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是非梗阻性心肌病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心尖部心肌、心尖部室间隔、左室游离壁乳头肌以下部位心肌局限性肥厚。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在超声检查应用于临床以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应用二维超声检查发现的10例AHCM患,并就该病的二维超声显像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2.
林凌  杨炳昂  唐海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90-5091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声像,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的价值.方法 AHCM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较心尖部心肌厚度,左房径、左室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HCM患者心尖部心肌显著增厚,左房径增大(P<0.05),左室径与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准确、易行的无创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倩  黄进  丁畅 《现代保健》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是肥厚型心肌病(HCM )的一种特殊类型 ,属于非梗阻性心肌病。主要特点是局限于心尖部的心肌肥厚。此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部份患者客观检查阳性率低 ,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因此有必要对AHCM的临床特征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现将收治的 12例AHCM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2例AHCM ,男性 9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 (4 6 2± 6 8)岁。临床表现 :胸闷 9例、典型胸痛 6例、心悸 8例、气短 7例、乏力 4例。体征 :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Ⅱ /Ⅵ级 2例。 2例有…  相似文献   

5.
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及左心室造影等方法,诊断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29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显著T波倒置,ST段压低和R波振幅增高,分别占82.75%、65.52%和72.41%(P<0.01)。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为16~32 mm(平均21.40mm)。17例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提示左室心尖部心肌肥厚,其中13例呈“黑桃”样特征性改变,冠脉正常。结论心电图胸导联T波深倒伴有ST段压低和R波电压增高,除外高血压病后,应高度怀疑AHCM,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本病。对诊断困难者,应进一步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心脏核磁共振或冠状动脉与左室造影,以资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为AHCM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HCM患者资料(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的特点。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AHCM患者左胸前导联R波增加,AHCM患者其I、a VL以及V2~V6导联R波均出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尖部心肌厚度、左心房舒张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超声心动图参数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对于AHCM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二者均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可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AHCM患者的ECG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超声心动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伴心尖部心腔狭小;ECG均有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3~V6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0.2~0.3mV或以上,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并常伴左胸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增高,均无异常Q波.结论 ECG特征性改变是AHCM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aiomyopathy简称AHC)是一种以心尖部心肌肥厚为主的肥厚型心肌病(简称HC)亚型。70年代末期,日本学者首先报告了本病,并予以命名。其典型特征为:心电图心前区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深度≥1.0mv)和QRS波高龟压;二维超声心动图长轴切面和左室造影右前斜位在舒张末均显示左室腔呈典型扑克牌的“黑桃样”构型,并伴有心尖部心肌肥厚。由于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有时甚至缺如,且部分病人可无上述典型改变,故常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伴巨大倒置T波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患者(AHCM组)行MS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其MSCT结果与30例无心肌增厚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SCT均正确诊断AHCM,超声心动图10例漏诊.MSCT图像上AHCM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厚度(LVA)为(21.3±3.6) mm,舒张末期LVA/左心室基底段后壁厚度(LVPW)为2.2±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 1.6) mm和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53例,全部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进行1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 53例AHCM患者均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伴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0.2 mV或以上,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但RV4>BV5RV6者36例(67.9%);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心尖部肥厚均≥15 mm.结论 AHCM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AHC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a Myopathy,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我院自1996-2016年共收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6例,这16例患者多有不典型胸闷及胸痛,病初疑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梗,后经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AHCM。现报道如下。1患者资料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心室壁下1/3心尖部明显肥厚,流出道无阻塞。我院于1986年9月—1989年5月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收集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检查 ,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4 7例。采用美国HPSONOS 5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4MHz。该仪器配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 ,在标准的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及二腔切面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 17例 (36 .17% )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 ,所有患者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并明确了诊断。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尤其对非梗阻性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探讨不同孕周正常胎儿的心肌厚度及其随孕周变化的规律,为诊断胎儿心肌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孕20~40周的正常单胎胎儿257例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四腔心切面测量舒张期左室壁、右室壁、室间隔、左室及右室心尖部的心肌厚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部位心肌厚度的差别,分析心肌厚度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儿心肌厚度因孕周不同而不同,所检测的左、右心室壁,室间隔,左、右心室心尖部5个部位中右室壁最厚,均随着孕周增长而增厚,且心肌厚度与孕周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胎儿心肌方便、准确、可重复性强,参照不同孕周正常胎儿心肌的厚度参考值范围诊断胎儿肥厚性心肌病有助于降低漏诊率,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53例,全部接受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进行1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53例AHCM患者均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伴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0.2mV或以上,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但RV4〉RV5〉RV6者36例(67.9%);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心尖部肥厚均≥15mm。结论AHCM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AHC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肥厚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在中、老年人更为多见,其中大部分是因为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但也有部分中老年患者并没有高血压,心电图却表现为左室高电压,同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的表现为明显T波倒置,常误诊为冠心病.然而,随着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普及,许多患者得到了确诊.肥厚型心肌病,特别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型肥厚20例、对称型肥厚16例、心尖肥厚型32例)的心电图并与彩色多普勒(CDBFI)对照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1.8%(R波电压增高、ST-T改变、异常Q波),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呈现Rv3-v5振幅增高,Q波消失,ST段压低以V3-V5显著,T波对称性倒置(Tv4≥Tv5〉Tv3);其他两型异常Q波、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其他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由于心尖部的心肌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良,顺应性减退,左室充盈受阻,舒张末压增高等,常可导致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出现不典型的胸痛或心绞痛样发作,加之心电图的改变,极易误诊为冠心病,故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院最近收治的2例误诊冠心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FHC)是遗传性心肌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特征,根据其病变部位不同已有6个亚型[临床心血管杂志,1993,9(3)179],本文报告一家系,病变部位与以往6型不同,累及整个室间隔及心尖部,彩超显示梗阻肥厚型心肌病,但临床表现较梗阻型轻,更接近于单纯心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