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风湿病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以减少伴风湿病的恶性肿瘤的漏诊。方法选取以风湿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拟诊风湿性疾病类型和原发肿瘤类型。结果风湿症状以多关节肿痛、肌肉疼痛最为常见,抗核抗体阳性率为28.6%,抗体滴度均较低且未见特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14.3%。28例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中可见到多种风湿病表现,初次诊断以骨关节炎(8例)和骨质疏松(5例)居多,骨质增生、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各2例,硬皮病、风湿性多肌痛、缓和性对称性血清阴性滑膜炎伴可凹性水肿、纤维肌痛综合征及痛风各1例。罹患肿瘤中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为15例(53.6%),实体瘤共13例(46.4%)。结论多种恶性肿瘤可出现风湿病表现,对于风湿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效果差者,即使有抗体阳性,也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副肿瘤风湿综合征可为隐匿性肿瘤提供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的发痛情况、临床规律、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合并高钙血症的13例患者,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O-CPC法),瑞士COBASE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钙浓度13例均予水化、双膦酸盐静脉滴注治疗,其中9例使用帕朱膦酸二钠90mg.2例使用伊班磷酸钠4mg,2例使用唑来磷酸钠4mg。结果:13例患者血钙浓度为2.82~4.37mmol/L:经双膦酸盐治疗后血钙均降至正常,临床表现好转,5例患者在0.5~1个月出现血钙再度升高,中位缓解时间0.5个月:发现高钙血症后患者生存时间为0.47个月至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07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高钙血症缓解时间的增加可能是减少相对危险度,提高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53),结论: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早期诊断,积极予以双膦酸盐类药物降血钙治疗。  相似文献   

4.
5.
风湿病表现突出的血液系统肿瘤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以风湿病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血液系统肿瘤的认识,以减少该类疾病的漏诊。方法 总结15例以风湿病症状为突出表现,拟诊风湿性疾病,但最终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有多种风湿病表现,发热占66.7 %(10/15),皮疹占40 %(6/15),关节炎占20 %(3/15),拟诊风湿病中以血管炎居多[6例(40 %)],成年人斯蒂尔(Still)病3例,淀粉样变、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脂膜炎各1例,未分类2例。所患血液系统肿瘤中以淋巴瘤居多[9例(60 %)],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结论 血液系统肿瘤可出现风湿病表现,对于风湿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效果差者,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 结果: 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 结论: 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结果: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结论: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春宏  周立强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7):501-503,513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B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同期国内文献共134例报告,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15例PBL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2岁,全部为NHL,其中DLCL型占53.33%,10例右乳首发,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右乳多发(59%),且乳房肿块大小和治疗模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而与年龄、左或右乳首发分组其生存期无显著差别。结论:PBL以NHL占绝大多数,右乳首发多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宜选择手术联合放疗或(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平 《癌症》1998,17(1):67-68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李平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恶性淋巴瘤中图号R733.1我院于1986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5例,均经病理确诊。现将有关临床综合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4例、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伴发高钙血症的临床特点、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有临床症状的恶性肿瘤伴发高钙血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15 min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15例血清钙浓度在3.25~4.25 mmol/L的患者,均有可观察的临床症状,经唑来膦酸治疗,14例血清钙降至正常值、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3.3 %。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1.2个月。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伴发高钙血症临床症状严重,预后差,唑来膦酸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7例合并恶性肿瘤病史的COVID-19患者临床、CT表现及转归,比较轻型、普通型(非重症肺炎,对照组)与重型、危重型(重症肺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中主要检验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咳嗽,再次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肿瘤发热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 选择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患儿76例 ,予以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确诊 44例 (5 7.9% ) ,误诊 2 2例 (4 2 .1% )。发热以不规则热多见 ,合并感染时体温高峰达 3 9.47± 0 .89℃ ,持续时间长和反复 ,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主要伴发贫血、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骨痛及出血。骨髓检查和组织活检是最根本的诊断方法 ,常规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和思路。结论 分析发热特点及其伴随表现 ,全面、仔细的体检和观察 ,结合恰当的实验室、影像学及侵入性检查配合随诊可得到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凝状态组和非高凝状态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凝血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14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2例(44.3%)存在高凝状态.高凝状态组患者PLT、PT、FIB及D-D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凝状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状态组患者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比例显著高于非高凝状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转移及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根据其临床特征和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这种状态,并及时干预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变和代谢疾病三者之间的关联。方法:搜索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根据病史资料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合并心脏疾病和代谢疾病情况。结果:搜索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共计26 698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或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1 992例,男性1 084例,女性908例,平均年龄(62.62±11.42)岁。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为(65.35±4.94)%。合并心脏疾病共220例,占11.04%。合并代谢疾病共1 052例,占52.8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中比例较高,合并心脏疾病、代谢疾病情况也不在少数;恶性肿瘤及相关治疗既能造成心脏疾病的发生又可导致代谢疾病的出现,故需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脏疾病和代谢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平均年龄为49.7岁;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8.3岁;平均肿瘤直径为9.39 cm。镜检: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分隔。密集区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有肿瘤性坏死,核分裂均大于4个/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TAT6和Vimentin一致阳性表达,CD34、BCL-2、CD99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结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确诊依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与形态学表现相似的其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其预后不良,易复发和转移,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并研究其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栓止血测定仪测定4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bg水平及其化疗后的Fbg水平,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类型肿瘤患者Fbg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缓解的患者血浆Fbg含量较前明显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b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Fbg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回盲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33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情况.结果 33例患者临床症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的比例分别为81.82%、81.82%、72.73%、72.73%和63.64%;病理检查显示,28例为腺癌(84.85%),5例为肉瘤(15.15%);阑尾炎分型中,化脓性阑尾炎18例(54.5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4例(42.42%),坏疽性阑尾炎1例(3.03%);术后随访显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29%、64.29%和53.57%.结论 回盲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阑尾炎,其临床特征以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阑尾切除时应注意对回盲部进行探查.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微转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与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早期微转移也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们的重视。现综述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肆虐湖北武汉[1 -2].在新冠肺炎(重型)的救治中我们发现,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甚至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理论上说患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感染COVID-19并成为重型的风险高,且预后更差[3].目前国内恶性肿瘤患者感染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