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在孤立性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施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niportal VATS)组21例,传统胸腔镜手术(conventional VATS)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比传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短(P<0.05),术后24h、72h疼痛程度减低(P<0.05),术中出血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庆淮  谭宁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824-3827
目的:进一步探索经肋间胸腔镜手术(intercostai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共100例,分成两组,胸腔镜组(简称I-VATS组)52例;常规开胸组(简称TH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的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的指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中,采用I-VATS微创技术治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根治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另选择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下手术,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法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镜组清扫(13.5±2.4)个,开胸组清扫(12.8±3.2)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胸腔镜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开胸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淋巴结系统清扫上的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无差异,远期生存率亦相似,但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等近期疗效的优势明显好于开胸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1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电视胸腔镜)60例和对照组(开胸手术)64例,分别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2例术中转开胸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胸引管留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临床疗效显著,但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比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物切除术后留置与不留置引流管的效果,将 2017 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进行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不额外增加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安全且可行,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周围型肺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患者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价值高,与传统三孔法术式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黄诚  周小昀  何嘉  李单青 《癌症进展》2018,16(6):702-704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定位技术在电视胸腔镜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治,但经常遇到术中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情况。本研究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ant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过程中的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术前先行三维CT定位,如SPN≤1.5 cm,或深达肺胸膜下2.0 cm,予行Hook-wire定位,术中先用器械间接触诊法,如失败改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S),用手指直接触诊法定位,术中定位成功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行SPN楔形切除术,术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本组23例完成了胸腔镜SPN的切除,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10例,VAMS 13例。结论电视胸腔镜SPN切除术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肺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应用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定量分析(IQQA-3D)图像分析系统指导下荧光反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肺腺癌单孔胸腔镜切除术患者,根据实际操作技术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IQQA-3D图像分析系统指导的荧光反染技术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胸管持续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缘宽度、交界线识别率、交界线呈现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管持续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手术切缘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的交界线识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交界线呈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  相似文献   

10.
叶菊花  时红云 《癌症进展》2016,14(6):559-56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应用VATS治疗的97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单操作孔VATS手术患者43例(单操作孔组),两操作孔VATS手术患者54例(两操作孔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等均低于两操作孔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是安全可行的,较两操作孔VATS可减少患者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肺切除术的多种类型肺转移瘤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VATS组与开胸组。VATS组手术方案为VATS,开胸组则进行传统开胸术。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死亡为止,观察2组患者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66.26±15.36)min、(57.65±14.30)ml、(2.62±0.68)d、(190.38±68.08)ml、(5.16±0.89)d,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分别为(53.20±10.65)min、(78.77±15.92)ml、(2.57±0.63)d、(266.55±49.02)ml、(6.13±1.07)d,其中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开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1.30%、56.52%、34.78%,开胸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2.00%、56.00%、36.00%,对照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85.00%、25.00%、5.00%。VATS组与开胸组3年、5年临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ATS治疗肺转移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患者3年、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联合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在ⅠA期肺癌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恶性SPN组(60例)和良性SPN组(3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病灶影像学特征,记录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ookwire定位操作和VATS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良恶性SPN病灶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左右肺分布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边界不规则、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内部钙化灶和肺上叶比例均高于良性SPN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okwire定位针首次定位成功率为98.94%(93/94),二次定位成功率为100%。术中发现定位针脱落2例(2.13%),VATS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为98.94%,1例因胸膜粘连严重转行微创开胸手术。VATS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20.75±8.22)min,术中出血量(26.58±9.43)ml,术后住院时间(5.45±2.16)d。定位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6/94)和4.26%(4/94)。结论CT三维重建联合Hookwire定位较好地解决了ⅠA期肺癌精准定位切除的问题,但也存在定位针脱落等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术中并发症.方法:选取NSCLC患者86例,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43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和个数、疼痛评分、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115.52±22.15) ml vs (205.62±28.21) ml]、痛疼评分[(4.49±1.21) vs (6.24±2.02)]、术后第一天引流量[(320±120.23) ml vs (541±150.91) ml]、下床活动时间[(1.23±0.76) d vs (2.38±0.71) d]及住院时间[(8.28±2.17) d vs (14.31±1.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45.62±27.26) min vs (142.12±32.41) min]、清扫淋巴结组数[(5.41±1.21) vs (6.02±0.98)]和清扫淋巴结个数[(14.26±2.18) vs (14.58±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是NSCLC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胸腔镜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行胸腔镜下和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MasaokaⅠ~Ⅲ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结果 121例胸腺瘤患者中大瘤体组术中出血量多,中转开胸例数多,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长、引流量较多,大瘤体组与小瘤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大瘤体患者中有26例行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短、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腔镜手术的早期患者中,大瘤体组和小瘤体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 Ⅲ期患者中腔镜组耗时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引流量多,腔镜组和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治疗MasaokaⅠ~Ⅱ期直径≥50 mm的胸腺瘤具有微创性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对于Masaoka Ⅲ期患者,腔镜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至100例7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ATS组)5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TPI组)50例。结果VATS组在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与TPI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d疼痛强度评分等方面与TP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较TPI组都低。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治疗老年肺癌较传统后外侧切口术有明显的优势,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常规开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早期肺癌手术患者118例,尊重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开胸组52例、胸腔镜组43例及机器人组23例。三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各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与站数也明显优于胸腔镜组(P<0.05),但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结论:除手术费用高昂,机器人辅助手术较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于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MVV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后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辅助小切口腔镜在肺癌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全腔镜组(n=79)及小切口组(n=10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炎症反应因子变化以及生存复发情况。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腔镜组并发症为13.9%,低于小切口组的26.9%(P<0.05);两组术后CRP、TNF-α、IL-6、IL-10均显著升高,小切口组CRP、TNF-α、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IL-6升高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时间(33.91±7.25)个月,两组1、2、3年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癌切除均可做到彻底淋巴结清扫,有效控制复发率及死亡率。而腔镜更具微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更低机体生物学应激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