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和难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省市12个县(市)的1433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387份有效问卷中,赞同积极应用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医生占51.8%,可以推广的占42.8%,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中医适宜技术在本地区农村应用的态度呈显著相关关系,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级别、毕业院校、从事的专业等因素进人了不同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和难点的模型(P〈0.01)。结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与技术主体背景密切相关,应分层次有重点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 016名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13%的调查对象赞成或非常赞成适宜卫生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98.08%愿意或非常愿意掌握新的适宜卫生技术;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因素与适宜卫生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态度有相关关系(P<0.05);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0.868)、职称(OR=1.220)、文化程度(OR=1.474)、医生技术水平(OR =2.518)、领导重视程度(OR=3.321)、技术疗效(OR=3.118)、是否培训学习(OR=2.192)、患者接受程度(OR =2.109)、收费价格(OR =0.559)、医院管理机制( OR=1.261)等.结论适宜卫生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加强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是在基层农村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是针对农村地区健康危害较大、疾病负担较重、适宜技术缺乏的重点技术问题。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是指适合在县及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中医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了解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和难点,本研究对10省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为筛选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生中医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10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确立了一系列的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指标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来筛选和评估农村中医适宜诊疗技术,分别是一级指标: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二级指标:技术成熟度,可操作性,辅助设备和技术规范程度;三级指标:普适性和可接受性。本次通过对7省市农村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影响农村医生中医药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地区的临床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其中医素质,为农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农村医生对中医药的认知、态度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对病人是否喜欢中医药的认识等为影响因素。建议提高中青年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强适宜技术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农村患者对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10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确立了一系列的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指标体系从3个方面来筛选和评估农村中医适宜诊疗技术,分别是一级指标: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二级指标:技术成熟度,可操作性,辅助设备和技术规范程度;三级指标:普适性和可接受性。本次通过对5省市农村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患者对筛选指标的认可程度和各项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再次对确立的筛选指标进行评估,为最终确定筛选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权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中医院推广应用产生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分别就参加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各期护理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专业、中医护理基础以及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前后的看法进行问卷分析。具有良性的推广意义,但也存在护理队伍先天不足、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够的问题。需加强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中医护理文化的影响力,以促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中医院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性分析影响基层医护人员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其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必要条件与条件组合,为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制定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莱州市和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县的26家基层医疗机构的191名基层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保”和“疗效”是影响基层医务人员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必要条件, 同时存在3条高覆盖率路径:职称促进型、患者导向型和收入促进型。结论:为提高基层医护人员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积极性,需要多部门联合,科学遴选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同时,扩大中医适宜技术的医保覆盖范围和补偿力度;从医务人员需求入手,在职称晋升中考量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医适宜技术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尤其适合在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服务人群巨大的乡镇医疗机构中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山东省临沂市乡镇卫生院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状况、分析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开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7-05-01-2017-07-31,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对临沂市不同地区60家乡镇医院随机抽取200名基层中医从业人员利用自主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年龄以40~50岁者最多;学历以大中专学历者占比多;职称以初级职称及以下为主,占70%;接近1/2被调查者无正式编制,新生代从业者数量明显偏少,工作10年只占8.8%;从业人员不同年龄(F=5.32,P0.001)、职称(F=6.44,P=0.02)、聘用类型(F=2.44,P=0.045)和工作年限(F=9.45,P=0.02)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用技术集中在中药、针灸、推拿和拔火罐4种,很多其他常用且有效的技术应用有限;诊治病种主要集中在机体退化性病变、劳力性病变和感冒及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多数从业人员迫切期望通过系统规范培训提升中医适宜技术能力。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本市乡镇医院应用不均衡,常用适宜技术及诊疗病种有限,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从业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需求迫切,希望提升应用能力。有必要探讨一条政策引导、领导支持、从业人员重视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发展道路,切实发挥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分析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以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讨南京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质及核心要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9份,调查对象中对医院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得分分别为81.41±17.01和85.01±16.08分;对医院文化概念理解占比最高的是认为医院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单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认知度的因素有婚姻状况、就职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岗位和职称;影响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满意度的因素有年龄、就职时间、文化程度和职称。结论: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应结合影响因素结果,以职工的需求及满意度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将兴建中医药文化科技城,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医药城”的协调发展模式。中医药科技城将以健康为理念,由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杏林园等部分组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谢阳谷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本已备受关注的医疗卫生改革问题,因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关于江苏宿迁医改的调研报告的出现而益加引人注目。继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报告之后,来自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这份调研报告在今年继续助推争论:什么样的医改模式适合中国?“市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1):F0002-F0002
南京市中医院的前身是1934年中华民国首都警察厅医务所。1956年更名为南京市中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30.7万m2:在职职工1850余人,是一所中医特色明显,中西医结合,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院。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医药第一部基本法的草案也已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中医药第一部基本法的出台已经提上了日程.这对中医药的法制化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学界对立法名称的确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我国医药历史的发展、世界的认可度、民族间的融合、现阶段中医药管理等四个方面看,以《中医药法》作为立法名称符合现阶段我国中医药管理的要求,也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older Chinese immigrants in Canad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Research is needed about the usag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within culturally diverse groups because of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 these remedies.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use by older Chinese immigrants in Canada. METHODS: This i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2167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aged 55 years and above in seven Canadian citie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using TCM in combination with Western health services (WHS). Use of Chinese herbs, herbal formulas, and TCM practitioners (herbalists) was predicted, based upon the effects of predisposing, enabling and need factor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77%. Over two-thirds of the older Chinese immigrants reported using TCM in combination with WHS. About half (50.3%) of the older Chinese immigrants used Chinese herbs, 48.7% used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and 23.8% consulted a Chinese herbalist. Although separat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similar predictors were identified. Country of origin, Chinese health beliefs, social support, city of residency, and health variables were the common predictors of using a form of TCM.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TCM and WHS is common among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Culture-related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use of TCM. The predictors identified should help physicians to recognize who among the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CM so that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toward their health practices and need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摘发率的统计意义与可比性,指出在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应摒弃摘发率,缺失这一指标则会使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受到负面影响。建议制订具有普适性的行业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Chinese Hospital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奶酪     
正如老外喜欢早餐就着奶酪吃面包那样,对中国人来说,腐乳就是"中国式奶酪",一碗米粥、一个花卷、一块腐乳,就是一顿美味早餐.  相似文献   

19.
20.
魏斐德(Frederic E.Wekeman,Jr.)教授,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现为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其代表作《大门口的陌生人》(Strangers At Gate)、《洪业:清朝开国史》(The Gteat Enterprise)和《上海警察》(Policing Shanghai)等,在国际汉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魏斐德教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名誉研究员,与本所有多年合作研究的经历。本期发表的这篇论文,是魏教授特赐的专稿,反映了他最新的一些研究思路。其广阔的视野和对历史科学深刻的理解,一定会给史学界同行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