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脑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特征,为后续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和自编脑瘫患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3例2~10岁脑瘫患儿行为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脑瘫患儿家长的情绪。结果本研究共检出行为异常患儿28例,其中男患儿18例,占男患儿总数45%,女患儿10例,占女患儿总数76.92%,女患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段中(2~3岁组、4~5岁组、6~11岁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61.11%、55.0%、40.0%。不同年龄段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明显多于正常儿童,单项行为因子检出率较高的三项分别为社会退缩、抑郁、攻击。家庭结构、长期照顾者以及照顾者情绪对脑瘫患儿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影响,脑瘫患儿心理行为问题需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脑瘫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50名17岁脑瘫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病情越重,父母年龄越大,患儿父母生理领域生存质量越低;患儿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越高;患儿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大,患儿父母环境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越高。结论患儿病情程度、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所获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影响着脑瘫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变化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以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70例2~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 PedsQL)4.0作为患儿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综合康复治疗半年后评价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变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结果】 70例脑瘫患儿中男48例,女22例,平均月龄为(35.3±11.3)月; 7例上幼儿园,入学率仅为10%;其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25.40±21.84、31.38±24.98;情感功能64.00±20.16、67.28±18.62;社交功能29.14±21.97、34.50±21.32;PedsQL总分为37.16±16.45、42.22±17.06。经配对设计的t检验,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患儿在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和PedsQL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及教育程度为小学的父母对患儿生存质量改变起正向作用。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对生存质量的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7)。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提示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来提高脑瘫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脑瘫患儿智力障碍方面的研究已引起普遍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就此方面展开综述。国内外研究主要从神经影像学表现、遗传代谢、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几个方面着手调查,发现神经影像学表现在脑瘫患儿智力障碍方面存在一定的特异性,而患儿运动障碍水平与其智力水平互相影响。在相关治疗方面,普遍认为早期干预是防治关键,而祖国传统医学发挥着独特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住院部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为提高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将其按照不同治疗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44例(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家属生活质量、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家属生活质量(躯体功能88.64±4.52分、心理功能93.33±5.11分、社会功能98.22±4.33分、物质生活90.25±5.32分)、治疗满意度97.73%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正念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家属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择54名脑瘫患儿家属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结果紧张、焦虑、抑郁、悔恨、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在脑瘫患儿家属普遍存在,且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论改善或者有效干预脑瘫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是南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诱因,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患儿脑瘫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心理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在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在我国发生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为1.8‰~4%。脑瘫一般不能治愈,且功能恢复慢,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激动和情绪波动等心理疾患。本文的目的是对确诊的脑瘫患儿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同时介入心理治疗,以证实心理治疗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儿童肾病综合症的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患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肾病综合症患儿治疗的长期性、疾病的迁延与反复、长期服用激素所导致的肥胖、感染与耐药、频繁的住院以及疾病所致的活动受限与休学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因此在科学的药物治疗、科学饮食及生活指导的同时,应给予适宜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心理情绪行为异常儿生活质量,方法,对60和使用脑波不义的治疗1 ̄2个疗程以临床分析。结果:显效5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93%,其中上学恐怖儿临床症状100%完全缓解。结论:脑波治疗仪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部分心理情绪行为异常儿疗效可观,深受家长和患儿好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the pediat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及正常儿童家属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比较脑性瘫痪儿童和正常儿童、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和正常儿童家属之间生存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脑瘫儿童PedsQL 4.0测定中,脑瘫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总分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在SF-36调查中,脑瘫儿童家属除外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两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包括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家属组(P<0.05)。结论: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因此,在实际的康复治疗中,应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提高脑瘫儿童及其家属生存质量,同时社会要高度关注脑瘫患儿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市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后确诊的56例PKU患儿进行了心理调查,探讨患儿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采用Achenba儿童行为量表(CBCL),根据患儿近期行为表现由家长逐项填写测试。结果PKU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性的个性倾向;CBCL检测结果显示,PKU患儿心理行为异常通常以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和违纪等内化的行为问题为主。结论在长期治疗随访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心理行为指导,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的心理行为发育状况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辖区内61例4~16岁脑瘫患儿、61例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瘫组儿童社会能力问题检出率为34.21%,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13.16%);脑瘫组儿童在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及社交能...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瘫( C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多种相应问题,其个性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存在着密切关系。患儿家长因心理负担的加重,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对于CP的康复不是简单的治疗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功能训练过程。家长的参与,院内、外长期训练特别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了解到了脑瘫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了承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心理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医护人员需认真做好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配合完成脑瘫患儿的长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个性、行为特征及心理行为有无异常。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58例哮喘患儿和45例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哮喘患儿性格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量表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行为问题检出率亦高于对照组,尤其表现为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抑郁等方面。结论哮喘患儿受疾病的折磨和长期治疗,易产生行为问题、个性缺陷,应尽旱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除正规综合康复治疗外,给予家庭训练计划并定期复诊;对照组62例,除正规治疗外,给予一般的喂养知识及健康指导。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至少两年的跟综观察,并通过DST量表〔1〕测定治疗组患儿在运动、智能发育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100%。结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经济方便、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整理本科14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病历,总结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本研究组148例脑瘫患儿治愈26例,显效45例,有效6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9.19%。结论:科学、系统的康复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疗效,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和护理措施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艳云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14-2015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脑瘫儿活动受到限制,又缺乏情感的交流,经常导致诸多异常的心理产生。在治疗中,异常心理经常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所以要做好脑瘫儿的心理护理,对其康复治疗的意义很大。本文对脑瘫儿常见异常的心理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策略,以利于脑瘫儿康复,使其尽快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和探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WS量表,应用OBrien 的非参数综合法研究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从总体而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差于未患病者,其中躯体自觉症状和心理行为得分较对照人群高(P<0.05),而社会适应能力未受(影响(P>0.05),结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防治时,一方面要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要针对患者异常心理行为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癫痫患儿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特发性癫痫约占小儿癫痫的70%.癫痫作为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因其常反复发作且多要长期服药,常常引起患儿的情绪、行为异常及认知偏差,使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我们就特发性癫痫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其行为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