79%和53.32%上升到82.45%、83.62%和76.55%,基本健康素养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01%上升到81.53%,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蓟县第一小学一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综合干预后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健康知识讲座等是学校开展健康素养综合干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苏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选择江苏省病情较重的10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中心小学校的4~6年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抽取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为74.43%,家庭主妇为78.43%;干预后小学生为97.49%,家庭主妇为96.66%,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健康教育前,各地的小学生、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P<0.05);干预后,小学生知晓率和家庭主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中小学生传染病知识的知晓水平、获取途径和心理需求方式,为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镇江市2个辖市区8所中小学校的1,644名学生(城市836人,农村808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采用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1147"课题组编制的《全国中小学校传染病管理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学生用表)。结果中小学生传染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0.38%,中学生(73.93%)高于小学生(59.82%)(P0.05);城市学生为71.13%,农村学生为69.60%;肺结核知晓率最低,仅为45.2%。学生传染病知识的主要获取渠道为家长、老师、医生、上网和学校课堂讲座;学生传染病知识的主要心理需求方式是电视、网络新媒体、专题讲座、多媒体录像和课堂教学。结论中小学生传染病知识的知晓水平总体不高,肺结核知晓率最低。学生传染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的顺位不相同。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传染病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对学生针对性和多样性传染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综合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重点传染病知晓率由59.0%增加为68.8%,对照组由57.4%上升为58.1%;干预组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打喷嚏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3%,87.8%,98.3%,75.6%,对照组分别为77.2%,68.1%,96.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现场观察咳嗽吐痰和洗手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咸阳农村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为该地区学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干预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咸阳地区北部5个县农村小学各1所,采用咸阳市健康教育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凋查。结果咸阳北部5个县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43.9%,五六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52.7%,三四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为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23.1%,五六年级学生的形成率为26.8%,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咸阳北部农村小学生健康知识欠缺,健康行为形成堪忧,应在该地区开展有针对性地健康促进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零食与食盐知识、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丰台区3所小学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579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际有效调查550名学生,干预组256人,对照组294人;干预组学生对零食和食盐几个知识点知晓率从21.5%~79. 7%提高到干预后的35.9%~87.5%(P0. 05),对照组仅有低钠盐、食盐中对健康有影响的是钠这2个知识点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 0.01),且干预组知晓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加工蔬果制品食用率从54. 7%下降到31.6%(P 0.01),新鲜蔬果食用率从96.5%增加到91.4%(P0. 05),饮料类中的含乳饮料、纯果蔬汁、果蔬汁饮料和蛋白饮料的食用率从35.2%~42. 2%下降到20.3%~32. 8%(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零食和食盐知识知晓率,改善儿童零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有公卫医师参与背景下的小学生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制定能真实反映小学生近视知识知晓率的操作方案。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某社区小学三年级所有班级中抽取3个班级作为干预组,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学生开展为期3年的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测裸眼视力,最终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近视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9.20%和49.21%;干预组在真假近视、放松眼睛、户外活动3类知识的知晓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1.96,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近视率分别为49.66%和64.86%,干预组的近视率低于对照组(χ2=11.553,P0.05)。结论有公卫医师参与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学生预防近视的知晓率,降低近视患病率。户外活动时间与预防近视、如何放松眼睛以及真假性近视的认识这3类问题在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最显著。有必要从以上3类问题入手,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漫片《癫痫病或热性惊厥发作时应急处理常识》对深圳市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普及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推广健康教育动漫片《癫痫病或热性惊厥发作时应急处理常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内、关外各1所学校的小学五年级各4个班共281名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2次调查问卷,评价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深圳市五年级小学生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及对待癫痫病的正确态度和行为20道题干预后总知晓率为88.43%,高于干预前的4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这部分干预后知晓率为84.76%,高于干预前的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对待癫痫病的正确态度和行为这部分知晓率为95.25%,高于干预前的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观看动漫片《癫痫病或热性惊厥发作时应急处理常识》能显著提高深圳市小学生掌握癫痫病现场急救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键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于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x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相似文献   

14.
了解青岛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讨强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青岛市市南区全部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分为干预组(697人)和对照组(731人),干预组进行强化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强化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提高到70.33% (P<0.01);干预组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都喝奶”“放学后及周末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行为养成率均上升(P值均<0.01);2013年与2014年比较,干预组小学生BMI增长值为(0.60± 1.56) kg/m2,对照组为(1.06±1.51) kg/m2,对照组小学生BMI指数增长值高于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营养状况改善均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和预防肥胖的发生等方面优于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5.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驻马店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2012-2016年,每年分层随机选择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和所在地3个村家庭主妇为调查对象,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于2016年开展实施健康教育项目5年后碘缺乏病知识调查。结果 2012-2016年,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值均<0.01),且基线调查时知晓率小学生(53.83%~72.78%)、家庭主妇(50.78%~72.00%),及干预后知晓率小学生(86.44%~94.56%)、家庭主妇(87.11%~95.44%)均逐年增高(P值均<0.05)。2016年碘缺乏病防治总知晓率,小学生为57.96%,家庭主妇为65.66%,农村均低于城区(P值均<0.01)。小学生获得知识最多的是健康教育课(61.47%),家庭主妇是电视和广播(83.90%)。结论驻马店市目标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总体效果较好,但持续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福州市某小学学生营养健康宣教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福州市某小学2~4年级学生609人(干预组298人、对照组311人),进行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组实施1学期的营养健康宣教。结果营养宣教后,干预组营养知识得分(8.4±2.2)高于对照组(6.9±2.3);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的认可率也均高于对照组,营养相关行为显著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其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814-817
为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北京、烟台小学生和教师知识水平、饮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学校的科学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北京市西城区、烟台市福山区2个城市地区8所学校(干预组5所、对照组3所)的小学生1 072名、教师374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开展营养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教师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变化。干预组、对照组营养知识得分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营养知识知晓率、饮食行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对营养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营养知识得分均有提升(P0.05)。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在干预后早餐营养状况有所改善(P0.05)。小学生及教师西式快餐的消费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营养知识教育很有必要,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促进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目标人群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5年,结合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实际,选择江苏省病情较重的12个县(区)36个乡(镇),在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及所辖3个村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抽取学生、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比较教育效果。结果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干预前分别为64.17%、65.00%,健康教育干预后分别为95.28%、95.93%,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天水市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天水市2个县区4所小学83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水市小学生正确判断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乙肝和甲肝为传染病的正确率为7.71%(64/830)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对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3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60%(2045/3320)、48.78%(3644/7470)和47.20%(1959/4150),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吐痰习惯,咳嗽/打喷嚏捂住口鼻习惯的行为形成率好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发热症状处理,怀疑肺结核行为形成率比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男生和女生均认为看病时医生的讲解、听老师讲课、实物宣传资料和网络媒体宣传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男生正确判断传染病的正确率率高于女生;女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男生;学校应开展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