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并发颈内静脉血栓形成4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单纯肺血栓栓塞(PTE)3例,DVT合并PTE5例。5例合并PTE患者中3例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有低氧血症、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仅1例有典型SIQIIITIII表现。[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常见,对手术、化疗、放疗、PICC置管或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应及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以53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53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6例,肺栓塞13例,脑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2例,脾静脉栓塞1例,15例治愈,22例好转,总有效率为69.8%。结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晚、发生远处转移、D-二聚体水平升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与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40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40例合并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中,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2~14个月3例(7.5%).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15例,其中12例(80.0%)发生于术后2周.7例(17.5%)在化疗后出现肺栓塞.2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PTE患者无明显症状.死亡9例(22.5%),恶化6例(15.0%),好转25例(62.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TE常合并有DVT.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PT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3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4例,上肢深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者1例.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接受手术、地塞米松治疗和中心静脉置管上存在差异(P<0.05).30例患者在肿瘤确诊2个月内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并发感染、地塞米松的应用、接受手术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时易并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的61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49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 病例组61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44例,上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
153例尸检证实8例肺癌与肺血栓栓塞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肺癌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调查自1980年至2002年间我院连续非选择性常规尸检的153例肺癌死亡患者的尸检病理资料,并对尸检证实合并有PTE的8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1)153例肺癌中8例并发PTE,但生前只有1例确诊,发生率为5.3%(8/153),误诊率87.5%(7/8).2)尸检发现栓子性质均为血栓.临床3例猝死者为肺主动脉伴左右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左心室附壁血栓1例;5例非猝死者为肺动脉中小分支血栓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3)肺癌并发PTE时临床表现不典型.4)PTE主要见于肺腺癌(包括肺泡癌及腺鳞癌),占62.5%(5/8).结论:PTE并发于肺癌并不少见,但误诊率高,诊断意识缺乏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肺癌并发PTE最主要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例风湿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风湿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结果15例合并恶性肿瘤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肿瘤10种共16例次,均为风湿病发病时或发病后发现;原发风湿性疾病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各3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罹患血液系统肿瘤6例(37.5%),实体瘤10例(62.5%)。合并肿瘤患者的风湿症状以关节肿痛、肌肉疼痛、皮疹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9例(60.0%),类风湿因子升高7例(46.6%),ESR升高11例(73.3%),其中ESR大于100 mm/h者5例,CRP升高10例(66.7%),肿瘤标志物升高10例(66.7%)。结论对有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及常规治疗效果差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并注重随诊及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0.
血栓形成是许多肿瘤或肿瘤治疗后发生的致命并发症.随着临床血栓检查与诊断方法的进步,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发现率正逐步提高.日本学者田中等解剖了恶性肿瘤547例(除外白血病与脑肿瘤),血栓形成发现率为47.5%~50.3%[1];而Edoute等[2]检查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现11%血栓栓塞,6%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出现高凝状态是并发血栓的根本原因[3].为此,我们对40例肺癌患者进行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以探讨凝血纤溶机能的变化在肺癌血栓形成监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5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疗效好24例(约53.3 %),有效12例(约26.6 %),总有效率为80 %,均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11例复发,5例死亡。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重视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并抗凝治疗,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心房颤动对抗凝治疗后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恶性肿瘤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HADS2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HAS-BLED评分-出血风险评估,并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比较2组抗凝治疗后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CHADS2评分分别为(3.02±0.71)分、(2.89±0.65)分,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栓中危、高危患者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HAS-BLED评分分别为(2.30±0.42)分、(2.19±0.37)分,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为出血低危风险。观察组的皮肤出血点/瘀斑、齿龈渗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心房颤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抗凝疗效,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肺癌是最易伴发血栓栓塞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将肺癌与血栓栓塞的关系,肺癌患者易发血栓栓塞的机制及其防治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865年Trousseau已经注意到胃癌患易发生四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EF)已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的一个重要死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肿瘤患中最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现收集我科诊治的26例恶性肿瘤合并DVT的患,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23例以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是否合并肺栓塞、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原发肿瘤类型、转移与否以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上肢3例,下肢13例),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胸壁1例),凝血功能检查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抗凝血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D-二聚体水平增高,5例合并远处脏器转移.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降低血栓复发、大出血及致死性肺栓塞.结论 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患者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存在,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Khorana评分评估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比较不同血栓风险患者血栓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Khorana评分和血栓预防资料。结果 1834例患者中,Khorana评分中位数为2(1,2)分,评分为低、中和高危的患者分别占9.0%(165/1834)、70.0%(1284/1834)和21.0%(385/1834)。手术患者中, 低、中和高危患者分别占8.8%(83/941)、71.7%(675/941)和19.4%(183/941)。单纯化疗患者中, 低、中和高危患者分别占6.5%(18/679)、69.2%(193/279)和24.4%(68/279)。所有患者、手术患者和单纯化疗患者中,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分别为61.7%(1131/1834)、83.3%(784/941)和41.9%(117/279)。所有患者和手术患者中,不同风险级别者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存在差异(P=0.002,P=0.016)。化疗患者中,不同风险分级者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所有患者和手术患者中,不同风险分级者的单纯药物预防、单纯机械预防和药物联合机械预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P=0.081)。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而血栓预防措施使用率不足。医护人员未完全根据血栓风险调整预防策略。医院人员应在评估血栓风险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预防策略,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告肿瘤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游走性静脉血栓形成首次被描述。而且,目前在肿瘤病人中,各种静脉和动脉其他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被称为Trousseau′s综合征。尽管有争论,血栓栓塞现象一直被认为是潜隐性肿瘤,尤其是未有血栓形成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癌症病人的先兆。血栓形成常可提示恶性肿瘤的诊断。 本文报告4例病人患有广泛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随之诊断又患有恶性肿瘤。所有病人最后均应用enoxaparin(一种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皮下给药治疗,理想地控制了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为恶性肿瘤死亡的28%,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但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在国内报道的并不多,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容易漏诊误诊,从而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本院2002-2004年住院患者中,有5例被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血栓,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其分期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标准,PTE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在鉴别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3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的、CT检查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相似的小脑肿瘤临床资料,比较其在CT平扫方面的表现及各自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脑转移瘤8例,占34.8%;脑膜瘤5例,占21.7%;髓母细胞瘤3例,占13.0%;室管膜瘤3例,占13.0%;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占8.7%;星形细胞瘤2例,占8.7%。CT检查结果均显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为主的低密度水肿或囊性病变,此临床征象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的表现基本相似。该组患者术前有9例被误诊为小脑出血,占39.1%;10例考虑为小脑出血,占43.5%;2例考虑为小脑肿瘤合并出血,占8.7%;2例诊断结果为小脑占位,占8.7%。结论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在CT平扫方面有不同的CT表现,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准备分析,有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为活动性咯血而未进行抗凝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加重,超声复查提示血栓较前增大。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来得及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已经死亡。另1例PTE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复查超声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其余18例DVT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消失或(和)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高DVT诊疗水平,减少PTE的发生,对防治VT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