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莱姆病的实验诊断研究概况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陶小润莱姆病(LjmeDiscase,LD)足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通过蜱叮咬后感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B.b)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受损的综合征。急性发作期...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1993年9月,我们对福建省莱姆病疫区的蜱、虻类进行调查。共捕获蜱类17种、虻类3种,对部份蜱、虻类肠道进行莱姆病病原体的分离与检测,结果从其中的粒形硬蜱(I.granulatus)中肠及其吸血宿主鼠类(社鼠和褐家鼠R.Confucianus&R.norvegicus)肾脏共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从台湾角血蜱(H.cornigerataiwana)中肠观察到同样病原体,表明粒形硬蜱和某些血蜱可能是福建莱姆病疫区传播该病的生物媒介。此外,我们还发现因虻类、蜂类叮咬而发生感染的病例,提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可能还不仅局限于蜱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台湾角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该蜱是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优势蜱种,用采集的该蜱50只取中肠涂片,DFA检测8只为阳性,阳性率16%;从115只(23组)该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6。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与国内M7菌种反应相同。结论:从媒介蜱类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广东尚属首次,证实该地为莱姆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由蝉传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蓖麻硬蜱复合体的几种硬蜱。其中有北美的肩突硬蜱、太平洋硬蜱和欧洲的蓖麻硬蜱及亚洲的全钩硬蜱。自1982年Burg-dorfer及其同事分离到莱姆病病原体以来,莱姆病在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学、发病机理和菌苗研制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莱姆病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存在,特别是北半球。l 流行病学研究1.1 分布特征 莱姆病为全球性分布的蜱媒传染病,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已发现有该病发生。在北美和欧洲,…  相似文献   

5.
从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台湾角血蜱体内分离出莱姆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台湾角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该蜱是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优势蜱种,用采集的该蜱50只取中肠涂片,DFA检测8只为阳性,阳性率16%;从115只(23组)该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6。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与国内M7菌种反应相同。结论:从毁介蜱类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广东尚属首次,证明该地为莱姆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6.
莱姆病(Lymedisease,LymeBorreliosis)是一种由蜱(主要是硬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1975年,Steere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调查青少年关节炎时,发现当...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     
莱姆病(LymeDisease)亦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eliosis),是由若干不同基因种的伯氏疏螺旋体(Boreliaburgdorferisensulato)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蓖麻硬蜱复合体(IxodesricinusC...  相似文献   

8.
莱姆病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流行病学郭万申,李林村,王文周曾贵金(审)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蜱传螺旋体病,由美国医师Steere于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先发现 ̄[1]1982年Burgdor和Barbour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 ̄[2]。迄今世界各...  相似文献   

9.
中国莱姆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本世纪70年代才发现的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兽共患病〔1,2〕。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其病原体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该病分...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lymedisease,LD)是1975年Streere在美国康州的莱姆 (lyme)镇发生的一系列“少年红斑性关节炎”儿童中发现的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兽共患病[1,2]。1982年Burgdorfer等从硬蜱 (I.dammini)中分离出螺旋体称伯氏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feri,简称B.b),并证实为莱姆病的病原 [2]。感染伯氏螺旋体后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如皮肤红斑 (ErythemaMagrans,EM )、神经炎、心肌炎、关节炎等 ,严重者可终身残废 ,甚至死亡。莱姆病呈世…  相似文献   

11.
分离与鉴定莱姆病螺旋体.方法:1996年在山东省费县塔山林场,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媒介蜱进行调查,用布旗法共采集蜱900只,均为长角血蜱。结果:对50只进行中肠带螺旋体检查,带螺旋体率为12%(6/50)。从86组(850余只)长角血蜱中分离到2株螺旋体(TSH1、TSH3)。该螺旋体对H5332和H9724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对H6831单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证实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山东省从长角血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尚属首次,且首次从病原学上证实山东省林区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北方10省(市、区)共采集到10000多只蜱,分属为2科7属11种,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占80%~95%。4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全沟硬蜱的带菌率高达20.00%~45.00%。从4种蜱分离到98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90%以上是从全沟硬蜱分离的。全沟硬蜱叮咬率高的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我国北方地区至少有4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相似文献   

13.
1992~1993年对湖北省英山县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感染率林场工人为10.8%,林场小学生为19.0%,非林区居民为2.0%,从豪猪血蜱(2/40)、二棘血蜱(3/20)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本调查证实在湖北省东部的英山县有莱姆病存在,人群感染莱姆病与环境性蜱暴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动物莱姆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动物莱姆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林涛张哲夫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的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了一种原因不明的流行性关节炎,这就是首次被认识的莱姆病(LymeDisease)[1]。该病的第一个症状也是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莱姆病和莱姆病螺旋体名称的一点建议林涛,张哲夫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源性、蜱传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该病系steere于1977年首先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1982年由Burgdorferi和Bartbour从蜱内分离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宁夏六盘山地区莱姆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宁夏六盘山及周边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状况。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ELISA法,检测人、畜血清莱姆病抗体.采集蜱类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检测757人,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1:128)24人,自然感染率3.17%,并查出典型莱姆病病例;黄牛、绵羊、山羊抗莱姆病抗体阳性水分别为23.88%(16/67)、15.82%(25/158)、20.31%(13/64)。共采集硬蜱4属5种141只,其中1属4种为宁夏首次记录;全沟硬蜱带菌率为50.0%(5/10),从80只全沟硬蜱分离出3株莱姆病疏螺旋体。结论:首次证实宁夏六盘山地两侧及前山丘陵地区、盐池县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蜱传脑炎疑似患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黑龙江省林区1206例蜱传脑炎疑似患者分别作了抗蜱传脑炎病毒抗体和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查。阳性数前者为201例(16.67%),后者为102例(8.46%),两者均阳性的28例。表明临床疑似蜱传脑炎患者中有相当数量为莱姆病,并从血清学上证实蜱传脑炎与莱姆病间存在同时或相继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8.
我国莱姆病病原研究和诊断方法的进展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071)张泮河(综述)张启恩(审阅)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1],1987年分离到病原体,并对其宿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地莱姆病的主要生物媒介一蜱的种类、带菌状况以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布旗法及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对蜱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共收集到1226只蜱,经鉴定属于硬蜱科中2属2种:硬蜱届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长角血蜱。其中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构成比占92.58%(1135/1226);随机对300只长角血蜱进行针对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检测,有14只阳性,阳性率为4.67%。并对其余926只蜱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未得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血蜱可能是天津蓟县地区莱姆病传播的主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湘南莽山林区莱姆闰疫源地的存在。「方法」选择莽山林区为调查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进行人群的血清学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DFA)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进行媒介蜱的病原学鉴定。「结果」检测395份自然人群的血清,莱姆病感染率为6.33%,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528,P〉0.05);检查蜱212只,微小牛蜱为优势种,其中肠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15%(3/20)。「结论」可以确定湘南莽山林区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