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生活在外地,致使儿童长期离开父母留在家中,由祖辈或其他亲友监护。比如,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就成了“留守儿童”。据调查,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了2000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不能随父母外出,留在农村生活,致使留守儿童数量逐年上升[1]。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而监护人年龄偏大,记忆力差,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忘记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各种原因造成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较为突出。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其未成年子女被留在家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1].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不断增大,家庭成员流动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由于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的成本,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家庭的承受力,致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被迫选择了抛家别子的打工生活。这种常年在外的打工生活,严重破坏了他们健全的家庭结构,而受害最大的就是那些“留守子女”。“留守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子女”生活中的基本物质需求大多数已基本满足,生活物质的匮乏已不是对他们成长的最大威胁;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则是他们最痛苦的事。一方面,“留…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远离父母,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的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逐渐提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议程.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概念的阐述,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提出,对其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只能留守家中,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父母经常的陪伴,亲身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本文通过调查及对留守儿童现状的评估,分析外界因素对他们的成长和生存状态的影响,探讨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性.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减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距,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由于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照顾,对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1].为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10 -11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务工农民大量拥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笔者对广西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在身心方面发展较快,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8].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甚至某些方面可能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9],从而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这一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10],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霞 《家庭育儿》2020,(3):0045-004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教育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关注,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既可以让进城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又可以培养一大批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自我对自体及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社会、精神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1].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呈负相关,行为问题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在总体和各个因子均低于正常儿童[2].以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调查显示,小学进城务工子女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学校学生[3-6].本文拟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迅速形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民工把孩子留在当地,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各种行为失控和越轨行为,患上了“留守儿童综合征”,这成为留守儿童群体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这些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关怀,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其教学管理任务相对较重,既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将如何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然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难得与父母相见。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而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这项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笔者认为班主任要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然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难得与父母相见.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而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这项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笔者认为班主任要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指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农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民已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的生存状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不为社会所关注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基于1991—2009年中国农村健康和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父母外出务工对0~6岁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以显著提高6~12岁儿童的体重水平,12~18岁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比非留守儿童明显迟缓;其次,相对女性而言,男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身体健康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父母外出务工对女孩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成员而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留守成员照顾儿童饮食起居方面的时间增加,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逐渐取消造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从本质上解决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关键;另外,政府出面组织预防保健、营养膳食等活动也可缓解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1-2].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涉及其教育、营养状况,而罕见从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多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做系统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定量的资料收集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初中留守学生在缺少父母照顾和关怀下,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有益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