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续民  凤雷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617-1620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式手术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功能、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食管癌患者58例,25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胸腔镜组,33例行传统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肺功能(包括VC、FVC、FEV1、MVV),术前1~2 d及术后1周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进行测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而胸腔镜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且胸腔镜组患者的IL-8、IL-10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式手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够一定程度维持患者的正常肺部功能,同时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1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51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61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腔镜组FEV1、FEV1/FVC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5d腔镜组IL-8、TNF-α、IL-10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腔镜组的肿瘤复发率为41.18%、生存率为68.63%;而传统组分别为31.15%和73.77%。[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手术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n=44)和传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前和术后2周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FVC、FEV1、MV和FEV 1/FVC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FVC、FEV1、MV和FEV 1/FVC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及开胸根治术后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6例)和开胸组(3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而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7天对比2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胸腔镜组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开胸组(27.78%)。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10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组在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及精力3个方面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余项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对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180例胸腔镜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FTS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补液量、术后胸管拔除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下床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TS应用于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2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7%(26/1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通气方式、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单肺通气、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FEV1/FVC)<70%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且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EP)对全麻下骨肿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切除与机械通气的股骨近段骨肿瘤患者88例,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小流量PEEP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流量PEEP通气,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麻醉、通气与手术,不同时间点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FEV1/FVC、FEV1值都显著高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L-6与TNF-α值都显著低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小流量PEEP通气在全麻下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促进呼吸功能的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9.
赵雄飞  张伟  徐鹏  吴军  贾杰  徐冬梅 《癌症进展》2021,19(14):1447-1450,1473
目的 探讨单向式完全胸腔镜(c-VATS)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8例NSCLC患者分为开胸组和微创组,每组49例.开胸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微创组患者使用c-VATS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结果 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胸腔积液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微创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本组术前,但微创组患者FEV1、FVC均高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TS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远期疗效可达到传统开胸术效果,且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易恢复、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郑慧禹  邵志鹏  赵冬峰  杨玉伦 《癌症进展》2021,19(5):499-502,506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SCLC患者分为胸腔镜组(n=60,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胸组(n=60,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LC43)评价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胸腔镜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0、CRP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胸腔镜组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家庭生活、肺癌附加因素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前者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生活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1.
黄诚  周小昀  何嘉  李单青 《癌症进展》2018,16(6):702-704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2.
曾敏  刘焕  林称意  张军  原野 《现代肿瘤医学》2017,(12):1918-1920
目的: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技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我科收治的169例周围型肺癌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单操作孔手术组,另一组为双操作孔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操作孔患者的手术时间(1.92±0.43) h、淋巴结清扫数(15.4±6.2)与双操作孔患者无明显差异;而术中出血量(184.4±25.8) ml、术后引流量(157.4±38.5) ml、术后住院时间(6.5±1.6) d、疼痛NRS评分(2.31±0.45)明显低于双操作孔组单操作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6.4%)、肺不张(3.8%)、支气管胸膜瘘(0%)并发症发生率与双操作孔患者无明显差异,而切口感染发生率(1.3%)明显小于双操作孔患者.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无差异的同时,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没有增加,是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选择治疗方式的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与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并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两组IL-6、IL-8、CRP、TNF-ɑ与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水平比较,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水平有所下降,以IgG下降较为明显,且实验组术后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且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TNF-α、CRP、IL-6、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TNF-α、CRP、IL-6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TNF-α、CRP、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观察组)与开胸手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2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急性期反应低,疗效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治疗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胸外科诊治的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予开胸术治疗(肺楔形切除术),观察组50例患者予单孔胸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死于呼吸衰竭。两组患者 SPN 性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治疗 SPN 的疗效明显,具有手术所需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且其创伤性小、操作安全可靠,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术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少、恢复快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