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四年级84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及家长一般人口学信息、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结果 91.8%的被调查小学生天天使用"再见",86.7%天天使用"谢谢",75.5%天天使用"对不起",66.5%天天使用"您好",62.1%天天使用"请"。除"对不起"1项,男女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男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低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得分和心理自主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生家庭参与维度得分(26.31±4.01)高于男生家庭(25.34±4.53);男生家庭心理自主维度得分(15.22±4.27)高于女生家庭(14.13±4.22)。5项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再见"一项,其余4项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严格/监督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目前数据尚未发现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心理自主维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特别是对于男生需要重点关注。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和严格/监督维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育英小学学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育英小学学生行为问题现状。方法:选择锦州市育英小学1~6年级全部在班学生380名,应用英国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小学生行为问题,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及教养因素。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占8.9%。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和教育方式。结论:小学生行为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及个案调查,对城乡10~13周岁的儿童258名进行了孤独心理调查与评分。城乡儿童孤独心理总均分为54.14±10.30;城区儿童孤独心理均分为50±10.25,乡村儿童为56.76±8.76,两者差异显著(t=4.467.P<0.01),表明乡村儿童孤独感较城区为重;评分结果显示:城区与乡村儿童孤独得分人数差异显著(x2=18.72,P<0.01)。提示应加强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调查表明影响儿童孤独心理的重要因素是父母间关系、家庭、学校及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就是人一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重要作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重视知识的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启发家长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信任孩子的潜在力量、理解和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以改善儿童睡眠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西安市2037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睡眠障碍者834例(40.9%),其中男455例(54.6%),女379例(45.4%);1~3年级睡眠障碍者322例(38.6%),4~6年级512例(61.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平时睡眠时间为(9.34-0.9)h,周末或节假日为(9.54±1.1)h。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为看电视时间、家人就寝时间、家族睡眠疾病史及父母或看护人文化程度。[结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睡眠起很大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改善儿童睡眠状况、降低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环境及相关因素调查表》,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幼儿园1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检出率为24.96%;不同年龄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最高(29.88%),4岁组最低(20.53%);不同性别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为25.43%,女童为24.37%。与儿童忽视相关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儿童性格、父母周末与孩子一起玩、困难时亲戚朋友帮助情况、母亲的教养态度、父母与幼儿园沟通情况。结论儿童忽视受家庭和儿童自身因素影响,需要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小学生睡眠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小学生的睡眠现状,以期对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有一定帮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2037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后的《小学生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2037名小学生中睡眠障碍者834例(40.94%),其中男生455例(54.56%),女生379例(45.44%);1~3年级有睡眠障碍者322例(38.61%),4~6年级512例(61.39%),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且睡眠时间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原因居前三位为失眠(57.3%)、说梦话(15.3%)、打鼾(1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依次为:看电视时间、家人就寝时间、作业过多及父母或照养人文化程度。【结论】西安市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业繁重,学校及家庭施加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等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家庭一般环境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469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家庭一般环境因素、观看电视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各因子的影响,统计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9%,男女儿童差异无显著性(X^2=0.179,P〉0.05);②男童看体育节目和警匪片的比例多于女童(x^2=6.334、6.276;P〈0.05,0.01)女童看电视连续剧的比例多于男童(x^2=14.075,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示:男童平日观看电视时间与各行为因子分正相关(r=0.130-0.213,P=0.04~0.001),但是女童观看电视时间与其行为问题无相关性;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童观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与多种行为问题分相关(r=0.142-0.205,P=0.001-0.024)。喂养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居室面积和父亲的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男童观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与其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家庭环境因素与4~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通过家庭干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整群抽取6所中学初一学生2 4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24.4%,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性别不同、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了解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水平及其相关性,为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辽宁省6个城市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三年级5 38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问卷调查,筛选出1 473名离异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权威型与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58,P值均<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女生高于男生.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39,P值均<0.05);专制型教养方式分别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12,P值均<0.05);放任型教养方式分别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5~ 0.15,P值均<0.05).多元回归显示,心理韧性总分的影响因素有权威型、专制型、是否是学生干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结论 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学校与社会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郝若平  李敏秋 《中国学校卫生》1997,18(5):337-338,340
采用(UP修订量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测查,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高。父母教养方式、关心子女学习程度和家庭气氛等外在环境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密切关系。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方面的选择,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中、小学生中有轻生念头的占总人数的2.5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生活环境、性别、既往成绩与考前焦虑的关系。方法用EMBU、SAS了解卫校应届毕业生417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环境、性别、既往成绩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焦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MBU因素Ⅰ考前焦虑低于其他因素,与父母部分的因素Ⅲ、Ⅵ,目前部分的因素Ⅱ、Ⅲ有显著相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既往成绩在86分↑者考前焦虑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既往成绩在75~85分和74分↓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Ⅰ发生护士执业资格考前焦虑较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既往成绩在86分↑考前焦虑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不同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南京市区5类职业人群(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中,抽取18~60岁在职人员进行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2.98%;男性亚健康发生率为22.04%。女性为2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8,P〈0.01)。亚健康自评量表总分平均分为(72.06±]1.10),生理状况得分平均为(35.30±6.14),心理状况得分平均为(23.93±4.56),社会适应得分平均为(12.83±2.38)。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145,p〈0.01);职业人群的亚健康与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京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性别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并与学历、职业、家庭月均收入、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生父母教养观念的现状,分析影响父母教养观念的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观念问卷》对云南省某边疆民族地区33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测查。结果边疆民族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父母教养观念较为积极,倾向于主张民主、教育有效感、奖励和成就期望;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观念各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学业成绩的父母教养观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汉族父母教养观念相对于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更为积极。结论父母教养观念受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独生情况及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正确应对各种因素,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代际差异视角探讨1999—2019年青春期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改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助力。  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于1999、2009和2019年在同一地区且同一初、高中对2 5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的9个因子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72.52,P值均 < 0.01),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随年份变化均值递减(F1:46.72±9.41,45.87±11.33,43.61±11.27;M1:51.56±9.38,51.03±11.59,46.23±12.27;F3:19.03±4.00,18.29±4.32,17.95±4.51),其他教养方式得分均为2019年高于2009和1999年(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性别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除女生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外)存在年份差异,性别总体变化趋势与总人群趋势相同。在初高中学生中,父母教养方式在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47.27,P值均 < 0.05),无论初中还是高中,F1和F3因子变化趋势与总体的递减趋势相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2个维度,但不同年份的因子载荷不同。  结论  不同年代青春期学生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体验及父亲过分干涉行为在减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学段差异。应注重需求的多样化与群体差异化,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切实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护士心理健康的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护龄1年以上的护士711人,其中急诊科护士158名,内科护士213名,外科护士193名,手术室护士147名,以商场营业员725人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及总因子得分分别为1.78±0.44、1.87±0.58、1.78±0.43、1.51±0.40、1.64±0.41及1.57±0.38,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因子得分1.54±0.46,1.67±0.50、1.55±0.50、1.36±0.35、1.57±0.40及1.5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护士心理状况不尽相同,急诊科护士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其次为内科护士,因子得分(除偏执)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1),外科与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龄较长的护士主要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工龄较短的护士主要心理问题为:恐怖。[结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是护士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急诊科护士更为严重,不同工龄对心理问题的影响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武汉市一所小学4~6年级8~11岁学习困难与学习优秀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组与对照组儿童其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等家庭环境因素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学习困难儿童较多具有冲动──多动、焦虑及品行等问题。提示学校、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基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为主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4个区4所小学的8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长版)和父母教养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关联.结果 在过去6个月,有79.5%的小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轻度心理虐待;小学生重度心理虐待发生率男生(25.4%)高于女生(17.4%)(x2=8.0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62,95%CI=0.42~0.91)、父母敌意教养(OR=1.89,95%CI=1.61~2.21)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OR=1.30,95%CI=1.09~1.54)是儿童重度心理虐待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父母敌意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显著影响小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应重视未来开展以改善父母教养行为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19.
幼儿阶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他们的人格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我对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论述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形成的影响,来指出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学生气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促进所有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法:2018年1月—2019年6月,随机抽取六盘山连片特困区400名小学生及家长,调查了解小学生气质特征、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质维度中适应性得分最高,活动水平、趋避性、情绪本质和坚持性等,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气质类型中构成比从大到小为中间偏易养型、易养型、中间偏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和难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学生的适应性、趋避性、情绪本质和反应阈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正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存在负相关。结论:父母亲应根据小学生气质特征选择适宜的家庭教养方式,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