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04月至2017年07月纵隔肿瘤患者91例,分为胸腔镜手术治疗组(VATS)42例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TH)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科行胸腔镜经剑突下和经侧胸入路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90例,其中,经剑突下28例,经侧胸6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的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无明显差异,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4),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比侧胸入路组低(P=0.014);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胸腔引流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9),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经侧胸入路组明显缩短(P<0.01)。经侧胸入路组1例术中中转开胸,术后2例发生肺膨胀不良,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1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均无30天内死亡和再住院。结论:胸腔镜辅助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胸外科采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9.3岁(31~61岁).病理类型为单纯胸腺瘤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4例,支气管囊肿2例,胸腺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完成了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术中操作时间107 min(75~150 min),术中出血量60 ml(30~180 ml),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9天(0~5天),术后住院时间4.7天(2~6天),13例患者均术后随访,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62例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5±57)min,术中出血量(227±153)ml,术后胸液总量(1595±1038)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2±3.1)d,术后住院天数(9.3±3.2)d,淋巴结清扫(4.1±1.3)组,人均(14.0±8.6)枚,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早期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P-VATS)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施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胸部肿瘤手术95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6.3±20.2岁。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中转开胸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95例胸部肿瘤手术中后纵隔肿瘤4例,前纵隔肿瘤7例,壁胸膜肿瘤4例,肺大疱9例,肺部良性肿瘤23例,肺癌48例,肺癌楔形切除40例,肺癌肺叶切除8例,肺癌楔形切除原因是高龄患者或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小,尤其是咳嗽时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时间(38.6±23.5)min,术中出血量(43.5±32.2)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8±2.1)d,术后住院时间为(6.5±3.3)d。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初期适用于较小的纵隔肿瘤及肺楔形切除术,熟练掌握后可应用于肺癌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操作孔胸腔镜进行操作。观察并分析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感及肺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指标分别为(18.8±4.59)ml和(1.29±0.24)分,对照组患者出血量、术后疼痛感指标为(29.8±5.36)ml和(2.62±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术后疼痛感轻、术后肺功能恢复快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庆淮  谭宁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824-3827
目的:进一步探索经肋间胸腔镜手术(intercostai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共100例,分成两组,胸腔镜组(简称I-VATS组)52例;常规开胸组(简称TH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的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的指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中,采用I-VATS微创技术治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体会。认为纵隔单发、无严重粘连的神经源性肿瘤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手术创伤小,术后呼吸、咳嗽、排痰好。术后购管拔除时间早,生活质量高,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此项技术应进一步熟练,扩大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对48例前上纵隔肿瘤行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术,其中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69±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mL,平均术后住院(8±1·5)d。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肿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8月,62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胸腔镜手术57例 ,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5例。其中肺叶切除32例,肺楔形切除21例,胸膜活检加肺固定术2例,纵隔肿瘤切除7例。平均手术时间 9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 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结论VATS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应用范围较高的胸外科新技术;完全性肺叶切除在一次性缝合材料的配合下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同的结果,但是手术经验仍需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性分析214例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或传统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胸腺肿瘤108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生殖细胞肿瘤26例,纵隔囊肿20例,间叶源性肿瘤15例,胸内异位组织肿瘤11例,淋巴瘤2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2例,膈肌恶性纤维性肿瘤1例。结果经胸腔镜术式组(n=84)与传统术式组(n=130)的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胸腔引流量[(677.68±102.26)mL vs (723.69±124.48)mL,P=0.005]和肿瘤最大径[(5.35±1.75)cm vs (8.61±3.91)cm,P=0.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经胸腔镜切除是重要可行的手术方式,对于体积较大或外侵状态复杂者传统开式手术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随着3D技术的发展,医学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已经进入3D时代。3D全高清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视觉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该研究旨在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10月使用KARL STORZ 3D胸腔镜系统完成胸腔镜手术96例,包括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3例,肺段切除术2例,肺楔形切除术10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7例,食管肿瘤切除术20例,贲门失弛缓症4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等数据。结果:9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30~237 min,其中肺局部切除术为30~120 min,平均为52 min;肺叶切除术为63~122 min,平均为75 min;纵隔手术为35~125 min,平均为77 min;食管手术为57~237 min,平均为189 min。术中出血量肺部手术为2~85 mL,平均为50 mL;纵隔手术为15~72 mL,平均为47 mL;食管手术为30~186 mL,平均为118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肺部手术为1~5 d,纵隔手术为1~3 d,食管手术为2~6 d。术后住院日肺部手术为2~10 d,平均为6.3 d;纵隔手术为3~6 d,平均为4.2 d;食管手术为4~19 d,平均为13.3 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或复发转移征象。结论:3D胸腔镜系统既保留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微创特点,又兼有高清立体视野下精细操作的优势,手术安全性增高;由于该系统恢复了类似开放手术的自然视觉优势,操作更容易,学习曲线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比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物切除术后留置与不留置引流管的效果,将 2017 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进行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胸腔镜纵隔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不额外增加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安全且可行,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剑突下入路和胸壁入路方式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对患者术后感染和疼痛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接受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6例,25例自剑突下入路(剑突组),31例自胸壁入路(胸壁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的情况,分别于术后1 d和7 d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5 羟色胺(5 HT)、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和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内,剑突组总感染率为160%(4/25),胸壁组为161%(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剑突组的5 HT、PGE2、ATCH水平显著低于胸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5 HT、PGE2、ATCH和NP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胸壁入路胸腔镜手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应激水平,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7月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20例患者的资料,手术先左侧卧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然后平卧位,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制作管状胃行左颈部机械吻合术。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胸开腹病例,胸腔镜手术时间(90±3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65±20)min,总手术时间(210±40)min。术中胸腔失血量60~200mL,平均110mL,术中腹腔失血量30~100mL,平均60mL,每例患者清扫胸部淋巴结8~15枚,平均11.2枚,清扫腹腔淋巴结6~12枚,平均8.4枚。术后胸腔引流量200~650mL,平均为350mL,术后进食时间6~8天,平均7.0天。术后住院时间11~14天,平均12.0天,术后病理诊断20例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后分期(T1-3N0-1M0),上下切缘阴性,无吻合口瘘,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随访6个月后恢复,术后3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予以内镜下扩张三次后治愈。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为2~10个月,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单孔与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统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的ⅠA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81例,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51例(对照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24h胸引量、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分别为(4.27±0.29)cm、(208.80±61.12)min、(92.33±73.75)mL、(15.62±5.12)个、(401.70±53.31)mL、(6.30±3.01)d、(19.03±5.85)d、13.33%,对照组分别为(3.86±0.23)cm、(184.30±51.36)min、(84.90±80.98)mL、(15.84±5.66)个、(398.00±52.73)mL、(6.10±3.25)d、(18.69±6.81)d、25.49%,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观察组(2.32±0.94)分,对照组为(4.18±0.95)分,观察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单孔胸腔镜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微创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纵隔肿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2例均完全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6例在单孔操作下完成,6例因游离困难加开副操作孔,手术时间30-1 1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30-200ml,平均100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2-4天,平均3天;术后住院时间5-8天,平均6.5天.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出血、气胸、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未有局部复发.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可达到双操作孔的手术效果,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单孔组:半俯卧位;三孔组:平卧位;两组均采用腔镜下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清扫淋巴结数目、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长度[(3.91±0.35)cm]显著短于三孔组[(6.50±0.84)cm](P<0.05);单孔组术后卧床时间[(5.88 ±1.55)天]、术后带管时间[(3.68±1.27)天]均显著短于三孔组[(7.27±3.11)天、(5.17 ±2.27)天](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单孔组(5.32±1.01)显著低于三孔组(6.08±1.07)(P<0.05).结论:半俯卧位下单孔L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肺癌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