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温度与济南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之间的关系,识别脆弱人群。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1—2019年65岁及以上居民COPD死亡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温度与老年人COPD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济南市日均温度和老年人COPD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呈“U”型。极端低温对男性和65~74岁老年人的影响最大,死亡风险均在滞后第7 d达到峰值,RR值分别为1.07(95%CI:1.01~1.13)和1.15(95%CI:1.04~1.26),0~14 d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大,CRR分别为1.77(95%CI:1.00~3.14)和2.84(95%CI:1.11~7.31)。极端高温对女性、75~84岁、和≥85岁老年人群的死亡效应显著,死亡风险均在当天达到峰值,RR值分别为1.12(95%CI:1.04~1.20)、1.16(95%CI:1.08~1.25)和1.11(95%CI:1.02~1.20),0~14 d的累积滞后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湘潭市日均气温暴露对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湘潭市2015—2017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和人群死亡资料,通过拟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不同日均气温水平对该市人群死亡的非线性效应和滞后累积效应。结果湘潭市每日平均气温与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低温冷效应和高温热效应。以平均气温中位数(19℃)作为参考值,居民非意外及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在24℃和25℃最低;非意外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低温(1℃)冷效应作用时间分别为lag4~lag8和lag4~lag7,均在lag4时RR值最高,RR(95%CI)分别为1.051(1.017~1.083)和1.058(1.018~1.099),之后呈下降趋势;非意外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高温(32℃)热效应作用时间均为lag0~lag1,lag0时RR值最高,RR(95%CI)分别1.176(1.065~1.298)和1.187(1.051~1.340)。累积冷效应在lag0~7时出现,在lag0~10达到最高;累积热效应出现在lag0至lag0~5,在lag0~2时效应值最高。结论高温和低温均能增加湘潭市居民的非意外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均存在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且冷效应的滞后时间和作用时间均长于热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温度暴露[热暴露、冷暴露和温度变异 (Temperature Variation,TV)暴露]与神经系统疾病急诊发生间的关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圳地区温度暴露的风险效应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类泊松广义相加回归和分布滞后非线性相结合的模型分析2010—2017年深圳市温度暴露对神经系统疾病急诊发生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结果 三种温度暴露均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急诊发生风险增加。极端TV暴露的风险效应最高,所对应的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估计值为1.60(95% CI: 1.28~2.00),极端冷暴露和极端热暴露所致神经系统疾病急诊发生风险的RR估计值分别为1.32(95% CI: 1.09~1.60)和1.22(95% CI: 1.05~1.43);而适度TV暴露、适度冷暴露和适度热暴露的RR估计值分别为1.10(95% CI: 0.97~1.24),1.28(95% CI: 1.11~1.47),和1.19(95%CI: 1.05~1.35)。结论 热暴露、冷暴露和TV暴露均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急诊发生风险增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除了热暴露与冷暴露外,更应提高对TV暴露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指标与宁夏5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宁夏5市的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及气象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不同温度指标与非意外死亡的关系。[结果]宁夏各地区日平均气温的中位数为9.1~12.6℃。相对于日间温差,各地区日内温差的中位数更大,无论是高温天气(当天气温高于最小死亡温度)还是低温天气(当天气温低于最小死亡温度),中卫市的日内温差最大(高温天气:13.8℃;低温天气:13.5℃)。宁夏各地区日平均气温与非意外死亡之间呈现"V"或"J"型关系,极端低温(日平均气温的第1百分位数)增加银川市(RR:1.69;95%CI:1.31~2.19)、石嘴山市(RR:2.03;95%CI:1.04~3.93)及固原市(RR:2.16;95%CI:1.53~3.04)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风险。极端高温(日平均气温的第99百分位数)增加吴忠市(RR:2.49;95%CI,1.20~5.14)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风险。高温天气时,日内温差增加可增加银川市居民的死亡风险(RR:1.06;95%CI:1.01~1.11)。日间温差的变化对宁夏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日内温差及日间温差,日平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对宁夏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肥市温度对居民死亡的影响,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7-2016年居民死亡、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每日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健康影响,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合肥市每日平均温度与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以平均温度的中位数(18.1℃)作为参考值,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最小时,平均温度为26.7℃、28.1℃。冷效应具有滞后性,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效应均在滞后2 d开始出现,持续至滞后12 d,对应的最大RR值分别为1.066(95%CI:1.032~1.101)、1.092(95%CI:1.039~1.148)。热效应表现为急性,居民非意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在当天最大(RR非意外死亡=1.194,95%CI:1.109~1.285;RR心血管死亡=1.148,95%CI:1.021~1.292),持续1 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非意外死亡的累积热效应在滞后3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1 d,而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则在滞后4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0 d。结论 合肥市温度影响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火炉城市"重庆市极端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及其时间规律。方法收集重庆市2011—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及气象、环保等数据,控制空气污染、时间长期和短期趋势等混杂因素,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温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对于脑血管病死亡,高温的影响在当天最大(RR=1.66, 95%CI:1.19~2.33)、持续2 d;低温的影响滞后4 d、持续12 d,最大RR值出现在第6天(lag 6)为1.22(95%CI:1.06~1.41)。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高温的影响在当天最大(RR=1.88,95%CI:1.12~3.15)、持续7 d;低温的影响滞后1 d、持续27 d,其最大RR值出现在第2天(lag 2)为2.05(95%CI:1.32~3.20)。极端高温(34℃)对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08 (95%CI:1.49~2.90)和2.63 (95%CI:1.27~5.42),极端低温(2℃)对两者的累积效应分别为4.61 (95%CI:1.85~11.5)和120 (95%CI:3.72~463)。结论极端高温和低温对两种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不同;极端低温的累积效应高于极端高温,尤其是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盐城市大气污染对当地常住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9年该市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_(2.5)、PM_(10)、NO_2、SO_2、O_3)、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了盐城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全人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非意外死亡日均值分别为154、25、51人。SO_2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19%(95%CI:0.26%~2.12%)、2.37%(95%CI:0.65%~4.12%)。NO_2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50%(95%CI:0.94%~2.05%)、1.11%(95%CI:0.08%~2.16%)、1.53%(95%CI:0.71%~2.36%)。O_3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4%(95%CI:0.25%~1.04%)、0.81%(95%CI:0.04%~1.58%)、0.78%(95%CI:0.18%~1.37%)。结论盐城市大气污染物影响当地人群非意外死亡发生且存在滞后效应,其中NO_2、SO_2、O_3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极端低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和人群对该影响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收集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番禺区和欠发达地区梅州兴宁市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数的时间序列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个地区极端气温(低于日均气温分布的第5百分位)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并按不同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06—2011年番禺地区的日均气温的均值为22.7℃,共有24 216人次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在番禺区中心医院住院,平均每天有11.1人次。兴宁地区日均气温的均值为21.9℃,共有19 934人次在兴宁市人民医院住院,平均每天有9.1人次。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间呈非线性关系,低温对2个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影响有明显的滞后,兴宁在6.4℃、滞后13 d时RR值达到最大,为1.04(95%CI:1.02~1.06);番禺在9.9℃、滞后10 d时RR值最大,为1.03(95%CI:1.02~1.04)。滞后25 d内的累计效应中,番禺区在研究期气温分布的第5%(10.9℃)、10%(14.3℃)和25%(18.2℃)处对应的RR值分别为1.48(95%CI:1.13~1.94)、1.45(95%CI:1.12~1.82)和1.29(95%CI:1.10~1.51);兴宁市在研究期气温分布的第5%(9.8℃)、10%(11.7℃)和25%(17.1℃)处对应的RR值则分别为1.61(95%CI:1.17~2.21)、1.45(95%CI:1.08~1.96)和1.11(95%CI:0.94~1.35)。极端低温对各人群影响效应(RR值)随滞后日的变化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势,在暴露后2~4 d才出现效应,之后效应慢慢增大,达到一定高峰后慢慢回落,为倒"U"型的分布形状。经济欠发达地区兴宁市的老年人群受极端低温的影响最大,其RR值达1.86(95%CI:1.04~3.31)。结论极端低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住院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群影响更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常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老年人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常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居民全死因个案资料和同期常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PM2.5对老年人(≥65岁)死亡的影响。结果 2015-2017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均值为50.0μg/m3,超标天数共178天,老年人每日非意外总死亡54.6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7.7例,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22.1例。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PM2.5浓度(lag04)每增加10μg/m3时,老年人日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0.92%(95%CI:0.29%~1.56%)、1.66%(95%CI:0.10%~3.31%)和1.22%(95%CI:0.24%~2.22%)。多污染物模型中,单独调整SO2、NO2或同时调整SO2和NO2后,PM2.5对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效应消失(P>0.05)。结论 常州市大气PM2.5污染对老年人死亡影响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显著增加老年人日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  相似文献   

11.
DTwP—rHB联合疫苗中各组分间干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TwP -rHB联合疫苗是根据CVI的宗旨研制的以DTP为基础的并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CHO细胞产 )相联合的新的儿童疫苗。为了进一步地研究在联合配制后DTwP疫苗中各单一组分与rHB疫苗之间在抗原的免疫原性方面存在何种相关作用 ,我们设计了本试验 ,即将D、T、wP和rHB组分分别配合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检测各配合组制品中各组分的免疫力 ,以证实各组分抗原之间是否存在免疫增强作用或是免疫干扰作用。通过试验我们确认D、T及wP组分对rHB组分的免疫原性无干扰作用且有增强作用 ,而rHB组分对D、T及wP各组分的免疫原性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病种费用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分析单病种费用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费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指标间有层次结构的特点,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为例,建立了通径分析模型。结果 清晰表明了医院指标间复杂的层次关系,并列出各指标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住院费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论 通径分析可用于解决变量间复杂的层次结构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Analyses of randomised experiments frequently include attempts to decompose the intention‐to‐treat effect into a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 mediated by given intermediaries, with the aim to shed light onto the treatment mechanism. Methods from 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 have facilitated this by allowing for arbitrary models for the outcome and the mediator. They thereby generalis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which is essentially limited to linear models. The default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make use of a model for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mediator, given treatment and baseline covariates, but are prone to bias when that model is misspecified. In randomised experiments, specification of such model can be easily avoided, but at the expense of a sometimes major efficiency loss when those baseline covariates are predictive of the mediator.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 compromise approach: it makes use of a model for the mediator to optimally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the baseline covariate data but is insulated from the impact of misspecification of that model; it achieves this by exploiting the known randomisation probabilities. Simulation studies and the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study show major efficiency gains and confirm our theoretical findings that the default methods from 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 are sometimes, although not always, reasonably robust to model misspecification.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高频电刀应用到的三个物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或烧灼的一种医疗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应用到了3种物理效应:集肤效应、热效应和法拉第效应。主要介绍这3种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对高频电刀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农村育龄妇女使用GyneFixIN、安舒、TCu380A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为农村妇女选用IU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994名农村育龄妇女志愿者随机放置GyneFixIN、安舒和TCu380A3种IUD并进行12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3种IUD避孕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终止使用发生率从低到高依次为Gyne-FixINIUD(0.048/百妇女年)、安舒IUD(0.077/百妇女年)、TCu380AIUD(0.116/百妇女年),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反应发生率GyneFixIN和安舒IUD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TCu380AIUD(P<0.05),副反应发生率随使用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结论:GyneFixINIUD避孕效果理想,终止使用发生率低,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农村育龄妇女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染铅大鼠毒性作用及补硒对铅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高剂量染铅组和硒干预低、高剂量染铅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低高剂量染铅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80、270 mg/kg的醋酸铅,硒干预低、高剂量染铅组分别在低高剂量染铅饲料组中添加0.5 mg/kg亚硒酸钠;7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其体重、脏体比值、血液学、酶学变化及血铅含量等指标.结果 给药7周后,高剂量染铅组和硒干预高剂量染铅组大鼠体重分别为(160.22±20.29)和(148.50±9.11)g,均低于对照组的(204.60±26.21)g(P <0.05);除硒干预低剂量染铅组外,肾、脾重量及肝、肾、脾与体重比值均受到影响;低、高剂量染铅组和硒干预高剂量染铅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2.11±2.06)、(10.24±1.61)和(11.97±1.39) g/d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1±4.30) g/dL(P <0.05),硒干预低剂量染铅组为(13.86±2.11) 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剂量的硒可以对铅致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营养价值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凌诚德  华金中 《营养学报》1990,12(2):178-184
对金针菇提取液及其制品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儿童群体食用观察,动物食物效价以及对大鼠血清胆固醇与其他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结果为:(1)10%金针菇提取液含氨基酸总量为19210mg/L,其中必需氨基酸为8510mg/L,均高于等量蘑菇。(2)学龄前儿童食用7周后,实验组身高与上臂围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以25%金针菇拌入饲料,喂饲大鼠6周后,能明显提高食物效阶(P<0.001)。(4)用不同剂型等量金计菇喂饲成年雌鼠,以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饲料喂饲作对照,观察30天,两组实验大鼠到第15天,血清总胆固醇仍维持正常水平,而对照组由812±139mg/L上升为1244±318mg/L(P<0.05),与两个实验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金针菇提取液实验组大鼠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显示,金针菇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能还具有阻抑动物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和促进血红蛋白生成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锌诱导小鼠肝产生金属硫蛋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小鼠腹腔注射Zn盐,应用镉饱和法测定肝金属硫蛋白的量。结果显示:连续3天给小鼠低于致死量的锌盐与其诱导产生肝MT的量间存在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对使用者产生的皮肤和全身临床症状以及尿液和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情况。[方法]调查昆明市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使用者49例,根据化妆品中汞含量分为汞超标组(29例)和汞未超标组(20例),采用调查表和体检结合收集临床资料,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汞和尿汞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化常规分析,取外周血采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汞超标组与汞未超标组局部皮肤症状(P>0.05)和全身临床症状(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皮肤增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汞超标组的化妆品汞含量最小值为1 737 mg/kg,最大值为196 342 mg/kg,中位数为11 374 mg/kg。使用汞超标化妆品者的尿汞值明显高于使用汞未超标化妆品者(P<0.01),其尿汞超标率达100%(29/29)。使用者尿汞值与化妆品汞含量值存在正相关性。两组使用者血液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汞超标组外周血细胞彗星试验细胞拖尾率(10.3%)高于汞未超标组(4.5%)(P<0.01)。[结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可以导致使用者尿汞升高,汞在体内慢性蓄积可能导致DNA损伤,但对局部皮肤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也未引起和汞相关的全身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国内长时间广泛用于防制卫生害虫的凯素灵对家蝇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强迫接触法对凯素灵在不同板面、不同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对家蝇杀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以30 mg/m2的有效剂量,在玻璃板面上持效可达到90 d;以50 mg/m2的有效剂量,在清漆板面上持效可达到90 d;以100 mg/m2的有效剂量,在水泥板面上持效可达到60 d。结论在国内长期应用的凯素灵对家蝇仍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和持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