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延  田坤  王辉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72-174
目的 对某钢铁有限公司钢水液面仪、核子秤、料位计等应用项目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某钢铁有限公司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实测最大监测值为0.004 mGy/h。137Cs料位计密封源,在正常工况下为36.4~69.8 nGy/h。钢水液面控制系统,距钢水液面控制系统表面1 m、2 m处,工作人员操作位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现场监测值范围为237.4~322.4 nGy/h。连铸车间生产线安装了8枚137Cs钢水液面控制仪,在源箱内暂时存放,表面1 m处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现场监测最大值为7 944.0nGy/h (约7.9 μGy/h)。密封源暂存箱(库)周围环境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范围为138.5~421.5 nGy/h。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该钢铁有限公司钢水液面仪、核子秤、料位计等应用项目,落实了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该辐照装置运行过程中未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影响较小,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轮胎公司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3.7~71.3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X射线机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5.5~73.9 nGy/h,监测值均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所规定的2.5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某企业含密封源仪表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某企业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防护状况。方法 根据《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检测规范》GBZ137-2002等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对使用含密封源仪表现场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 含密封源辐射剂量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要求。结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造船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机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作业场所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73.2~95.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现场探伤时,控制区边界和监督区边界的X、γ辐射剂量率最大监测结果分别为4.66 μGy/h和0.93 μGy/h,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15 μGy/h和1.5 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氯化稀土分选项目工艺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辐射影响分析。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稀土原料包表面γ剂量率范围在3366.0~3514.0 nSv/h,低品位稀土精矿包表面γ剂量率范围在14 671.0~20 298.0 nSv/h;办公区及车间β表面污染水平最大为0.265 Bq/cm2和4.281 Bq/cm2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在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该氯化稀土项目对环境公众所致辐射剂量为环境本底水平,对职业人员所致辐射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要求,对周围环境介质未造成显著辐射影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某大学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该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62.8~10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该32P应用项目工作间,控制区β表面污染监测结果为0.057~0.235 Bq/cm2,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该32P应用项目衰变池水中总α放射性为0.039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 Bq/L的标准限值;总β放射性为9.37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0 Bq/L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某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31I)操作场所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评价和辐射防护设施及辐射安全检查,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某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31I)操作场所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实测最大监测值为3.0 μGy/h,β表面污染水平最大监测值为11.0 Bq/cm2,总排水的总α为0.033 Bq/L,总β为1.174 Bq/L;自来水的总α为0.087 Bq/L,总β为0.188Bq/L。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该场所落实了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基本未受到放射性污染,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具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和评价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对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并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结果 该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对周围环境及公众辐射影响较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直线加速器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是安全的,但防护屏蔽设计过厚,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聊城市含密封源仪表的应用状况、周围辐射水平、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废源的处理情况。方法 对放射源的使用情况编制使用状况调查表进行逐项调查;使用FD-3013B型γ辐射仪对含密封源仪表周围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使用FJ-427A型热释光剂量仪和FJ411A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10家单位使用的53台含密封源仪表进行了调查监测,其中6台含密封源仪表的辐射水平超标准。同时,2001~2006年共监测含密封源仪表工作岗位的16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照射剂量960人次,6年人均剂量当量为0.28mSv/a。结论 我市含密封源仪表辐射剂量水平大部分(88.68%)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含密封源仪表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当量远远低于年剂量限值。但某些单位的废源回收不及时,易留下安全隐患,这应引起监管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密切重视,以防放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中子源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为密封中子源的剂量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俄罗斯原子科学公司生产的AT1117M型多功能辐射检测仪,对30台含241Am-Be中子源料位计源容器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源容器表面5cm处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308~433)nGy/h之间,距源容器周围1m处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97~156)nGy/h之间;源容器表面5cm处的中子辐射通量密度在(5.03~47.93)s-1·cm-2之间,距源容器周围1m处的中子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在(0.83~16.70)s-1·cm-2之间。结论 对密封中子源的剂量监测既要监测其所产生的中子的强度,又要监测其所产生的γ射线的强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中子源的辐射危害做出合理的评价;《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2)同样适用于中子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某辐照中心从英国引进60Co放射源,主要从事水果、脱水蔬菜、药粉、医疗用品等产品辐照灭菌加工服务。通过对该辐照中心周围环境γ剂量率及β表面污染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监测结果,确保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结果 监测了辐照中心周边环境γ剂量率及β表面污染。结论 该辐照中心基本落实了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天气雷达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分析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对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为雷达选址和运行时的电磁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简介雷达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辐射评价标准、雷达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结果 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其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内。结论 天气雷达只要选址合理,周围划定安全防护距离,其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低于国家的标准限值,对公众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海岸电台发信台电磁辐射与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海岸电台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分析海岸电台发信台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为海岸电台选址和运行时的电磁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海岸电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辐射评价标准、电台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结果 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其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内。结论 海岸电台只要选址合理,周围划定安全防护距离,其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低于国家的标准限值,对公众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micro-PET回旋加速器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对周围环境、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回旋加速器中心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水平。对产生的主要放射性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micro-PET中心运行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可达0.31 mSv/a和0.1 mSv/a,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辐射。结论 micro-PET项目对环境、公众、放射工作人员的影响均符合有关规定,放射性废物经有效处理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核技术应用中的中子剂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技术应用项目中的中子辐射剂量和监测方法,为中子辐射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中子剂量几种定义的辨析,以及对不同原理监测仪器的比较,选用中子剂量当量率仪对密封中子源、中子发生器和电子加速器等设备周围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结果 设备周围中子和γ射线总的辐射水平在4 061nSv/h以下,密封中子源和中子发生器周围的中子辐射水平高于γ辐射水平,加速器机房周围的γ辐射水平高于中子辐射水平。结论 三类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总体来说是符合相关标准及管理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某医院加速器机房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放射卫生的标准与方法。结果 对加速器机房和周围环境进行了监测,对放射防护措施进行核查。结论 该医院加速器机房的建设符合预评价要求,机房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某钴源辐照装置退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退役后辐照室内外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在92.1~112.9 nSv/h,辐照室内及周围环境表面污染水平为0.04~0.07 Bq/cm2,贮源井水总α为0.026 Bq/L,总β为0.240 Bq/L,钴-60活度浓度小于0.020 Bq/L。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该辐照装置退役过程中未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影响较小,原址无限制开放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焦作市含密封源仪表的应用状况、周围辐射水平,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放射事故发生情况。方法 用统一的调查表逐户对含密封源仪表的应用状况进行逐项调查;使用FD-3013B伽玛辐射仪对全市含密封源仪表周围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使用FJ-427 AI型热释光剂量仪和HW-Ⅴ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进行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调查监测29家应用单位共244台含密封源仪表,其中17台(6.97%)超标。2000~2004年共监测含密封源仪表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225人次,5年人均剂当量为0.23 mSv·a-1。2000~2004共发生5起含密封源仪表放射源丢失事故,占同期放射事故的83%。结论 我市含密封源仪表辐射剂量水平大部分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含密封源仪表操作人员外照射年剂量当量远低于年剂量限值。但水泥行业等使用含密封源仪表的单位易发生放射源丢失事故,应把这些单位作为监管重点,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杜绝放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LB420型煤灰份探测系统工作状态下的剂量水平、对作业环境及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根据《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检测规范》GBZ137-2002等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在灰份仪源容器表面5 cm、100 cm及周围环境进行γ外照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辐射防护效果评价。结果 源容器源闸开启状态下,距源容器表面5 cm、100 cm及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区域(约2 m)外剂量范围0.33~2.63μSv/h、0.12~0.17μSv/h及0.10~0.12μSv/h。结论 该煤灰份仪的安装符合国家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评价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8-2005)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结论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附加剂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