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海市淞南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的认知度及干预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历时2年。干预组97人,对照组70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社区管理;干预组除常规糖尿病社区管理外进行社区干预,以提高DR的认知度。对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对DR防治知识的认知度改变情况。结果实际参加宣教的人数少于愿意参加宣教的人数。对血糖控制水平的认知,干预后两组正答率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对糖尿病会导致眼部并发症的认知,干预后正答率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对控制血糖、控制三高及DR治疗的认知,干预后干预组正答率高于对照组;对糖尿病全身并发症及DR随访周期的认知,干预后干预组正答率高于对照组;对并发症和随访周期的补充题目,干预组的正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淞南社区DR患者对DR防治知识的认知度尚不足,认知与行动不对等,通过干预,干预组的认知度提高,说明针对性的DR防治知识宣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糖尿病常规管理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主体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对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41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在生存质量的躯体疼痛(79.37±18.84)和社会功能(75.70±20.47)维度得分较高;在一般健康状况(47.47±15.63)和精力(65.49±16.12)维度得分较低。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P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2)和有无并发症(OR=1.88),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M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7)和糖尿病西医防治知晓(OR=3.38)。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针对性干预糖尿病认知、并发症早发现等可改变因素,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在2017年7月基线调查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597名研究对象,随访2年后2019年8月再次进行眼底检查,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采用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各个相关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用Cox回归模型拟合配伍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DR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其中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n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93人(男性44人,女性49人),中度NPDR 38人(男性20人,女性18人)。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2.839,95%CI:1.025~7.859)、糖尿病家族史(OR=3.867,95%CI:1.826~8.188)、空腹血糖(OR=3.648,95%CI:1.668~7.978)、糖化血红蛋白(OR=6.066,95%CI:2.815~13.071)、血压(OR=2.076,95%CI:1.097~3.92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OR=2.415,95%CI:1.208~4.827)是发生DR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 2年累积发病率为21.94%,饮酒、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是DR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和实践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糖尿病眼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年段比较糖尿病眼病建档率、远程诊断率、复诊率、规范管理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发现率和DR患者治疗率。结果:2017—2019年糖尿病眼病建档率、远程诊断率、复诊率和规范管理率逐年提高,至2019年底,累计建档29 683份,建档率为52.63%;远程诊断15 988例,远程诊断率为93.10%;复诊146例,复诊率为6.40%;一般管理对象和重点管理对象规范管理率分别为34.60%和37.61%,DR筛查发现率为48.46%,DR患者治疗率为0.57%。结论:闵行区已构建成以信息化为支撑、远程筛查技术为手段,形成"筛查—发现—转诊—随访—健康管理"医防紧密融合的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卢湾区社区老年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海市卢湾区淮海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盲与低视力患病率、致盲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损伤标准确立盲或低视力,并明确主要致盲原因.结果 实际受检2 299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损伤标准判断,本次调查双眼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0.74%、5.83%;单眼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2.78%、7.2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术后、高度近视、眼球萎缩(青光眼)是前五位致盲与低视力眼病.年龄、眼相关慢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眼病史均是致盲与低视力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上海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大环境下,AMD、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成为主要的致盲原因,因此需加强对这类社区人群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眼保健教育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和防治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有5053名调查对象进行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5053名调查对象接受检查,受检率为91.8%.诊断DR有56例(112眼),患病率为1.108%(95%CI:0.819%~1.397%).其中非增生性49例(87.50%),增生性7例(12.50%);玻璃体积血7眼(6.25%),黄斑水肿9眼(8.04%).DR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每10岁分组,以6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45).56例DR的112眼中,低视力34眼(30.4%),盲6眼(5.4%).空腹血糖>11.1 mmol/L和增生性DR患者其低视力和盲的比例高于空腹血糖<11.1 mmol/L和非增生性DR患者(P=0.000);空腹血糖>11.1 mmol/L和病程>5年的患者,患增生性DR的比例高于空腹血糖<11.1 mmol/L和短病程者(P=0.015,0.006).56例有38例(67.9%)未经任何治疗,在药物治疗者中应用胰岛素或坚持规律用药者仅8例(14.3%),而针对DR的治疗者仅1例(1.8%).调查问卷表明,DR患者对该病防治知识了解状况较差.结论 病程长、高血糖是影响DR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农村人群对DR防治知识匮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析糖尿病伴发眼病流行情况,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8月调取和匹配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中江东区户籍的糖尿病发病个案数据库和宁波市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各级医疗机构2015年诊断为眼病的个案数据库,获取糖尿病患者的眼病就诊数据,用PASW Statistics 18.0和Excel 2003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2015年江东区户籍糖尿病患者的眼病就诊数为1 819例,糖尿病患者中伴发眼病的患病率为12.78%,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同一年伴发眼病的患病率为19.25%。1 819例糖尿病伴发眼病者中男性827例(45.46%),女性992例(54.54%)。患者年龄16~96岁,平均(64.6±12.8)岁。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1 734例,95.33%)。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59.9±11.5)岁,新诊断者的平均首诊年龄为(64.7±12.2岁),高于已诊断者[(59.3±1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94,P0.01)。伴发眼病类型以白内障为最多,其次为视觉障碍、屈光改变和视网膜病变。结论进行糖尿病眼病健康教育,以及实施社区眼病筛查,将有利于遏制糖尿病眼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眼病的认知以及卫生服务需求,为社区糖尿病眼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对糖尿病眼病认知、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对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 207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为75.89%,<35岁者、>65岁者、低学历者其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不同职业者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定期眼科检查主要因素:眼睛无明显症状(74.65%)、对糖尿病眼病知识不了解(64.21%)。75.89%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社区宣传获得相关知识。调查对象希望社区改善设备开展眼底检查(88.59%)和眼底检查纳入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82.77%)。【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糖尿病眼病防治知晓率不高,开展健康教育时应重视低学历人群、对不同职业人群开展卫生工作应精准定位。在构建家庭环境支持时尽量选择年龄适中,学历较高者。社区眼病防治服务需求大,应重视社区糖尿病眼病软硬件的投入,加强社区糖尿病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中老年人群新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6-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栖霞区的6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参加本研究。对南京市城区6个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检测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2 h后静脉血糖。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人群新诊断糖尿病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 039名社区居民新诊断糖尿病874例,检出率为10.87%,男性新诊断糖尿病检出率(13.15%)显著高于女性(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P0.01)。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居住情况、体力活动、职业、饮酒和文化程度组新诊断糖尿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吸烟状况组新诊断糖尿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40)、增龄(OR=1.497)、超重和肥胖(OR=1.339)、糖尿病家族史(OR=1.862)、退休人群(OR=1.506)和缺乏体力活动(OR=1.509)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眼病防治知识及眼病防治服务需求调查,为社区糖尿病眼病防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患者眼病防治知识、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及眼病防治服务需求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1 59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为66.14%。72.60%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医务人员获得相关知识。10项需求项目中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均大于"一般需要"。高年龄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其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服务需求均较低。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服务需求大,应重视糖尿病眼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社区糖尿病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趋势和特征,为评价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及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全部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趋势及特征.结果 2011,2014和2016年总体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4%,8.6%,7.4%,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4.4%,9.1%,6.2%,亦呈下降趋势(x2趋势=29.280,P<0.05);女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0.6%,8.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1.703,P>0.05).与2011年相比,2014年和2016年总体伤害风险降低[OR值(95%CI)分别为0.603(0.471~0.772),0.556(0.430~0.710)],男童伤害风险也降低[OR值(95% CI)分别为0.517(0.368~0.726),0.380(0.261~0.554)],女童伤害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和女童受伤时间排名前2位的均为下午和晚上,女童下午伤害发生率逐年增加,分别为2.18%,2.41%和2.92%;受伤地点均以家中为首位,男童家中发生率分别为5.17%,3.16%,2.09%,女童分别为2.45%,3.01%,3.40%;受伤时活动均以基本日常活动为主;受伤类型排名前2位的均为跌伤和撞击伤.结论 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但伤害发生趋势和伤害特征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学龄前女童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eye diseases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Hyderabad in southern India. METHODS: A total of 2522 subjects of all ages, who we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yderabad population, participated in the population-based Andhra Pradesh Eye Disease Study. Of these subjects, 1859 aged > 15 years responded to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on cataract, glaucoma, night blindnes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to trained field investigators. Having heard of the eye disease in question was defined as "awareness" and having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eye disease was defined as "knowledge". FINDINGS: Awareness of cataract (69.8%) and night blindness (60.0%) was moderate but tha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27.0%) was low, while that of glaucoma (2.3%) was very poor. Knowledge of all the eye diseases assessed was poor. Subjects aged > or = 30 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all eye diseases assessed except night blindnes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aware of night blindness (odds ratio (OR) = 0.7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63-0.97). Educat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awareness of these eye diseases. Study subjects of upper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night blindness (OR = 2.20; 95% CI = 1.29-3.74) and those belonging to upper and middle socioeconomic strata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R = 2.79; 95% CI = 2.19-3.56). Muslim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cataract (OR = 2.36; 95% CI = 1.84-3.02) and less aware of night blindness (OR = 0.52; 95% CI = 0.42-0.64). The major source of awareness of the eye diseases was a family member/friend/relative suffering from that eye disease.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health education in this Indian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heir level of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common eye diseases. Such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could lea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routine eye examination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eye diseases, thereby reducing visual impairment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社区学龄前儿童初级眼保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和眼病情况,探索建立社区学龄前儿童初级眼保健模式。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徐汇区1个社区10所托幼机构,入园对2134名社区幼儿园儿童行远视力检查,视力可疑异常者转诊至社区医院做进一步睫状肌麻痹下自动电脑验光、主觉验光和其他眼科检查。结果入园初筛检查完成1782人(83.5%),832人(49.6%)视力可疑异常转诊至社区医院,转诊应答率为51.8%。1782名2—6岁儿童视力达到“正常视力”5.0的比例分别为0.0%、1.3%、6.1%、22.1%、39.6%.50%百分位数视力值依次为4.6、4.7、4.8、4.9和4.9。1676名3~6岁儿童近视、远视、散光和弱视患病率估计分别为2.4%、4.6%、8.8和3.8%%。以视力指标筛查弱视的特异度为52.3%,对需转诊儿童进行视力复测后再转诊的弱视筛查特异度为73.3%。每位儿童入园初筛成本为4.5元.每位弱视儿童发现成本为357.0元。结论上海市康健社区幼儿园儿童群体屈光不正和弱视人群占有一定比例。可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眼视光专科资源支持的儿童初级眼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邬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盲和低视力患病率、致病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以WHO制定的分级标准,使用小孔矫正视力,统计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分析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病因,并对相关疾病实施防治措施。结果受检人数1873人,其中男性728人,女性1145人。双盲30人,患病率1.60%;双眼低视力199人,患病率10.62%。致盲和低视力眼病均以白内障居首位,其次为黄斑变性、眼球缺如或萎缩、角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女性双眼低视力患病率(12.75%)高于男性(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7,P〈0.01)。2013年度白内障手术人数比2012年度增长166%。结论白内障是引起视力损伤的最主要因素,针对该社区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病因,现阶段应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为老年人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三级眼病的预防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2016-2017年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患病人群特征,为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数据,通过分析了解我市食源性疾病患病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点。结果 研究纳入了2016-2017年573所社康中心上报的共379747个病例,其中男性占54.0%,女性占46%;31~40岁,21~30岁和0~10岁为发病例数最高的年龄组;冬春季(12月到次年3月)及夏季(5-8月)是疾病高发期;病例较多的是罗湖、福田、宝安、龙岗区和龙华新区,龙岗区、大鹏新区和龙华新区年就诊人数增长较快。结论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覆盖全面,能够反映全市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情况。根据患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针对20~40岁和10岁以下人群(及其监护人),在冬春季和夏季,结合传统和新媒体途径开展科普宣传;对幼儿园、学校和工厂食堂及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和督导等,科学干预防控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以2所医院诊断的1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病例组,病例同一社区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开展1:1病例、对照调查,研究发病危险因素;随机选择上海市4家社区居委(村)并对所有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初步估计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人数。[结果]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体温≥38℃)、咳嗽、咳痰为主;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OR=2.051)、哮喘(OR=6.152)、慢性疾病史(OR=2.230)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初步估计上海市每年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约26997人。[结论]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水平较高;控烟和治疗哮喘与相关慢性疾病是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措施,应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健康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长宁区某街道40~74岁男性和40~70岁女性,分别于2003年和1998年完成了6 488名男性和8 511名女性的健康调查,根据上海市人口普查资料的年龄构成计算慢性病标化患病率,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结果男、女性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8.0%、22.6%;分别有40.9%男性和36.5%女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5种主要慢性病中的一种;体质指数(BMI)≥24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较高;经常吸烟、饮酒的男性,脑卒中、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较高,而吸烟、饮酒对女性慢性病的影响较小。结论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有一定差异,控制肥胖和戒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防治知识认知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人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与行为的调查,为社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社区146名老人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其中有103名慢性病老人,包括高血压患者40例、脑卒中患者20例和糖尿病患者43例;43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病老人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平均知晓率为16.04%,对慢性病治疗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8.13%,对慢性病防治措施平均知晓率为55.83%;能够坚持慢性病规范治疗的占68.13%;慢性病防治知识主要渠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亲朋好友,分别为22.60%与30.14%。结论社区慢性病老人对疾病认知不足,社区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宣传不够,慢性病随访监测内容尚不全面,应加强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行为指导,为社区慢性病居民提供切实可及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