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某医院宝石CT机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胸部平扫检查致受检者剂量的差别,为进一步调查积累经验。方法 用宝石CT机和普通16排螺旋CT机自带的剂量测量系统读取胸部平扫检查时的CT剂量指数(CTDI)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74 ±3.52)mGy,普通16排螺旋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30 ±1.49)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DLP为(282.19 ±143.96)mGy·cm,高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243.10 ±61.36)mGy·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在常用的胸部平扫曝光条件下,宝石CT机的CTDI和DLP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引导定位下肺部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56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选择28例使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120 mAs) CT引导,28例使用低剂量扫描(120 kV,30mAs)引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比较两组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1 ±0.33) mGy,(46.73 ±3.68) 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03 ±0.36) mGy,(126.41 ±4.81)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6.43%,低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2.86%,两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目的。肺部低剂量引导定位穿刺活检术,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医用CT机剂量与低对比度分辨力的测定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医用CT机辐射剂量水平与低对比度分辨力,以控制CT机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按照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要求。结果 177台CT机,头部中心平均CTDI 27.8 mGy,体部中心平均CTDI9.2mGy;177台CT机中21台低对比度检测不合格和合格时头部中心平均CTDI分别为:23.9mGy、39.7mGy。56台一手机中有3台低对比度分辨力首次检测不合格。结论 低对比度分辨力在头部中心剂量30 mGy~50 mGy为最佳,同时必须加强对CT机检测,才能保证其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肺CT不同准直器宽的放射剂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两种不同准直器宽肺部低量扫描的X射线辐射剂量,为肺部低剂量检查提供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将60例进行肺部低剂量检查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30例)两组。A组采用1.5mm×16准直器宽,B组采用0.75mm×16宽准直器宽,管电压、有效mAs、扫描周期及重建层厚均相同,分别为120kV、20mAs、0.5 s、5mm。观察计算两种准直器宽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螺旋扫描的mAs,DLP和扫描时间。结果 A组的CTDI为1.4,B组的CTDI为1.56,A组螺旋扫描的mAs为286.23±17.64,是B组(505.43±42.22)的56.7%,A组扫描时间为(4.99±0.33)s,是B组(9.00±0.71)的55.4%。结论 16层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可采用1.5mm准直器宽进行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颈椎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5例和低剂量组25例,并选择同期进行的椎间盘扫描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辐射剂量、有效剂量,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系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椎体周围肌肉及背景(空气)的CT值。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剂量组的剂量指数6.5 mGy,剂量长度积(98.21±2.47)mGy·cm,有效剂量(0.53±0.01)mSv;常规剂量组的剂量指数19.1 mGy,剂量长度积(287.84±27.94)mGy·cm,有效剂量(1.63±0.24)mSv;对照组的有效剂量26.5 mGy,剂量长度积106 mGy·cm,有效剂量0.57mSv。统计分析发现,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剂量长度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椎体扫描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少于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患者原始图像得分为(4.58±0.23)分、(4.47±0.24)分、(4.50±0.19)分。组间比较椎间盘的图像评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得分均高于4分。低剂量组的肌肉组织及背景(空气)CT值的标准差(SD肌肉=6.1;SD背景=20.5)均大于对照组(SD肌肉=3.2;SD背景=13.9)和常规剂量组(SD肌肉=5.8;SD背景=2.3)。结论 优化参数可以明显减少辐射剂量,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的有效途径,与单纯椎间盘扫描相比,该检查方法并没有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MDCT机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24台MDCT机进行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分析广东省MDCT检查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结果 成人头部、成人胸部、成人腹部、成人脊柱、成人四肢、成人冠脉的加权CT剂量指数的均值分别为44.5、15.4、20.0、23.4、16.9、38.2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的均值分别为776、482、693、691、539、1056 mGy·cm;儿童头部、儿童胸部、儿童腹部的加权CT剂量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0.9、9.6、15.1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的均值分别为257、167、472 mGy·cm。结论 调查数据可以促进对受检者的剂量控制,以更好推动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56层CT在心脏扫描过程中,轴扫与螺旋扫两种扫描模式对乳腺所造成的辐射剂量,从而寻找合理的扫描模式,以期降低CT在心脏疾病诊断中乳腺的受照剂量。方法 使用飞利浦256层CT,对布放好热释光剂量计的仿真人体模型进行两种模式的扫描,运用BR2000D热释光剂量读出器对受照后的剂量计进行测量,进而分析两种扫描模式下的乳腺剂量差异。结果 应用256层CT的轴扫,相对于256层CT的螺旋扫描,乳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行256层CT心脏扫描中,应尽可能的采用256层轴扫模式,以减低CT对乳腺所造成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实验方法提出并验证CT扫描中一种新的表征受检者剂量的量。方法 用笔形电离室和点电离室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单层轴扫描和多层螺旋扫描两种模式下的剂量,并对测量结果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点电离室与笔形电离室在轴扫描模式下的剂量比值接近于1,点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point和Dair之比为1.14,笔形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LP和CTDI之比为2.88。结论 点电离室测量的剂量可以作为表征受检者剂量的有效量,笔形电离室受到长度的限制,其所测量得到的剂量学量CTDI和DLP,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用来表征有效剂量显然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及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TLD放置于仿真人体头部模型眼晶体预留孔,在8台CT上分别采用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对头模进行扫描,每次扫描结束后,取下TLD并编号记录,以备测量。结果 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眼晶体受照剂量分别为颅脑(17.78±10.03)mGy,眼眶(17.45±7.92)mGy,鼻骨(14.65±3.80)mGy,鼻窦(9.93±6.25)mGy,颞骨(7.94±5.18)mGy。结论 头颅CT扫描时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总体水平为(13.55±7.89)mGy,不同CT及不同颅脑扫描方式下,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CT胸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进行比较,为CT胸部扫描时的条件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CT-DP检测探头和标准CT剂量体模,测量GE Revolution型256排CT胸部常规扫描模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DLP。结果 对胸部低剂量模式,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测量值60.16 mGy·cm;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DLP测量值33.65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测量值276.68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8.22倍,是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的4.60倍。而同为胸部低剂量扫描,根据受检者体型不同,选择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1.79倍。结论 选择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能显著降低受检者剂量,对体型瘦小的受检者选择合适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模式也会明显降低所受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为对比,探讨颅脑CT最佳扫描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89例相同扫描参数及重建参数的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和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影像学资料及辐射剂量报告,对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主观图像评价:质量优秀的图像为3级;质量好的图像为2级;质量差但足以满足诊断的图像为1级。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根据手动定位获得图像四个感兴趣的区域分析评价信噪比(SNR),同时对剂量报告中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结果 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和常规螺旋扫描图像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CTDIvol略高于螺旋扫描模式,DLP明显低于螺旋扫描模式。结论 相同扫描及重建条件下,步进式轴位容积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螺旋扫描,颅脑CT推荐步进式轴位扫描模式。但日常工作中应根据特殊需要制定个体化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省CT机辐射剂量水平与低对比度分辨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统一方法[1] 。结果  177台CT机 ,头部中心平均CTDI2 7.8mGy ,体部中心平均CTDI9.2mGy ;177台CT机中 2 1台低对比度检测不合格和合格时头部中心平均CTDI分别为 :2 3.9mGy、39.7mGy。 5 6台一手机中有 3台低对比度分辨力首次检测不合格。结论 低对比度分辨力在头部中心剂量 30mGy~ 5 0mGy为最佳 ,同时必须加强对CT机检测 ,才能保证其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常规剂量650 mA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450 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43和3.52±0.63,噪声分别为29.62±4.24和27.32±5.21,两种剂量下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DLP、E分别是常规剂量的49.53%、49.53%、49.55%。结论 应用降低mA大小30%的冠脉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不差,可以大大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公众人群的辐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肺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使用不同辐射剂量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记录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肿块大小、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影像学表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以及近期疗效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与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降低毫安值,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与伪影使到图像质量下降;但是两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过程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能达到对照组临床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要求。在扫描管电流剂量降低至15mA引导扫描时候,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 mGy降低至2.26 mGy,降低幅度达87.41%。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远远大于试验组,试验组DLP值仅为对照组的35%。结论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法,大大减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并可确保微创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本研究最低选用管电流15 mA CT引导技术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剂量引导的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引导的试验组各20例;记录两组间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中的影像学特性、表现与CT引导下辐射剂量的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图像质量评价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噪声与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mA引导扫描时候,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mGy降低至2.26mGy,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6426.5±4352.21)mGy.cm;试验组DLP为(2492.68±1179.52)mGy.cm;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p<0.05)。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方法,减低患者辐射剂量,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CTA检查方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以保证检查成功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指导和规范冠脉CTA检查的正当化和最优化。方法分析北京市30家三级医院用于冠脉CTA成像的机型、扫描方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根据CT机型和扫描模式进行分组:根据CT机型分成普通64排CT组、后64排CT组两组;按冠脉CTA扫描模式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单心动周期大螺距扫描组三组,分别统计两组机型及三组扫描方式冠脉CTA检查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不同机型和不同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后64排CT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27.61±19.61)mGy、(412.56±328.74)mGy·cm、(5.78±4.60)mSv,均低于普通64排CT组(57.09±27.58)mGy、(950.93±552.91)mGv·cm、(14.53±8.8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17.98±11.27)mGy、(229.63±158.31)mGv·cm、(3.24±2.20)mSv,均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50.89±25.01)mGy、(839.80±469.56)mGy·cm、(12.40±7.4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64排CT和低剂量扫描模式均可以有效降低冠脉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两种表面防护材料在CT扫描野内的辐射防护效果和扫描野的图像质量。方法 使用CTDI模体测量颈部扫描时周边的辐射量及CTDIw,采用铋屏蔽和硫酸钙屏蔽为辐射防护材料的辐射量及CTDIw,比较有无屏蔽以及两种屏蔽的防护效果差异。低剂量CT筛查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无屏蔽组以及使用铋屏蔽和硫酸钙屏蔽防护组,自动曝光控制扫描,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3 mAs。对患者甲状腺和肺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屏蔽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研究中,无屏蔽组的探测点辐射量为6.17±0.21 mGy;小于床板侧(7.61±0.14)mGy和中心侧为(7.14±0.11)mGy(P<0.01);而屏蔽组CTDIw均小于无屏蔽组,且铋屏蔽组和硫酸钙屏蔽组与无屏蔽组CTDIw分别为5.78、5.02、6.92 mGy(P<0.05)。临床研究中,3组低剂量筛查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92±0.05)、(0.90±0.06)、(0.90±0.05)mSv(P>0.05)。3组甲状腺和肺尖成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屏蔽组的甲状腺成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无屏蔽组(F=14.69,P<0.01),其中硫酸钙屏蔽组评分最低;3组肺尖图像质量评分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57,P>0.05)。结论 铋屏蔽与硫酸钙屏蔽均可以作为肺癌CT筛查的甲状腺表面屏蔽使用,不影响肺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