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2年大连市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2012年度辽宁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于2012年1~3月,在大连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全市摸底登记应接种儿童数为465628人,实种儿童数为457350,接种率为98.22%。现场快速评估,共调查1261名目标儿童,第一轮实种儿童数为1255,调查接种率为99.52%,第二轮实种儿童数为1251,调查接种率为99.21%。结论两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为我市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前免疫空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住儿童,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又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因此继续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眉山市2006-2007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情况,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搜集资料,用Exec 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3岁摸底登记儿童27 191人,其中流动儿童1 378人,占登记儿童的5.07%。报告接种率第1轮96.90%,第2轮97.42%,其中流动儿童接种率第1轮92.12%,第2轮93.24%;现场快速调查360人,接种率第1轮95.00%,第2轮95.56%。结论眉山市2006-2007年2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报告及调查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目标,但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应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 2 0 0 0年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接种情况。发现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调查接种率都高于 98% ,流动儿童调查接种率也高于 96 %。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 16 5 74 2人次 ,其中 1999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占15 .0 %。快速接种率评估发现 ,不同类型调查点、不同居住形式儿童的调查接种率有差异。因此认为重点地区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但是流动儿童接种工作仍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以后的常规免疫中需要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7—2008年福州市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7年12月5—6日和2008年1月5—6日在福州市全市范围内对所有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4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第1轮全市目标儿童应种数为261728名,实种240216人,接种率为91.8%。其中常住儿童197057人,接种率93.7%;流动儿童64671人,接种率85.9%。第2轮全市目标儿童应种数为279921人,实种256872人,接种率为91.8%;其中常住儿童为206172人,接种率93.3%;流动儿童为73749人,接种率87.4%。该工作结束后,省、市、区分别进行了快速评估,第1轮共调查目标儿童1081人,接种率93.4%;第2轮共调查目标儿童1471人,接种率91.0%。结论2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0%以上强化免疫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焦作市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情况,为消灭脊灰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接种率现场快速调查评估。结果第一、二轮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98.4%,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8.0%、100.1%;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7.2%、95.5%;结果显示:接种率农村高于城区,常住儿童高于流动儿童。结论本次强化免疫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要加强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和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加强广泛宣传,提高居民预防接种知晓率和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 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脊灰野病毒输入成都市并传播的风险,为预防与控制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成都市人群免疫资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人群流动情况.结果 2008-2011年上半年成都市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都在94%以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前搜索到1岁以上“0剂次”儿童1211名;2008-2010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2/10万,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 成都市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指标,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及监测系统漏报现象,脊灰野病毒传入成都市的危险性随时存在,且具有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992-2011年昭通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维持无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脊灰实验室监测结果,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81例病例合格标本脊灰疫苗株病毒检出61例,检出率为10.50%;检出疫苗株病毒病例集中在2岁以内儿童,男多于女;未进行疫苗全程免疫的病例多于全程免疫病例,"0"剂次儿童所占比例较大,最多服苗剂次儿童服苗12剂次;麻痹病例中检出Ⅱ、Ⅲ型病毒较多;15岁以下儿童VAPP的发生率为0.62/100万,服苗者VAPP的发生率为0.49/100万。2010年检出1株疫苗变异株病例,变异株为新出现的VDPV病毒。环境脊灰监测从污水与河流中检出疫苗株病毒,检出率为25%。结论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必须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严防VDPV病例产生和VDPV循环引起脊灰暴发或流行。服苗儿童VAPP发生率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西安、福建和杭州,低于甘肃、深圳。加强污水的消毒处理严防接触者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实施新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后脊灰疫苗接种情况,为推进脊灰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12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禄劝县儿童个案,对个案信息和脊灰疫苗接种信息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481名儿童全程接种率为94.49%,基础免疫针次调查接种率达98%以上,加强免疫针次调查接种率为72.92%,IPV占总脊灰疫苗比例41.73%。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后,所调查儿童IPV补种率为75%,无脊灰疫苗“零”剂次儿童。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加强大年龄组儿童剂次预防接种管理,落实查漏补种工作,消除空白人群,加强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和脊灰疫苗衍生病的风险防控管理,巩固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0.
岱山县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岛岱山县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免疫状况,以加强免疫管理。[方法]从1999年起统一调查,每年对居住3个月以上的0~7岁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999—2005年居住的0~7岁流动儿童分别为161、225、287、388、498、634和744人,与常住儿童的比例为1∶13.5~89.0,流动儿童中,0~3岁占72%。2005年调查1~7岁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疹苗和乙肝的全程接种率(47.2%)低于常住儿童(99.5%,P<0.05),外省流动儿童接种率(45.6%)低于本省外县儿童(94.8%,P<0.05)。有44名儿童从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家长不知道;超期接种占66.8%。[结论]免疫规划应重视流动儿童,加大宣教力度,加强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BACKGROUN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n terms of psychosocial,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mong inhabitants of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survey on health related behaviour. Subjects were 2009 current and former smokers, aged 20-46,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in Rotterdam,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the Netherlands. Three groups of smokers were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stages of change-definition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contemplato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templators/preparators) and former smokers (actors/maintaine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and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were compared regarding psychosocial factors (attitude, social norm, self-efficacy), structural factors (neighbourhood problems, material deprivation, financial problems, employment status)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ge, gender, marital status, cultur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level). Former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regarding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RESULT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19%) report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stronger social norms and higher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in quitting smoking than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57%).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less often were Dutch-born, more often had attende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ing or university and more often reported experiencing two or more neighbourhood problems compared to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Former smokers (prevalence = 24%) were older, more often Dutch-born, married, employed and higher educated, compared to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Furthermore, former smokers less often reported material deprivation and financial problems than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CLUSION: Among people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different factors correlate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是阻碍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基于转基因食品产业对人类健康、物种进化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我国既有的转基因食品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存在诸多缺陷:未形成转基因食品全程跟踪制度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在安全性评价制度及法律责任体系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干预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又平均各自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干预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中药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结果 两组轻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均100%痊愈;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干预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干预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