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本杂志由国家科委批准创办,是以职业安全健康和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安全健康专业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是增进应急救援效能,提高职业健康水平。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职能部门监管人员、企业EHS管理人员、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应急救援管理和操作人员等。1本刊欢迎下列稿件1.1职业安全健康与应急救援方面的论著、专题研究、述评、综述及讲座。1.2化学事故的现场抢险、医疗急救、社会救援和组织指挥。1.3事故分析、预案制定与实施、事故发生及危害预测、防护器材和技术介绍等。1.4急慢性职业病的临床分析、病例报告、病理讨论、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有效保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进行探讨。方法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在职业卫生活动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保护方法。结果通过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寻求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结论在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暴露于职业健康风险和职业安全隐患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的个人防护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寻求合理的安全健康环境对策、采用有效的职业健康促进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罹患职业相关疾病的危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3.
正本杂志由国家科委批准创办,是以职业安全健康和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安全健康专业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是增进应急救援效能,提高职业健康水平。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职能部门监管人员、企业EHS管理人员、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应急救援管理和操作人员等。1本刊欢迎下列稿件1.1职业安全健康与应急救援方面的论著、专题研究、述评、综述及讲座。1.2化学事故的现场抢险、医疗急救、社会救援和组织指挥。1.3事故分析、预案制定与实施、事故发生及危害预测、防护器材和技术介绍等。1.4急慢性职业病的临床分析、病例报告、病理讨论、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医疗机构病理科工作场所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状况,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岗位的医技人员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果 病理科工作过程中在病理组织的固定、取材、制片、诊断等多个环节存在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工作场所工程防护设施以通风柜和上吸式排风罩为主,应急救援设施主要为喷淋装置,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医用口罩、隔离衣、医用手套为主,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医技人员每班工作时间8 h,每周工作5~6 d,每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时间为1~4 h。评估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等级分别为4级和3级。甲醛检测12个岗位共计32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0.02~1.14 mg/m3,超标率为25.00%;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6、0.32、0.17 mg/m3;甲醛的接触等级分别是4、3、2;医技人员接触甲醛的风险指数分别为4、4、3,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二甲苯检测8个岗位共计24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3.30~36.43 mg/m3,无超标岗位;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30、9.93、3.79 mg/m3;二甲苯的接触等级分别是2、4、2;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的风险指数分别为2、3、2,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 结论 该医疗机构应重点采用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危害因素检测,加强病理科医技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降低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完善的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可以降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率。我们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方法对某氯碱企业副产盐酸、氨和次氯酸钠装置应急救援措施进行分析,为有可能发生酸碱化学灼伤和急性中毒事故的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农药复配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个人劳动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企业岗位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健康损害风险指数R为2~3,为职业健康损害低风险至中等风险。结论农药复配企业工作场所环境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健康风险关键控制技术在于优先选用低毒溶剂,加强防护设施和应急设施日常检修维护,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和定期检测,建立和执行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某市5家液化石油气(LPG)储配站作业人员职业暴露、急性中毒、应急救援设施现状及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家LPG储配站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液化石油气、噪声、低温、夏季高温等,现场均设置或配备了监测报警装置、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及个体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设施。总结LPG储配站应急救援要点与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提升自身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制造中作业人员的操作特点、接触职业危害种类,提出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建议。方法对TFT-LCD制造的生产流程、职业危害及接触状况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对化学物质、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适当和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策略。结论TFF-LCD制造中职业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企业进一步完善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和相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一起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进行分析。结果雾霾天气和作业人员疏于个体防护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企业制定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指定有定点医疗救援医院是中毒者及时得到救治的关键。结论制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是预防事故和救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杂志由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是提高职业卫生水平,普及应急救援知识。读者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工矿保健、民防救灾、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企业管理人员等。1本刊欢迎下列稿件1.1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的论著、专题研究、述评、综述及讲座。1.2化学事故的现场抢险、医疗急救、社会救援和组织指挥。1.3事故分析、预案制定与实施、事故发生及危害预测、防护器材和技术介绍等。1.4急慢性职业病的临床分析、病例报告、病理讨论、毒理学研究。1.5职业卫生学调查、健康教育、健康监护、毒物登记、尘毒检测、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1.
唐际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4-1976
目的通过对某煤矿1.20 Mt/a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控制技术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CO、NO、NO2、SO2、H2S)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粉尘和噪声浓度(或强度)超标。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广西某甘蔗渣制浆造纸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并作出评价为同类型的蔗渣制浆造纸厂的职业卫生防护作出参考。方法对广西某蔗渣造纸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厂未设车间浴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及职业健康检查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2个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2个工种接触的氯气浓度超标,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超标,5个工种接触的高温均超标。结论应根据蔗渣造纸厂的生产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找出关键控制点,分析项目现有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现有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硫酸、盐酸、砷化氢和氢氧化钠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在采取了一定的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粉尘危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言群  张建中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7-1339
目的通过对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的尘肺病危害调查,了解接尘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 ,对工作场所中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等进行监测以及对接尘工人尘肺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矽尘检测8个岗位,有6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PC-TWA要求,游离二氧化硅检测4个样品,含量为43.1%~44.3%;噪声强度有7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52名工人进行尘肺体检,诊断尘肺病9例。结论该石英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矽尘浓度高,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在40%以上,噪声强度大,说明该石英砂有限公司尘肺危害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周辉  张仁忠  刘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48-1850
目的评价某企业溴乙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溴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0.06~0.18 mg/m3,硫酸C-TWA0.07~0.64 mg/m3,碳酸钠C-TWA 0.35~0.42 mg/m3,硫磺尘C-TWA 0.23~0.40 mg/m3,煤尘C-TWA 0.40~0.48mg/m3,噪声70~76 dB(A),均小于职业接触限值,各指标合格率均为100%。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筑物卫生学及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均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在事故状态下通风排毒设施、警示标志、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该企业溴乙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朱明福  麻小圆 《职业与健康》2014,(14):1892-1894
目的了解昌吉州水泥生产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对昌吉州某水泥生产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原料系统、烧成系统、制成系统、包装粉尘检测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是石灰石破碎、煤破碎、石膏破碎、打包装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是石灰石库底巡检、生料磨、煤磨,其他检测点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水泥厂关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点在原辅料的破碎作业岗位产生的粉尘,磨机作业岗位产生的噪声,应在控制点加强除尘、降噪等卫生防护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齿轮箱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噪声等;除粗加工区切割和手工焊的烟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各检测点空气中粉尘和毒物的浓度以及噪声的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应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危险,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8.
任平平  何鸿先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48-750,754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某氧化铝厂300kt/a氧化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中,粉尘检测点TWA合格率为75.00%,毒物检测点、噪声检测点各有5个超标作业点。[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铸造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超标情况严重,粉尘超标率达70%。经改进部分防护措施后现场作业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该公司的作业现场中粉尘、噪声危害非常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进一步整改,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以锌精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硫酸、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基本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建议增加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