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世纪我国医疗协作联合体建设发展实践的回顾剖析,探究新医改背景下建立以区域医疗服务资源与功能整合为基础、以打造有效满足城乡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供给“服务链”为主线、符合现实国情实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供给模式的实践策略,提出在完善医疗服务联合体供给模式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要完善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农村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分析和卫生服务供给及存在问题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农村卫生规划中,应采取“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建设,控制医疗服务规模,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医疗保障制度,采取特殊政策扶贫”的策略,对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徐杰 《中国卫生经济》1991,10(12):15-17,35
一、我国目前医疗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不应求”吗? 有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医疗服务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医疗需求总量始终大于供给总量,医疗供给结构始终滞后于需求结构。”①我认为这种判断是不符合医疗市场的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卫生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卫生服务需求。研究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定位首先应研究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根据卫生服务需求状况来确定卫生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健康服务供给体系存在服务利用不适宜、供给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就诊趋高、医疗服务利用过度与不足并存、供方服务动力不足等,其桎梏在于当前健康服务供给改革中回应性考量不足。健康服务供给的回应性包括政策对居民的回应性、政策对服务提供方的回应性以及提供方对居民的回应性。政府在制定政策与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时,对居民实际需求以及服务利用失衡的形成机理考虑不足、政府政策制定时没有充分把握服务提供方的发展需求、提供方服务方式不符合当前居民非医疗方面的需求水平等。基于服务接触理论,明确政策到行为转变的具体路径,提出政策制定时需要靶向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动态调整,满足供方发展需求;供方需要关注居民多元需求,优化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6.
从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视角出发,澄清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关于“医改市场化”、“医疗服务产品属性”及“医德失范”的思想误区;从市场经济供求的一般规律对医疗服务供需进行了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认为中国医改的症结在于“市场化”不足和管办合一的行政干预体制,导致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差,提出“市场化”才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强调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切实解决医疗服务需求膨胀和供给障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然是供方主导,但内核是需方驱动。当前,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侧研究,主要集中在签约服务需求意愿与选择偏好、签约服务效用与体验、签约服务供需匹配管理等方面,缺乏从需求管理视角开展签约服务供给优化的研究。本文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指导,构建需求管理模型,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十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结果发现,尽管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城乡差异仍然突出,特别是“精神慰藉”等心理健康服务仍然不足;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降低城乡老人发生大病、认知受损及负面情绪等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此,要特别注重提高服务供给的城乡均等化水平,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与促进老年精神及认知健康相关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9.
由于卫生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按经济学的观点,把社会上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消费与卫生行业对卫生服务的供给、生产之间的空间,称之为“卫生市场”是恰当的,有利于专业性信息的流通和调节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的平衡。当前,我国卫生市场甚为活跃,消费一方提出了新的需求,供给一方不断调整,在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新事物。为将消费、供给双方的新信息及时转化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及各城区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供需现状及缺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旺盛,但城区之间服务供给不平衡,多数城区“供不应求”。应建立多元主体的服务提供与协调机制、“按需定供”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机制,促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供需平衡,增进老年人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