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羟考酮和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以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n=31)和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n=33)的形式将我院收治的64例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右美托咪定使用量少于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的麻醉工作之中,不仅拥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拥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制备并优化了温敏型麝丹眼用即型凝胶,其处方最佳基质为18%的泊洛沙姆407(P407)和5%的泊洛沙姆188(P188);应用安东帕MCR302 流变仪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考察,振幅扫描结果显示应控制其应变(γ)<0.5%,在高频区其弹性模量(G')大于黏性模量(G"),表现为凝胶特征,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温度扫描G',G"及相角(δ)的变化来确定了其相变温度(TSG)为33.25 ℃,触变性实验显示其结构恢复时间短于5 s;分别采用表面张力仪、露点渗透压仪分别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渗透压,结果分别为36.43 mN·m-1,320.6 mOsm·kg-1;荧光标记示踪法观察了其在眼角膜的滞留时间为180 min;其溶出实验表现为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麝香酮和丹酚酸B的释放与药物溶蚀线性相关;眼部刺激性实验显示其无刺激性。麝丹即型凝胶有望为临床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麝香酮与丹酚酸B经家兔离体角膜的渗透特性,为该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含1.0%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麝丹凝胶中麝香酮和丹酚酸B经家兔角膜的渗透性;以2,4-二硝基苯肼为衍生剂,衍生温度60℃,衍生时间30 min,对麝丹眼用即型凝胶剂家兔离体角膜渗透的接受液进行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同时测定接收液中麝香酮、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不同p H和麝香酮质量分数对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麝香酮、丹酚酸B离体角膜渗透性的影响,绘制累积释药曲线,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表观渗透系数和稳态流量。结果:麝香酮和丹酚酸B通过角膜的扩散行为均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麝丹凝胶中麝香酮离体角膜渗透特性对p H不敏感,丹酚酸B随p H降低而渗透速率增大;丹酚酸B渗透性随麝香酮质量分数增加而渗透量增加,在麝香酮质量分数为0.5%时,麝香酮表观渗透系数1.530×10-6cm·s-1,稳态渗透速率7.651×10-3μg·s-1·cm-2;在此质量分数下,丹酚酸B的表观渗透系数1.218×10-6cm·s-1,稳态渗透速率6.558×10-3μg·s-1·cm-2。结论:麝香酮可促进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丹酚酸B的角膜渗透,该凝胶中麝香酮最佳用量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胃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各49例。传统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组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3.47%,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光化臭氧是由紫外线辐射于空气,引起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O_3)。我院用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效果满意。本组患者年龄10~55岁;病程5~14天;其中32例曾用药物治疗(2~14天)无效而改用本疗法。本法采用国产GGU—500U形紫外线高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62岁,65kg,因"腰腿痛3年余加重伴间歇性跛行4月余"入院。3年前开始出现腰痛伴双下肢疼痛,以行走时明显,卧床休息后好转,曾至外院行腰椎MRI及X线片检查提示L4椎体滑脱。予推拿、牵引、按摩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4个多月前腰腿痛症状加重伴行走困难,经口服药物等对症治疗后不见好转。我院门诊诊断"L4椎体滑脱症",拟手术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人员的素质综合评定进行分层次管理,分为基础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和专业护理人员3个层次。对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分层次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分层次管理前,并具有显著差异(均 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进行分层次管理,有利于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素质安排更加适宜的工作,同时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牙素对放射线照射下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影响。方法:挑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分开颊舌两侧,制成80个釉质块,随机分为A、B、C、D组,采用Co-60放疗仪在20℃对每个釉质表面进行放射线照射。A组为单纯照射组,直接采用放射线照射开窗区;B组为涂膜照射组,照射前先在开窗区涂上护牙素,再进行放射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去离子水冲洗釉质面;C组为照射后再矿化组,放射线照射开窗区6周后再应用护牙素,30min/d,持续4周;D组为对照组,只在相同环境中保存,开窗区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处理前后分别测量各组的显微硬度值。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样本按照相应的处理方式处理后,测量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牙釉质表面HV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而涂膜照射组和照射后再矿化组的HV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护牙素能够有效地预防放射线所致的釉质脱矿,并能促进釉质再矿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牙素与多乐氟对放射线照射后牙骨质显微硬度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在20℃下对牙根表面开窗区进行放射线照射:直接照射组直接采用放射线照射开窗区;护牙素组每次照射前先在开窗区涂上护牙素,再进行放射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去离子水冲洗表面;多乐氟组首次照射前在开窗区按照操作步骤涂多乐氟,再次照射前无需再涂;另设空白对照组,只在相同环境中保存,开窗区表面不做任何处理.照射前后分别测量各组的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 照射前直接照射组、护牙素组、多乐氟组、空白对照组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86.8±6.88、90.9±9.34、84.5±7.87、91.2±9.81,各组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直接照射组显微硬度值(30.7±5.62)明显低于护牙素组(113.4±10.15)、多乐氟组(135.9±8.52)、空白对照组(91.2±9.81) (P <0.05),护牙素组显微硬度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多乐氟组显微硬度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护牙素组(P<0.05).结论 应用护牙素或多乐氟能够有效预防放射线所致的牙骨质脱矿,并能促进其再矿化,但多乐氟的防龋效果优于护牙素.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室侵入性操作护理的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危重症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是重症监护室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重要手段。作者认为,在医院建立完整的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构筑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护理行为;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加强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管内导管等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切断感染链,是控制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