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清远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规律,为制定EHF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9年清远市EHF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2007—2009每年选择1个县(1~2镇)为监测点连续3年开展动物宿主监测,并采集监测点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EHF抗体检测;捕捉活鼠进行鼠血清EHF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间接法)检测和鼠肺组织EHF抗原(real time-PCR)检测。结果 2002—2009年共报告EHF病例17例,年发病率为0.03/10万~0.09/10万,病例集中在30~59岁,占76.47%(13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农民和民工病例占82.35%(14例);健康人群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55%(17/1 097)。鼠总密度为8.98%(181/2 015)。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0.71%(36/336),鼠肺EHF抗原阳性率为8.26%(36/436)。结论清远市EHF疫情有上升趋势,部分地区鼠密度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存在家鼠型EHF疫源地;应加大监测力度,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蔡正华  陈志军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03-100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揭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鼠种构成以及携带HV的宿主。方法 捕捉老鼠,登记分类后解剖,取鼠肺以及血液,进行EHF肺抗原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995年和2001年捕获的鼠种都以褐家鼠为主,1995年调查鼠类带毒率为2.99%,抗体阳性率5.2%,2001年调查鼠带毒率为1.36%;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 珠海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10年来鼠种构成以及鼠抗原抗体阳性率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EHF),我们于1987年5、10月份对辖区乡镇内鼠类携带EHF病毒情况进行了监测。共捕鼠6种,无菌剖取鼠肺384份,EHF抗原阳性2份,检出率0.52%;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阳性检出率1.08%(2/185)。检测鼠血清287份,EHF抗体阳性8份,阳性率2.79%;其中黑  相似文献   

6.
巴楚县2001年新疆出血热疫情的血清学证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闻出血热(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收集2001年4-6月新疆巴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XHF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抗原捕获ELISA检测XHF病毒抗原。结果:病人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39.62%(21/53)。IgM抗体阳性率为20.75%(11/53),抗原获ELISA有1份血清为XHF抗原阳性;易感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主为21.05%(4/19),IgM抗体检测和抗原捕获ELISA全部为阴性;羊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70%(56/80)。结论: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次疫情确系XHF、流行地区人畜均有较高水平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6年宁夏中卫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市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海原县(2005年有病例发生)作为监测点,收集流脑发病疫情资料,采集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鉴定;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水平。结果:检出A群流脑病人2例,发病率为0.5/10万;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1.9%(4/214),其中29E群Nm2株、X群Nm2株;健康人群A群IgG抗体的总阳性率83.5%,GMT为6.81,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健康人群C群IgG抗体的总阳性率37.3%,GMT为2.61,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抗体GMT比较也非常显著(t=7.9,P〈0.01)。结论:流脑的发病率和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健康人群中流脑A群IgG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IgG抗体阳性率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特点与监测点疫源地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全省的钩体病疫情报告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采集鼠、猪和青蛙的双肾或血、尿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人、鼠血清测定抗体,分析感染情况。[结果]共报告钩体病126例,年均发病率0.09/10万。7~10月病例数占57.1%;农民占49.2%。监测点野外鼠密度为5.4%,黄毛鼠占优势(52.6%),鼠标本培养阳性率1.9%,鼠血清抗体阳性率67.7%,感染菌群以爪哇群和波摩那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31.4%,钩体菌群以秋季群和犬群为主。[结论]我省钩体病发病较平稳,主要分布在山区。夏秋季为高发季节,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监测点人群携带菌群复杂,鼠感染率较高,贯彻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玉溪市红塔区是否为鼠型斑疹伤寒疫源地。方法采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对红塔区人群和鼠类进行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用鼠、鼠体外寄生节肢动物标本接种豚鼠进行病原体分离,并调查鼠密度和鼠蚤指数。结果调查的7镇14个调查点人群血清抗体均检出阳性,总阳性率28.92%(96/33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0.83,其中发热患者和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86%(72/226)和22.64%(24/106);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6.71%(43/161)、30.99%(53/17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0-6岁29.63%(8/27)、7-18岁18.06%(13/72)、19-39岁39.62%(42/106)、40-59岁27.50%(22/80)、60岁以上23.40%(11/47),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个调查点捕获的鼠类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44.95%(89/198),GMT为30.30;从11组鼠类标本中分离到5株莫氏立克次体,从6组蚤类标本中分离到3株莫氏立克次体,病原体分离率为44.44%(8/18),其中鼠类为45.45%(5/11)、蚤类为50.00%(3/6);1组螨类标本接种豚鼠未引起豚鼠发病;确诊1例鼠型斑疹伤寒病例;褐家鼠和黄胸鼠占捕鼠总数的99.49%(197/198)、印鼠客蚤占捡蚤总数的74.26%(303/408),鼠蚤指数为2.06,鼠密度为11.13%。结论红塔区人群和鼠类中存在鼠型斑疹伤寒,且处在较高感染水平,可认定该区为鼠型斑疹伤寒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某市流行性出血热20年间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凯  吕晓峰  李卫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40-540,542
目的:探索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状况,制定措施,降低EHF发病率。方法:对1983~2002年急性传染病年报、个案调查资料中的EHF进行统计分析;鼠密度及构成用夹夜法调查,采集鼠肺置液氮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抗原检测。结果:1983~2002年该市EHF年均发病率为10.33/10万。发病呈双峰型,以春峰明显,农民发病占86.25%,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市EHF传染源呈多源性,为家、野鼠混合感染疫区。鼠带毒率以小家鼠最高,为9.85%,其次为褐家鼠5.62%、黑线姬鼠4.87%。健康人群平均隐性感染率为6.56%,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6。结论:该市EHF为家、野鼠混合感染疫区,春季应着重抓室内灭鼠,秋季着重抓室外灭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动态及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市黄河南山区和黄河北平原进行室内外鼠性监测,以常规夹夜法捕鼠,无菌剖取鼠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抗体。患者血清来源于医院,疑似EHF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室内鼠密度4.85%,以褐家鼠为主占63.1%,野外鼠密度4.6%,黑线姬鼠占58.6%。室内大小家鼠带毒率为0.58%。野鼠中黑线姬鼠、小家鼠带毒率为6.66%。EHF发病315例分布全市7个县区,56个乡镇。邹平山区发病高达69.0/10万,个别乡镇竟达201.63/10万。多年无EHF的黄河北平原的惠民县发病率亦达4.23/10万。3-4月份,10-11月份发病占88%。21-40岁为高发病年龄占73.3%,男女比为2.1:1。农民占72.4%。病例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EHF确诊率为60.17%,临床诊断EHF者再以抗体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15%。结论:鼠带毒率与EHF发病率有密切关系,是造成EHF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大埔县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埔县健康人群及鼠、牛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布情况。方法: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结果:在282名健康人群血清中,29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28%(29/282);11例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90%(11/282);16例小蛛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67%(16/282)。30份鼠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333%(1/30),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25份牛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800%(2/25),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结论:广东省大埔县林区存在有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2012年健康人群中c群脑膜炎奈瑟茵血清杀菌力抗体水平,为防控流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黄埔街、鱼珠街、长洲街作为本次流脑健康人群监测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血清杀菌力试验检测血清中杀菌力抗体水平。结果共采集250份健康人群血清样本,c群Nm血清杀菌力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4.40%(136/250),保护率为47.20%(118/250);不同年龄组血清杀菌力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14岁年龄组杀菌力抗体阳性率(30.00%)和保护率(13.33%)最低,15~19岁组的阳性率(83.33%)与保护率(76.67%)最高。结论广州市黄埔区健康人群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存在易感性,应普及适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7年吸毒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行为的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6—12月对清远市3家强制戒毒所的所有吸毒者进行行为学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1073名吸毒者,吸毒者以20~39岁男性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5.58%,其中共用针具占53.21%;曾有性乱经历的人数占53.22%(571/1073);安全套每次使用的人数占11.56%(66/571),偶尔使用的人数占22.24%(127/571),从来不使用的人数占66.20%(378/571)。共检测3家戒毒所1073名吸毒者血清样本,HIV抗体阳性率为3.08%(33/107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9.97%(107/1073),其中同时感染HIV和梅毒的2例,感染率为0.19%。结论清远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虽属低流行,但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传播以及该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漳州市一般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年共3次采集人群血清281份,以微量半致敏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2004-2006年A(H1N1)、A(H3N2)抗体阳性率相近,B/上海/361/2002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2005年与2006年相比B/浙江/02/2001抗体阳性率相近。甲1、甲3、乙型中的Yamagata亚型和Victorian亚型4型的抗体滴度GMT,分别是24.5、58.6、24.1和32.1,有保护性抗体的比率分别是16.4%、59.8%、22.8%和23.0%;3年人群H3N2型血清抗体水平较高。特别是2006年甲3型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较高,抗体几何滴度(GMT)1:94.9,有保护性抗体的比率(滴度≥1:40)占66.0%。[结论]应加强一般人群流感病毒抗体和流感病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灵宝市1996-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灵宝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状况和流行原因,以制定措施,降低EHF发病率。方法对1996-2005年急性传染病年报、个案调查资料中的EHF进行统计分析;鼠密度用夹夜法调查,采集鼠肺置液氮保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抗原检测。结果1996-2005年该市EHF年均发病率为4.63/10万,发病呈明显秋冬高峰,农民发病占67.69%,男女发病比为3.64:1,健康人群平均隐性感染率为3.27%。结论该市EHF是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感染,秋季应着重抓室外灭鼠。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了解我市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耐药特性和免疫抗体水平等情况,从而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梅列区作为监测点.收集流脑发病疫情资料,采集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接种含双抗的巧克力色血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流脑A群和C群抗体。结果:发现C群流脑病人1例(男,13岁),发病率为0.61/10万;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0.55%(2/360),均为c群Nm;健康人群流脑A群抗体的总阳性率60.00%,GMT为1:5.90,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的差异非常显著(X^2=65.57,P〈0.01),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的总阳性率25.00%,GMT为1:1.60,两种抗体GMT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t=9.48.P〈0.01)。其中有3名15岁以上检测对象的C群抗体滴度≥1:32,提示可能存在C群Nm的自然感染。结论:流脑的发病率和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有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低,有必要加强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同时应密切注视流脑菌群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监测温州口岸鼠类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防止疫情传人与传出。[方法] 对2000年5月~2001年4月间在温州口岸捕获的263份活鼠血清,采用RIP—SAP法监测鼠疫F1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与间接血凝试验(IH)法定量比较监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滴度。[结果] 263份鼠类血清中,鼠疫F1抗原均为阴性;检测EHF抗体,采用IF法,阳性率17.49%,阳性平均抗体滴度为1:188;其中褐家鼠EHF抗体阳性最高,达到34.04%。[结论] 1、监测结果初步证明温州机场和龙湾码头港区内,近年来鼠间未曾感染鼠疫杆菌。2、温州口岸港口区内EHF抗体阳性达17.49%,说明鼠间感染EHF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TTV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6例血清标本中TTV抗体。结果:不同人群TTV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体检人群12.0%(6/50),有偿献血者25.3%(19/75),甲型肝炎患者16.7%(5/30),乙型肝炎患者22.5%(9/40),丙型肝炎患者28.5%(10/35),丁型肝炎13.3%(2/15),戊型肝炎33.3%(4/12),庚型肝炎23.8%(5/21),非甲-庚肝炎患者中44.4%(8/1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5%、23.4%。结论:各类人群中均存在TTV抗体,在非甲-庚肝炎患者中阳性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