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妇女孕期营养、运动、心理个体化管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市东升医院产检、有阴道分娩意愿的剖宫产再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除常规产检外,接受孕期营养、运动、心理个体化管理干预;对照组60例,仅常规产检及孕妇学校学习。观察比较两组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8.3%明显低于对照组(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重增加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出生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措施与分娩方式、孕期增加体重、胎儿出生体重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14、0.48。结论孕期营养、运动及心理个体化管理干预,对剖宫产再孕产妇在孕期控制体重、控制胎儿出生体重、降低剖宫产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2 038例,按孕期体重增大总值分为A组(体重增加≤15 kg),B组(15 kg<体重增加<25 kg)和C组(体重增加>25 kg),并分别随访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结果:B组、C组分娩巨大儿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孕妇肥胖导致巨大胎儿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应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合理膳食,适宜运动,控制孕期体重增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妇女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足月孕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结果4927例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5±4.3)kg,胎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3±381.8)g,剖宫产率为34.7%。孕妇体重增加过多组、适中组和不足组的比例分别为32.9%、53.3%和13.8%,孕前不同 BMI 各组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前 BMI 增加,孕期增重数值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 =0.26)。分娩适宜胎龄儿3933例,孕前低体重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分别为14.0~19.0 kg、14.0~19.0 kg、11.5~17.0 kg 和8.0~16.5 kg,超过美国 IOM推荐范围,孕期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50)分别为17.0 kg、16.0 kg、14.0和12.0 kg,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5.0kg(P50)。结论孕前 BMI、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 IOM推荐范围,做好孕期体重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黎凝  魏曼梨 《现代医院》2011,11(12):30-31
目的探讨孕期合理营养对胎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的影响,为孕期合理膳食提供指导,尽量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孕3个月建产检卡并确定在我院分娩孕妇243例,将自愿或者有能力参加孕期膳食营养指导152例孕妇设为观察组,给予饮食结构分析指导;不愿或者无能力参加孕期膳食营养指导正常饮食孕妇91例设为对照组,孕期常规饮食。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平均3 158.2 g,对照组3 458.7 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出生胎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正常阴道分娩者121例(79.61%),剖宫产者31例(20.39%),巨大儿12例(7.89%),对照组正常阴道分娩者54例(59.34%),剖宫产37例(40.66%),巨大儿15例(16.48%),两组间在阴道分娩、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对孕妇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有利于合理膳食的摄入,有效的控制胎儿体重增长,减少巨大儿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达到理想的分娩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干预的可行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1~12月在某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单胎头位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孕妇接受体重干预教育,包括体重目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结果]实验组平均体重增加(12.8±3.5)kg,对照组平均孕期体重增加(15.6±5.5)kg,实验组体重增加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成功实现孕期体重增加目标有157例,占88.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但实验组巨大儿的发生率7.9%低于对照组14.5%(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58.4%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64.8%)(P﹤0.05)。[结论]孕期体重干预可行性好,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中晚期饮食控制与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妊娠中晚期饮食控制孕期体重增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通过孕中晚期合理的营养,控制孕妇体重增加及胎儿出生体重。结果:观察组孕期体重增加值、胎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孕中晚期饮食控制可降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丈夫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对孕妇孕期运动依从性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9月选择在解放军第309医院进行建档分娩的孕妇2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要求夫妻双方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活动,对照组只有孕妇单方参与课堂集体性教育活动,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别为14.87±4.12 kg和14.92±3.89 kg(t=0.19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期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5.7%和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3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04±0.66分和9.97±0.4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24±0.49分和9.42±0.42分(P<0.05).结论 丈夫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能在保持孕妇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孕期运动依从性,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重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孕期控制体重的效果,并评价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缙云县妇幼保健院参加孕期管理的单胎初产妇27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从怀孕早期即运用体重管理模式对所有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调节、体重控制;并选择同期未接受体重管理的孕产妇1200例作为对照组。最终根据孕期体重增加数将观察组又分为:A组(体重增加12.5~15.0kg)2103例,B组(体重增加15.1~17.5kg)581例,C组(体重增加17.6~21.0kg)38例以及D组(体重增加大于21.0kg)8例。追踪监测各组孕妇的孕前、孕后BMI值、BMI值增加数、妊娠周数、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94、8.912,均P<0.05)。观察组A组、B组、C组、D组中,初产妇孕期BMI值增加数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256、4.285、3.127,均P<0.05),且剖宫产率依次显著增加(χ2值分别为5.273、4.126、3.264,均P<0.05),各组新生儿体重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8.550,P<0.05)。结论初产妇孕期体重的增长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会致使剖宫产率以及巨大儿的分娩率增加,从而增加分娩风险,故初产妇需要进行体重管理模式指导,控制其体重增长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陈燕  张国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217-4219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干预对非肥胖孕妇的可行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单胎头位初产妇420例,要求首次就诊时体重指数为18~24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孕妇接受体重干预教育,包括体重目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结果:实验组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2.6±2.9)kg,对照组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6±6.4)kg,实验组体重增加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现孕期体重目标者178例,占87.68%,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为5.42%低于对照组的11.6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巨大儿的发生率7.39%低于对照组13.63%,实验组剖宫产率为52.22%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62.12%(P<0.05)。结论:非肥胖孕妇进行体重干预具有可行性,有利于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产妇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及其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和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自然妊娠、单胎、足月产产妇资料。采集孕妇自身指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受孕方式、产次、既往疾病史)和胎儿指标(出生孕周、分娩方式、胎儿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孕妇妊娠前BMI≥24.0 kg/m2为超重,18.4 kg/m2为低体重。足月分娩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为巨大儿。结果共收集1 103人产妇纳入本研究(低体重组192人、正常体重组761人、超重组150人)。巨大儿总发生率为6.3%。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BMI也逐步升高。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孕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超重组产妇,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低体重组(15.4±4.3)kg、正常体重组(15.5±5.1)kg、超重组(13.0±6.0)kg;虽然超重组产妇体重增长较少,但胎儿出生体重却明显高于其他2组产妇低体重组(3 261.2±341.9)g、正常体重组(3 387.9±383.7)g、超重组(3 469.6±408.2)g。低体重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最高(57.8%),其次为正常体重组(48.6%),超重组最低(40.0%)。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孕期体重适宜增长范围为12.0~18.5 kg,超重组则为9.0~16.0 kg。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才能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干预对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1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常规产检门诊宣教和参加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专家门诊,研究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3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院前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顺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能提高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顺产率、出院前母乳喂养率,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妍  杨柳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5-4516
目的:了解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4周以内体重增长超过12.5 kg的孕妇,给予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58例作为实验组,未行系统指导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胎膜早破、糖尿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营养运动指导可以控制孕妇体重,利于减少围产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前体型孕期锻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队列研究方法和纳入排除标准,对525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获得孕妇、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河北省孕妇孕前体重不足为16.76%,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63%;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度发生率分别是8.8%,45.7%;孕期坚持锻炼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的影响(F=3.82,P=0.034),孕期锻炼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3±0.42)kg,而孕期没有坚持锻炼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0.44)kg。孕前体型对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影响(F=1.853,P0.05)。结论河北省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度现象较为严重;孕妇适当锻炼对新生儿成长有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孕妇的分娩结局,探讨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合并SCH患者92例。根据是否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分为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选择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妊娠后胎儿的各项指标;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与新生儿脐血TSH、FT4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17.02%,8/47)、妊娠高血压(27.66%,13/47)、胎膜早破(23.40%,11/47)和剖宫产发生率(27.79%,14/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714.14±467.25)g、Apgar评分(8.27±1.49)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02%,8/47)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27.66%,13/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中的TSH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TSH含量呈正相关(r=0.352,P=0.015);孕妇血清中的FT4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FT4含量呈负相关(r=-0.408,P=0.004)。结论妊娠合并SCH孕妇如不进行药物干预,则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和治疗孕妇,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社区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的438例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215例孕早期予以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223例予以常规孕期管理。追踪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分娩结局。比较两组GDM、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干预组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GDM高危人群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GDM发病率,并减少与其相关部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474名身体健康的孕晚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分娩前后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追踪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42份。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分组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孕期平均增重(15.80±4.60)kg,孕前超重及肥胖者孕期增重低于孕前低体重者(F=3.87,P<0.0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240.30±377.60)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0例(2.26%),巨大儿16例(3.62%)。剖宫产者占48.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分娩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21.00 kg是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增重>18.00 kg是剖宫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是巨大儿和剖宫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合理增重对于改善出生结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初产妇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哈尔滨某医院产科无妊娠期合并症的健康初产孕妇及其单胎活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产检和分娩记录,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国成人BMI范围标准对产妇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及产妇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对826对健康初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调查,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6.36 ± 4.21)岁,孕前BMI平均为(22.18 ± 3.15),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46.12%,居住地以城镇为主,占83.41%,孕期增重均值为(15.26 ± 4.12)kg,平均孕周为(38.83 ± 1.08)周。在826名新生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15∶1,低出生体重儿17例(占2.1%),正常出生体重儿748名(占90.6%),巨大儿61例(占7.4%)。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情况不同的产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不同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 =0.147、0.239)。结论 初产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前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易导致分娩出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应加强初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周琼  张萍 《中国校医》2022,36(4):268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I)-知识(K)-信念(A)-行为(P)模式的院外延续管理对疫情期间高危孕妇自我管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本院建档并定期产检且预产期在2020年4—7月的76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疫情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外延续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IKAP模式下院外延续管理,均干预3个月,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GSES评分为(29.52±3.76),高于干预前的(19.38±4.82),(t=3.644,P=0.001);研究组GSES评分为(35.17±2.49),高于干预前的(17.76±3.64),(t=4.459,P<0.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为(35.17±2.49),高于对照组的(29.52±3.76),(t=3.018,P=0.004)。研究组顺产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2.63%(χ2=8.769,P=0.003),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0.53%,中转率为5.26%,均低于对照组的26.32%和21.05%(Fisher χ2=8.739,P=0.014);研究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76±0.83)和(9.13±0.46),均高于对照组的(6.59±1.06)和(7.85±0.94),(t值分别为2.299、2.842,P值均<0.05)。结论 基于IKAP模式的院外延续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高危孕妇院外自我管理效能,降低剖宫产及剖宫产中转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685例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定期常规产检的同时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298例作为指导组,同期接受常规产检而未接受营养指导的3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孕妇孕期不同阶段体成分变化。结果:指导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指导组有283例(95%)在推荐范围内,而对照组有282例(72.9%)在推荐范围内;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值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664,P0.01)。指导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对照组孕妇体成分(总水分、矿物质、脂肪及骨骼肌等)较指导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孕期予以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明显改善围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