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胡锦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85-4887
目的: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贫血患病状况,为预防儿童贫血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取家长问卷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长春市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血患病率与儿童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和儿童饮食特点有关。结论:应重视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辅食添加,在农村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降低儿童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宁市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家长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宁市255名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家长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南宁市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20.0%,城镇与乡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的贫血患病率随家长的文化程度升高而递减.多数家长对铁缺乏及其引起的疾病等知识贫乏,对铁强化食品不了解.结论 应开展多层面的营养知识专项宣传,提高家长对铁营养的认知水平,降低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岳莉  李佳樾  黄蕾  何莉  易彬  南楠  高杨  陈奕铭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97-1699
了解高原地区0~6岁儿童的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贫血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原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4个县1 512名0~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 不同年龄、家庭所在地、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3,39.48,27.05,44.26,32.45,P值均<0.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7.0%;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4.0%,高于城市儿童的58.6%(x2=39.48,P<0.05).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0~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率(73.1%,75.0%)高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48.9%)(x2=6.78,P<0.05).挑食可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结论 针对高原地区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纠正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儿童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章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宁市6所幼儿园1 182名3~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 西宁市3~6岁儿童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27.84±13.65)g/L,男童略高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贫血检出率10.15%.[结论]在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调整儿童饮食结构,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以便为儿童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50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60%,蔬菜水果、人体所需营养素、儿童肥胖等知识点正确率更低,低于26%。79.6%的家长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儿童家长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应积极向家长宣传儿童健康所需营养知识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家长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6.
4~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区8所幼儿园的1294名4~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合肥市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含量为(123·76±12·95)g/L,男童略高于女童,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贫血检出率为10·4%,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中,偏食挑食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喜吃水果、喝牛奶和家庭月收入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的健康应从学龄前抓起,在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调整儿童饮食结构,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过剩的发生率。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目的社区各幼托机构儿童及其家长(各360 名)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 名)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儿童的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为期9 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家长及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knowledge,K)、态度(attitude,A)、行为(practice,P)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前,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86±1.55,超重儿童34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9.4%,肥胖儿童21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5.8%;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84.96 分。健康教育后,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BMI 为15.26±1.50,超重儿童24 人,占所有样本的6.8%;肥胖儿童12 人,占所有样本的3.4%;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92.27 分。 [结论]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了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状况(P 〈 0.01),提高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78-2279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幼儿园489名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家长对某些营养素的来源及与饮食有关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平衡膳食了解较少,多数家长及儿童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应积极向家长宣传儿童健康所需营养知识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家长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和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 ,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 ,以培养儿童健康饮食行为 ,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方法 抽样广州老城区 8所小学及幼儿园家长共 480 0人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其中 4所 2 40 0名家长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营养教育。通过家长对营养教育的反映和教育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对照组的比较以及教育前后的自身比较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营养教育后 ,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到提高 ,家庭食物选择及饮食行为趋于合理。结论 营养教育能提高家长的营养认知水平 ,改善家庭膳食和营养行为 ;营养知识讲座和营养咨询是受家长欢迎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对饮食行为认知态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对其及其家长进行6个月的健康教育,再次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认知态度的改变。结果共317人,其中男童176人,女童141人通过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得到改善,干预前的挑食(67.2%)、吃饭慢(24.0%)、饭前吃零食(13.6%)、吃饭时玩(26.8%)、吃饭地点不固定(13.2%)、不愿尝试新食物(28.4%)和吃饭含饭(19.6%)等行为问题干预后分别下降为48.3%、17.0%、6.0%、17.7%、4.7%、21.5%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认知态度也有所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家长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用健康教育的方法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以控制营养不良的发生,为制定改善儿童健康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2个县共抽取1962名学生及其家长作问卷调查,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体检,然后分成实验组1023人和对照组939人,对实验组学生进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干预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低下,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达36.8%,贫血患病率达42、5%。经过干预,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率上升,学生营养不良率显下降。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应加强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农村婴幼儿的喂养模式,探讨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从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选取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和双亲均未外出婴幼儿各212名,使用自编婴幼儿喂养模式问卷进行喂养模式调查,对问卷项目进行筛选,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评价;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测量,尿碘检测,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结果农村婴幼儿喂养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动物蛋白型、营养型、饮料型4种类型。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在营养型、动物蛋白型2个维度的高因子得分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4.7%)、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8%)、锌缺乏率(46.2%)、碘缺乏率(21.7%)均高于对照组(0.9%,8.5%,34.4%和12.7%)(P<0.05)。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3.8%,20.8%)高于对照组(1.9%,10.4%)(P<0.05)。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传统型饮食模式维度低分组营养不良检出率相对较高,而高分组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χ2=18.725,P=0.002);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2个维度均表现为得分较低组营养性贫血和锌元素缺乏检出率高于得分较高组,得分较低组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农村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非留守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婴幼儿营养状况与传统型饮食摄入频率有关,营养性疾病、智能发育与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饮食频率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了解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300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零食、挑食、偏食、进食速度过快和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结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和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但家长和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地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提高肥胖儿童营养知识水平,培养肥胖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方法:将840例肥胖儿童分为扑克牌组和对照组各420例,扑克牌组根据研究制订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教育方法。结果:营养健康教育后,肥胖儿童营养知识得到提高,食物选择及饮食行为趋于合理。扑克牌组的营养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肥胖儿童进行扑克牌营养健康教育寓教于乐,有助于增加其营养知识,改善其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最终达到减少儿童肥胖症的目的,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北京市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现况及其与维生素A关联分析,为有效地预防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2017年从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朝阳、海淀、昌平)的308例6~35月龄的流动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流动儿童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维生素A测定。结果 6~35月龄流动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7.92%,其中男童为29.19%,女童为26.53%。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和区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1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最高(52.63%)。食用配方奶、瘦肉与动物肝脏类食物对儿童贫血有显著影响(P<0.05或<0.01)。贫血儿童维生素A的含量显著低于非贫血儿童(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区、年龄、维生素A含量是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北京市6~35月龄流动儿童的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6~11 月龄儿童最高,VA含量在贫血儿童体内较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指导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合理营养的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饮食行为,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93.3%的中学生对了解营养知识的态度积极,营养知识测试最高分为50分(满分),最低分为5分,平均分为42.06分,比较理想;有50%以上的中学生选择食物时最关心的是个人口味和爱好,其次是价格。把既有营养又卫生,有利于健康作为第一考虑的仅有19.1%。结论:本次调查中学生常识性营养知识得分较高,饮食行为较合理,但选择食物的标准欠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853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占59.2%。父母均外出务工者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较低;留守的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低于中学生,而饮食行为得分高于中学生。结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较少,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应开展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