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牛奶激发试验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比较,明确牛奶激发试验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治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2-11月共57例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住院进行牛奶激发试验,并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血清总IgE抗体、血清特异性牛奶蛋白IgE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特异性牛奶蛋白IgG检测,比较和分析与激发结果的关系。结果 57例婴幼儿中牛奶激发试验阳性者占40.4%(23/34)。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阳性组激发后中性粒细胞比率较激发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总IgE、特异性牛奶蛋白IgE及特异性牛奶蛋白Ig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行血清总IgE及血清特异性牛奶蛋白IgE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大,不推荐特异性牛奶蛋白IgG用于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应提倡牛奶激发试验应用于临床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IgE 相关牛奶过敏的儿童中大豆过敏的发生情况,以了解牛奶过敏与否和大豆过敏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共有441名于2009年在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儿童进入研究,该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有224名,因IgE 相关牛奶过敏就诊,其牛奶IgE结果均为阳性,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对照组为217名同期因非过敏疾病于该院就诊的患儿,且既往无牛奶过敏史,其牛奶IgE结果为阴性,其中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岁。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特异性大豆蛋白IgE水平,进而分析大豆与牛奶的特异性IgE水平有无相关性;各年龄组大豆过敏情况,有无性别差异;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豆过敏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实验组所有牛奶过敏的患儿中,33例(14.7%)检测出了大豆过敏,其中仅1例IgE水平>100 kU/L(极强阳性),其他阳性结果的平均值为1.74 kU/L,平均水平较低。大豆与牛奶的特异性IgE水平无相关性(P=-0.01)。对照组中大豆过敏为13例,占6%。两组大豆过敏的发生率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下降,两组大豆过敏率均无性别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豆过敏率在1岁内有统计学差异,随年龄增长,1岁后无统计学差异,即说明1岁后牛奶与大豆无交叉过敏现象。 结论 上海地区的IgE 相关牛奶过敏的儿童中大豆过敏占很小一部分(尤其是>1岁的儿童),对大部分牛奶过敏的患儿来说,大豆配方奶及其他大豆制品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小于1岁婴儿,牛奶与大豆仍存在一定的交叉过敏,所以该年龄阶段牛奶过敏的患儿喂养大豆配方奶粉时应严密监测有无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2例黑根霉菌哮喘者(Ⅰ组),30例内源性哮喘者(Ⅱ组)和25例健康人(Ⅲ组)进行了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和三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和r-干扰素(IFN-r)的水平测定。结果表明Ⅰ组与Ⅱ组和Ⅲ组相比,T_(IgE)、S_(IgE)、T_(IgG4)、S_(IgG4)、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IgM、IFN-r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T_(IgE)与T_(IgG4)、IL-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1;r=0.769,P<0.01),而T_(IgE)与IFN-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61,P<0.01)。Ⅱ组与Ⅲ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三组之间IL-2水平无显著差异。说明IgE、IgG_4的生成和调节与淋巴因子IL-4/IFN-r的分泌有直接的影响。提示:黑根霉菌哮喘可能为IgE、IgG_4介导、由IL-4/IFN-r调控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现状,检测大学生螨虫感染者、过敏性鼻炎及过敏鼻炎重叠螨虫感染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gE和IL-4的水平,探讨螨虫感染与过敏鼻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部分在校集体住宿的大学生进行蠕形螨面部感染的调查,ELISA检测外周血IgE和IL-4水平。结果共调查1178名学生,总感染率为12.90%(152/1178),被调查学生分组后进行血EOS、IL-4、IgE水平检测,蠕形螨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IL-4和Ig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鼻炎重叠蠕形螨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和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鼻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和血清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较低,嗜酸性粒细胞及IgE、IL-4参与了蠕虫感染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的作用及预防哮喘的可能性。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且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测定血清IgE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治疗组用γ-干扰素,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gE、IFN-γ、IL-4均无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尤其是IFN-γ/IL-4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机体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故IFN-γ/IL-4失衡。用γ-干扰素治疗能干扰体内病毒的复制,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的IFN-γ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恢复IFN-γ/IL-4平衡状态,它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过敏性疾病与后天环境及先天遗传等均存在一定关联,对儿童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探讨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与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对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10-17-2018-11-25本院收治的37例吸入性过敏患儿(A组),50例食物性过敏患儿(B组)和同期本院收治的40例非过敏性疾病患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受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检测,分析IgE联合IgG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疾病诊断价值。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血清IgE水平分别为(4.22±1.03)、(6.53±1.10)和(2.60±0.85)g/L,F=173.203,P<0.001;IgG水平分别为(205.63±45.21)、(321.02±40.58)和(145.23±30.13)IU/mL,F=236.367,P<0.001。血清IgE和IgG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过敏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89和0.86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25%,高于血清IgE(82.76%)和IgG(85.06%)单独诊断,χ~2=5.649,P<0.05。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联合试验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2,优于血清IgE(0.579)和IgG(0.669)。结论食物过敏原与吸入性过敏原的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IgE、IgG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测定两项指标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侯静  辛洁  刘秀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80-548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89例)和MP感染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血清RBP、IgE、IL-4水平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分析血清RBP、Ig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RBP水平低于非MP感染组(均P<0.05);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高于对照组,R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Ig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05);RPB水平与痰EOS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gE、IL-4水平升高,RBP水平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IgE、IL-4升高程度,降低RB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评价止咳贴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止咳贴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5,IL-6及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控制9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儿临床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2组患儿治疗前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后IL-4,IL-5,IL-6及Ig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组间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咳贴可能通过改变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而且其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发病及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明确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予深度水解或完全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6个月,6个月后行食物激发试验,过敏耐受者15例,耐受失败者3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比较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之间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后过敏耐受患儿和耐受失败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73±0.42% vs 6.90±0.35%,t=2.22,P<0.05);治疗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8±0.81% vs 3.73±0.42%,t=2.10, P<0.05);治疗后牛奶蛋白耐受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耐受失败患儿(5.36±0.76% vs 4.28±0.36%,t=2.31,P<0.05)。结论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减少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并帮助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各期血清IL-4、IL-10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急性期患儿30例为急性组,哮喘缓解期患儿(缓解期患儿资料为急性期患儿缓解后的随访结果)30例为缓解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患儿外周静脉血IL-4和IL-10的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gE水平。结果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清IL-4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IgE水平在各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4及IL-10水平可以预测患儿哮喘的严重程度,对其预后也有价值,而IgE水平可以反映患儿的哮喘体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CMPA患儿,入院时均行血清25(OH)D检测,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与CMPA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5).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预测CMPA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风险的AUC为0.893,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CMPA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效果,旨在提高牛奶蛋白过敏(CMPA)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门诊、住院部以及儿童保健科确诊的139例CMPA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 1)139例婴幼儿中,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患儿98例,皮肤症状患儿80例,呼吸道症状患儿21例,其余包括贫血患儿10例和烦躁不安患儿24例。2)139例婴幼儿治疗4周和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3%和81.3%;其中31例患儿在8周治疗中添加益生菌,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9,P=0.136);益生菌组呕吐、拒食、便血和湿疹症状均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仅呕吐和湿疹症状显著好转(P<0.05)。结论 CM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疗中应制定个性化CMPA饮食及治疗方案,eHF是CMPA轻-中度患儿的首选替代配方,重症患儿则首选AAF,治疗期间添加益生菌对症状恢复可能有帮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 is commonly seen in children.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the true prevalence of CMPA in Chinese infants. The aim of this population‐based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CMPA in Chinese infants. Methods: 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survey in 7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throughout southern China. We included infants ≤12 months of age during the survey. For those suspected of CMPA, oral food challenge with cow's milk protein (CMP) was performed. A follow‐up telephon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at 12 months after the diagnosi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MPA. Results: A total of 9910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distributed and 7364 (74.3%) were returned. The eligible survey number of surveys was 6768 (91.9%). A total of 182 infants was confirmed with CMPA, including 13 with anaphylactic reactions, 28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erum immunoglobulin E (sIgE) >3.5 IU/mL, and 141 with positive CMP challenge test. The prevalence of CMPA was 2.69%. Infants with confirmed CMPA had significantly stronger family history of either 1 or both parents with food allergy, higher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lower rate of breastfeeding,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CMPA. At 12‐month telephone follow‐up of 176 CMPA infants, 136 infants (77.3%) had become tolerant to CMP.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CMPA was 2.69%. CMPA infants had a strong family history of food allergy and atopy. Both Cesarean delivery and formula feeding were risk factors for CMPA. At 12‐month follow‐up, the majority of CMPA infants had become tolerant to CM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的气质类型、气质维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CMPA婴儿早期家庭养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正常体检的婴儿10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在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4~8月龄CMPA 102例婴儿作为病例组,对婴儿进行婴儿气质量表(CITS)、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评估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同时对母亲进行焦虑症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 气质类型方面,两组婴儿的气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6,P<0.05),在气质维度水平除持久性和注意分散外,牛奶蛋白过敏组婴儿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活动强度、心境和反应阈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5.713、4.154、4.844、5.052、5.067、4.138、4.787,P<0.05);CMPA组婴儿中CoMiSS评分、母亲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433、16.562,P<0.05);CMPA组婴儿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t=-16.981,P<0.05)。Spearman分析显示, CMPA组婴儿母亲的焦虑情绪、CoMiSS评分与婴儿的气质类型显著相关(r=0.191、0.228,P<0.05),同时母亲的焦虑情绪水平与CoMiSS评分呈正相关、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0.762-0.520,P<0.05)。结论 CMPA婴儿的气质类型存在难养型增加,易养型减少,应针对此类婴儿气质类型指导家庭养育,关注此类婴儿母亲的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和家庭养育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和规范诊疗,缓解婴儿过敏症状并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CMPA婴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新生儿CMPA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并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尚无针对新生儿CMPA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本文将对新生儿CMPA的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临床学角度研究山羊奶配方奶粉预防婴幼儿牛奶过敏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78例,用山羊奶配方奶粉替代牛奶配方奶粉对患者进行膳食治疗1~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过敏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过敏症状瘙痒、腹泻、便秘、腹痛等明显减少,过敏体征特应性皮炎明显改善,治疗时间越长过敏症状和特应性皮炎改善效果越好。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43人,全血嗜酸细胞计数(EC)、血清总IgE(TIgE)、牛奶蛋白IgE(CMPIgE)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时间越长统计学差异越明显(P〈0.005)。结论山羊奶配方奶粉预防婴幼儿牛奶过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好的喂养方式,牛奶配方粉是除母乳外婴幼儿最主要的食物蛋白来源,但婴儿期食物过敏以牛奶蛋白过敏(CMPA)最为常见。CMPA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目前牛奶蛋白激发试验仍是诊断CMPA的金标准。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TM)有望成为诊断CMPA的一个有效工具。CMPA治疗上首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用于治疗比较严重的患者,口服免疫耐受治疗CMPA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益生菌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排除饮食的效果,加速免疫耐受的形成。作者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希望对CMP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和儿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AD的婴幼儿80例,年龄3个月至3岁.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食物过敏调查问卷,再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除极高水平sIgE外,sIgE阳性患儿需要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sIgE阳性分级对诊断食物过敏的影响.结果 26(32.50%)例AD患儿有食物过敏史或可疑食物过敏史.食物sIgE阳性38例,占总数的47.50%.不同程度的AD患儿在一种食物sIgE阳性和两种及以上食物sIgE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P<0.05).其中极高水平sIgE(6级)5例.结合过敏史、sIgE阳性和OFCs,确诊食物过敏18例(鸡蛋12例、牛奶5例、鱼1例),总阳性率为22.50%.食物sIgE阳性分级越高,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生率越高(Waldχ2=13.24,P<0.05,OR=2.81).结论 婴幼儿AD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存在密切关联性.个人史和家族过敏史为诊断提供线索,sIgE分级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确诊需要OFCs.牛奶和鸡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