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地区1 435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随访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与肥胖相关的资料,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巨大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和2.86%,正常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69%和1.61%;巨大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正常儿(P <0.01);巨大儿与正常儿相比,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分别为1.35和1.78,AR值分别为3.41%和1.26%。经趋势χ2检验发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均增加(P<0.01),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和AR值也随之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可能为儿童期BMI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有关,预防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取北京市四个城区35所小学1-2年级学生10221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其中9712名学生家长填写了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和职业等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肥胖超重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低出生体重组(BW<2500g)肥胖的发生率为12.8%,正常出生体重组(BW=2500-3999g)为14.7%,而高出生体重组(BW≥4000g)则高达23.3%,并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早产低体重儿的肥胖发生率为18%,明显高于足月小样儿(8.8%)。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低体重儿较宫内生长迟缓儿易发生儿童期肥胖。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3.
《sane》2014,(3)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选择242名7~16岁儿童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出生体重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超重检出率为18.2%,肥胖检出率为16.1%。高出生体重者中儿童超重/肥胖比例(55.8%)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者(0)和正常出生体重者(29.9%),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531,P=0.003)。与正常出生体重者比较,高出生体重者发生超重/肥胖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前OR=2.955,校正后OR=3.221,均P0.05)。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身体质量指数也逐渐增加(β=1.567,P0.05)。结果高出生体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增强高出生体重儿成人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地区1993-1995年出生的1 435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巨大儿按出生日期±2个月及性别一致的原则匹配一个对照。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并从中抽取300名儿童采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巨大儿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13.10%,2.86%)均高于对照组(9.69%,1.61%)(P<0.01);巨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分别为1.35和1.78,AR值分别为3.41%和1.26%;两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偏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之间各生化指标、胰岛素和C肽异常的检出率及胰岛素抵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和肥胖有关,对高出生体重儿童未来生长情况的变化应给予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3~6岁幼儿出生体重与目前超重及肥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幼儿超重及肥胖情况,并调查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3~6岁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1707名幼儿中超重及肥胖幼儿检出率分别为16.17%和7.15%。女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P〈0.01);出生体重正常者占89.63%,低出生体重者占1.86%,巨大儿占8.51%。与出生体重正常者比较,巨大儿在幼儿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结论巨大儿是幼儿期超重及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低出生体质量儿儿童期超重/肥胖与婴儿期体质指数(BMI)增长跨度的关系,以科学指导低出生体质量儿适度追赶生长。方法选择闵行区2011年1月-2013年6月出生的48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与672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计算两组儿童满月、12月龄及5周岁时的BMI,并确定满月至12月龄时的BMI增长跨度,比较不同BMI增幅的两组儿童5周岁时的超重/肥胖发生情况。结果 12月龄时低出生体质量组BMI增长3~4个跨度和5个跨度以上者的比例分别较正常出生体质量儿高13. 69%和10. 42%。低出生体质量组BMI增长0跨度者与1~2、3~4个跨度者的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BMI增长0跨度者与1~2、3~4及5个以上跨度者的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5周岁时BMI增长5个跨度以上的男童、女童身高、体质量与BMI均超过WHO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生长关键期内低出生体质量儿较正常出生体质量儿BMI增长跨度相对更大,BMI增长控制在3~4个跨度内有利于控制儿童期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7.
探讨儿童出生体重与肥胖之间的关联,为确定儿童肥胖的高危人群及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7~11岁1 57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出生体重、视屏行为时间、运动及饮食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肥胖的其他混杂因素后,分析儿童出生体重与肥胖的关联.结果 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巨大儿组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1.99%,27.03%和46.33%,肥胖率分别为17.43%,21.62%和28.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17,13.50,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儿童年龄、年级、性别、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饮食评分、视屏行为时间、母乳喂养、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母肥胖因素后,巨大儿组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是正常出生体重组的1.76倍(95%CI=1.17~2.67);而低出生体重组儿童肥胖发生风险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56~ 3.75).结论 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儿童肥胖,除关注儿童饮食、行为习惯、遗传等因素外,还应关注儿童生命早期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6岁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分析出生情况及父母体质量指数(BMI)对其体型匀称度的影响,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2020年至2022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常规健康体检的4 962名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智能评估系统中的横断面数据构建数值表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体型匀称度的流行情况及其与出生情况、父母BMI的关联,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的4 962名儿童中,男童2 986名(60.2%),女童1 976名(39.8%),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3.5%、7.2%、5.4%;出生体重>4 000g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337(1.458~3.747)、2.875(1.754~4.715);出生体重<2 500g的儿童发生消瘦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718(1.117~2.642);与适于胎龄儿相比,小于胎龄儿消瘦的风险增加,超重的风险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015(1.39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出生资料、饮食行为习惯等,分析进餐速度与儿童期肥胖的关系. [结果]平均每顿用餐时间、性别、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史及孕前高体质指数和吃西式快餐的频率与儿童期肥胖有关.进餐时间与肥胖的OR值为0.951(95%CI:0.927~0.976),吃西式快餐与肥胖的OR值为1.189(95%CI:1.005~1.407).高出生体重的OR值为1.278(95%CI:1.030~2.000). [结论]适当延长进餐时间可降低肥胖风险,巨大儿、母亲糖尿病及吃西式快餐是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思杰  周琦  彭焱 《中国健康教育》2014,(3):235-237,24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地区2所小学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市区2所小学511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57%和1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学校、儿童吃饭速度和儿童出生时体重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男生(OR=2.427,95% CI:1.444~4.077)、城市学校(OR=2.537,95% CI:1.578~4.079)、儿童吃饭速度快(OR=2.013,95% CI:1.183~3.424)、儿童出生时体重越重(OR=3.344,95% CI:2.098~5.331)则越容易导致超重、肥胖发生.结论 鉴于上述结果,呼吁相关部门重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防治,针对儿童肥胖的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田区2111例0~6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以WHO身高别体重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肥胖检出率为3.7%;男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X^2=12.85,P〈O.01);0岁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1岁组(X^2=7.37,4.46,P〈0.01或〈O.05),却明显低于6岁组(X^2=-23.07,23.83,P均〈0.01),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岁组最高(X^2=-16.23,22.36,P均〈0.01)。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生体重≥4kg、4个月前人工喂养为主、睡前1h进食奶类、食欲好、吃饭速度快、小儿运动时间〈1h、经常看和食品有关的广告、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以及祖辈常用食物鼓励孩子。结论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深圳市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采取家庭干预和群体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与贫血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泾县儿童健康监测资料,对其23所幼儿园6 867名3~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中,男童、女童的比例分别为52.5%、47.5%,身高在各年龄组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体重在5~7岁、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体重高于女童,男童身高和体重以及女童体重仅在3~4岁组低于WHO推荐参考值,其余组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参考值;3~7岁幼儿园儿童中,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5.9%;消瘦、生长迟缓、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0%、4.3%、0.1%;3~7岁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5%,以轻度贫血为主。结论安徽省泾县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状况,且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儿期增重与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1年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6746例婴儿进行随访登记,统计相关数据,从中筛选出单纯性肥胖的567例儿童设为肥胖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原则1:1配对者设为对照组,进行父母文化程度、婴儿出生体重、喂养等方面的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显著相关的变量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OR=1.94,95%CI=1.56,2.32)、婴儿期前6个月平均增重量(OR=2.17,95%CI=2.11,2.36)及婴儿期后6个月的平均增重量(OR=1.90,95%CI=1.61,2.19),均P〈0.05。结论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婴儿期前6个月及添加辅食后6个月的平均增重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5.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四市县农村地区7岁以下9390名健康儿童,采用体质指数(BMI)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筛查;所有资料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份录入法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超重检出率为8.2%(男8.7%,女7.8%),肥胖检出率为6.1%(男6.4%,女5.8%);儿童出生体重≥4000g、散居的生活方式是超重(OR=2.317,95%CI为1.640~3.275;OR=3.381,95%CI为2.324~4.918)和肥胖(OR=1.878,95%CI为1.225~2.881;OR=3.243,95%CI为2.046~5.140)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9月龄~2岁农村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较高,应该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和散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7~13岁学龄儿童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基本情况及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1月对甘肃省三地3 058名7~13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女生1446名,男生1 612名,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发现,超重肥胖率为9.09%,高血压患病率为13.91%。超重肥胖率与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甘肃省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应该从小抓起,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超重和肥胖儿童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甘肃省东西狭长的地形特点,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3个县(市),从每个县(市)分别选择1~2所城市和农村小学,每个年级不少于80人,如果人数不足,从相邻学校补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全较小学生的监护人,了解学生生活行为相关情况,并对儿童进行体检.按照《中国儿童青少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9.8%,男生和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3%和6.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6%和2.4%,农村和城市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5.6%和8.9%,农村和城市肥胖检出率为1.9%和3.0%,7岁和8岁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2%和13.4%,其他年龄组检出率在4.9%~10.1%之间.城镇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P<0.05),城镇男孩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孩(P<0.05).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进食速度、户外活动时间、课外室内活动时间、出生体重、挑食和偏食、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吃油腻食物和甜食.结论 目前甘肃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低于全国和其他大中城市水平,但7~8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且高于全国水平,城市高于农村,提示超重和肥胖目前已经是是城市小学生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应引起各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最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CI:1.39-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