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GM(1,1)模型是建立在灰色系统理论之上,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去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的和离散的未来时间序列,从而找出事物发展中蕴含的规律.本研究采用Matlab软件建立GM(1,1)数学模型对2005-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结直肠癌死亡情况进行描述,并预测未来3年结直肠癌死亡率,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万州区全部52个乡、镇和街道2005-2014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登记资料,根据结直肠癌死亡数据建立结直肠癌死亡率GM(1,1)灰色模型,并预测2015-2017年本地区结直肠癌的死亡率.结果 计算出本区结直肠癌死亡率GM(1,1)模型为X(t)=exp[119.902e0.016(t-1)-117.958],整体拟合平均误差为5.17%,后验差比值C=0.34,小误差概率P=1,模型精度为Ⅰ级(优).预测结直肠癌死亡率2015年为10.44/10万,2016年为10.86/10万,2017年为11.30/10万.结论 预测模型达到"优"等级,预测未来3年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居民食管癌流行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文用武汉市1990年~1997年食管癌的发病资料及1990年~1999年食管癌的死亡资料 ,对武汉市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 yt=(x1-u/a)e-a(t -1)+u/a分别预测了1998年~2004年食管癌的发病及2000年~2004年食管癌的死亡变化趋势 ,灰色模型预测方程为食管癌发病率y(t)=2834.71e3.59×10 -2825.54 ,食管癌的死亡率 y(t)= -858.41e-9.28×10 +866.82。经预测认为食管癌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 ,而死亡率呈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1-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预测2017-2021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基于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恶性肿瘤相关数据信息,分析纳入登记年报的登记点数量变化,利用Joinpoint 对数线性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分别对2011-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并对2017-2021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2011-2016年纳入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全国范围内的肿瘤登记点数量从140个增加到487个。2011-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中标率和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值分别为-0.86%(P<0.05)、-0.91%(P<0.05);死亡中标率和世标率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2.22%(P<0.05)、-2.19%(P<0.05)。2011-2016年各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7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93.27/105,死亡率为176.92/105。结论: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的高流行状态,肿瘤防控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老年人群应作为肿瘤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Joinpoint线性回归可用于研究趋势变化规律,灰色预测模型可对食管癌死亡率进行有效预测.本研究旨在将Joinpoint回归和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对铁岭市城市居民食管癌死亡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 对2007-01-01-2015-12-31铁岭市银州区和清河区食管癌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3.1划分年龄组和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铁岭市2007-2015年城市居民因食管癌死亡316例,年均粗死亡率7.95/10万(标化死亡率5.26/10万),年均粗死亡率男性(13.87/10万)高于女性(2.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9,P=0.003.Joinpoint显示全人群、45~74岁和≥75岁人群食管死亡率年度变化趋势不显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5%、-0.27%和1.51%.GM(1,1)预测2016-2019年全人群、45~74岁人群食管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75岁人群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铁岭市城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经GM(1,1)灰色模型预测呈上升趋势,应提高重视,开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颜雪  商娜  卫星  乔丽颖 《中国肿瘤》2024,33(3):214-222
摘 要:[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对其后5年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方法] 提取2016—2020年内蒙古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中15个肿瘤登记地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数据,按照性别和城乡分层,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粗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2016—2020年肝癌发病/死亡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2016—2020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粗发病率为37.97/10万,中标率为25.73/10万,世标率为26.00/10万;肝癌粗死亡率为31.52/10万,中标率为21.27/10万,世标率为21.58/10万。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前处于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并于80~84岁组达发病和死亡高峰。2016—2020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中标发病率(AAPC=-10.49%,P=0.070)和中标死亡率(AAPC=-7.99%,P=0.002)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年龄组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5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预计在2022年肝癌的死亡率将超过发病率。[结论] 2016—2020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和死亡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死亡率接近发病率。需加强肝癌的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以降低肝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6.
张敏  段朝晖  徐杰茹  陈磊 《中国肿瘤》2022,31(11):862-868
摘 要:[目的]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库,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并对202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提取GBD数据库中我国2000—2019年全年龄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进行趋势分析,基于R4.0.5软件建立GM(1,1)模型,对2020—2030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4.88%、4.87%,且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精度等级高,可以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持续上升。[结论]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未来可能持续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对胰腺癌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恶性肿瘤死亡趋势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以对庐江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预测为例,说明GM(1,1)模型的应用方法、条件及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利用庐江县1990~1999年恶性肿瘤死亡率数据所建的灰色数列GM(1,1)模型为:Χ^(1)(k+1)=3941.86e0.039k-3772.35。据此模型推得庐江县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23.46/10万、261.29/10万、305.52/10万、357.24/10万。这与庐江县2000年、2004年、2008年的恶性肿瘤实际死亡率204.93/10万、249.86/10万、291.17/10万相对比,其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6.18%,预测精度高,能达到预测要求。同时表明庐江县恶性肿瘤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用于恶性肿瘤死亡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尝试建立量化分级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5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92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并对20项指标进行评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出计算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的概率方程,根据模型进行概率预测,初步建立分级系统.结果 超声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为8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纵横比≥1、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内部显著低回声、内部低回声、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甲状腺包膜受侵、周旁淋巴结异常和弹性成像5分法评分>3分与诊断甲状腺癌结节有关.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模型为Z=Logit(P)=-3.367+1.122X1+1.170X2+1.401X3+1.170X4+1.195X5 +0.758X6+ 1.056X7+2.082X8+1.751X9+0.918X10,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公式Pus=1/[1+e-z],将Z代入,以Pus>0.50为界值,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4.1%,其中,预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准确率为92.2%,预测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69.4%.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甲状腺癌,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为0.865 ~0.913).Pus建立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4级分级系统中,1级的恶性率为0 ~16%,2级的恶性率为17% ~ 50%,3级的恶性率为51% ~70%,4级的恶性率为71% ~ 100%.结论 量化分级系统可使超声报告更加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可用于临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度.  相似文献   

9.
陈志丹  陈德杰  程瑾 《中国肿瘤》2016,25(6):433-437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甲状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初次手术切除的316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病例组,按性别、年龄、籍贯等因素匹配后,以同期住院的非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生活方式、家族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性别的甲状腺癌病例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44.4±8.8岁vs.46.9±9.4岁,P=0.047),男、女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均为30~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7.156)、肿瘤家族史(OR=8.917)、BMI增高(OR=2.221)、经常性摄入海产品(≥3次/周)(OR=3.377)、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OR=2.904)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发年龄为30~59岁;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BMI增高、经常性摄入海产品(≥3次/周)、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手术切除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ell carcinoma, BAC)的临床预测模型,探讨局限性切除在BAC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模型建立组研究对象来自1994年12月-200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经手术确诊且具备完整影像学资料的190例BAC患者.结合BAC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单纯型BAC的临床预测模型,并在2个前瞻性验证组的54例BAC患者中对本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对模型建立组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123例BAC患者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纯型BAC的临床预测模型为:logit(P)=8.181-(2.068×GGO结节征)-(1.240×胸膜牵曳征)-(1.273×肿瘤分叶征)-(1.000×肿瘤最大径).P≥0.220可作为单纯型BAC的临床预测指标.肺叶切除或局限性切除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P=0.630)不会影响BAC的预后.组织学类型(P=0.050)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推荐的TNM新分期(P=0.01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0.220可作为单纯型BAC的临床预测指标,可为接受局限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参与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参与炎症、免疫、增殖、转移和自噬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探究HMGB1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功能及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空芯针穿刺活检物中的HMGB1水平,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相关指标IL-10、TGF-β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 、CD4 + 、CD8 + 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按照95% CI下限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水平组(HMGB1> 22.98 ng/mL)和低水平组(HMGB1≤22.98 ng/mL)。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程结束后,根据Miller-Payne病理学反应性分级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分析HMGB1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结果:HMGB1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相关(P < 0.05);HMGB1与Treg相关指标IL-10、TGF-β显著相关(r=0.734,P < 0.001;r=0.686,P < 0.001);HMGB1高水平组CD4 + T细胞/CD3 + T细胞低于低水平组,CD8 + T细胞/CD3 + T细胞高于低水平组(P < 0.05);高水平HMGB1患者术后疗效差。结论:HMGB1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并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1—2018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生存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沈阳市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中2011—2018年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随访数据,计算粗发病率、标化率、累积发病率(0~74岁)、截缩发病率(35~64岁)和生存率及发病、生存顺位等指标;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EdererⅡ法计算期望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Joinpoint 3.5.3软件计算发病率和生存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SPSS23.0统计软件对恶性肿瘤男女发病率及生存率进行χ 2检验。结果 2011—2018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64.70/10万,中标率190.00/10万,世标率185.63/10万,累积率(0~74岁)21.17%,截缩率(35~64岁)为311.66/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膀胱癌;女性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8年间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 P=0.67),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χ 2=201.63, P<0.05)。2011—2015年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40.49%,相对生存率为47.84%;男性生存率前5位依次为甲状腺癌、肾癌、膀胱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为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5年间观察生存率呈上升趋势(APC%=7.41, P=0.04),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χ 2=187.62, P<0.05)。结论 2011—2018年沈阳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生存率低于女性;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顺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及时间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肺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3—2017年肺癌的发病(死亡)率、中标发病(死亡)率,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结果 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率为63.4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为36.14/10万。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78.08/10万)高于女性(49.04/10万);农村地区肺癌发病率(65.54/10万)高于城市地区(58.20/10万)。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死亡率为57.02/10万,中标率为32.53/10万。其中男性肺癌死亡率(69.92/10万)高于女性(44.40/10万);农村地区肺癌死亡率(60.68/10万)高于城市地区(48.02/10万)。55岁~年龄组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5.0%, t=-5.1, P<0.05),70~年龄组肺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9%, t=-5.0, P<0.05)。结论 黑龙江省是肺癌高发地区,肺癌严重威胁本省居民健康,必须针对本省肺癌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加强肺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在调节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状态与效应细胞CD8 + T淋巴细胞的关系尚不清楚,探讨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344例HCC患者的病理样本,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中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分析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参数、PD-L1的表达、CD8 + 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CD8 + PD-1 + 双阳性T淋巴细胞密度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1阳性信号定位于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中。PD-1的高表达率为43.9%,其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09)、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P<0.00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的表达(P<0.001)及肿瘤浸润CD8 + T淋巴细胞密度(P=0.003)有关,并且PD-1高表达是评估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的独立危险因子(OS:HR=1.654,P=0.010;DFS:HR=2.518,P<0.001)。另外,高密度肿瘤浸润CD8 + PD-1 + 双阳性T淋巴细胞组较低密度组OS和DFS更差(P均<0.001)。结论:PD-1在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潜在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5.
根据磁县肿瘤登记处数据,分析1988年-2007年食管癌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截取1988年-2007年发病数据库ICD编码C15.0~C15.9和C16.0~C16.9,采用y=α+βχ+ε线性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食管癌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男女合计总发病APC=-1.15%,P=0.002;女性APC=-1.47%,P=0.008;男性APC=-0.94%,P=0.119。胃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男女合计总体胃癌APC=1.3%,男性APC=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APC=1.3%,P=0.083。亚部位分析贲门癌发病上升最为明显,占胃癌发病总数的40.0%,男女合计总发病APC=8.07%。其中女性6.51%,男性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贲门癌2个解剖部位肿瘤合并分析,发病趋势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县近20年贲门癌发病增长最快,而食管癌发病下降,胃癌发病的上升与ICD编码规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大鼠右侧臀部皮下一次性注射100 mg/kg DMBA建立乳腺癌模型。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4和8 mL/(kg·d)干酪乳杆菌(1×108 CFU/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5 mL/(kg·d)大豆油灌胃。每天1次,持续16周后处死大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及脏器,计算各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抑瘤率及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2、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肿瘤发生,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均有肿瘤发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组大鼠肿瘤潜伏期延长,肿瘤发生率和平均瘤质量降低(P均 < 0.05);抑瘤率达到41.2%;且该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 < 0.05);TCRαβ+CD161a+NK细胞百分比、CD3+CD8+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 < 0.05);血中CD3+Foxp3+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 < 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降低,而IL-6、IL-12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IL-4、IL-10浓度显著增高,IL-6、IL-12浓度显著降低(P均 < 0.05);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中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 < 0.05)。结论:干酪乳杆菌对乳腺癌大鼠肿瘤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酪乳杆菌调节CD4+、CD8+T细胞、NK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替吉奥同期IMRT中,替吉奥的MTD和DLT。方法 入组标准为接受R0或R1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TxN1~3M0期近端或远端胃腺癌患者。术后放疗采用IMRT,R0术后总剂量45 Gy分25/次5周完成,R1术后在45 Gy基础上对吻合口进行局部加量10.8 Gy分6次。替吉奥剂量水平分6级,分别为Ⅰ级30 mg/(m2·d)(6例)、Ⅱ级40 mg/(m2·d)(3例)、Ⅲ级50 mg/(m2·d)(6例)、Ⅳ级60 mg/(m2·d)(3例)、Ⅴ级70 mg/(m2·d)(3例)和Ⅵ级80 mg/(m2·d)(6例),于放疗日分2次口服。结果 2010—2013年共 27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 54岁(29~65岁),男 23例。最常见 1~3级不良反应是恶心(85%)、食欲下降(85%)、白细胞减少(85%)、乏力(70%)和血小板减少(52%)。3级不良反应 4例中 2例为白细胞减少、2例为DLT (3级恶心和食欲下降,Ⅰ级;3级血小板下降,Ⅲ级)。在最高80 mg/(m2·d)水平入组 6例患者均未出现DLT后研究结束。结论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替吉奥同期IMRT,替吉奥的MTD为80 mg/(m2·d),于放疗日分2次口服。该剂量被推荐为以后Ⅱ、Ⅲ期研究的剂量水平。DLT为恶心、食欲下降和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期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最低值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分析2015—2019年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CCRT治疗的 ⅠB1-Ⅳ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共入组 87例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CRT期间预测OS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最低值(ANCn)及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值(ALCn)的分界值。CCRT期间ANCn>2.14×109/L (11例)比≤2.14×109/L (76例)患者 2年OS率低(54.5%∶88.9%,P=0.035);ALCn≤0.2×109/L (38例)比ALCn>0.2×109/L (49例)患者 2年OS率低(75.3%∶90.8%,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ANCn、ALCn、同期化疗周期数、平均身体放射剂量与OS相关(HR分别为4.487、5.814、0.204、1.296,95%CI分别为 1.404~14.344、1.822~18.554、0.060~0.696、1.125~1.493,P值分别为0.011、0.003、0.011、<0.001)。CCRT前ANC>5.19×109/L更易出现ANCn>2.14×109/L,CCRT前ALC<2.05×109/L更易出现ALCn≤0.2×109/L。结论 CCRT期间ANCn及ALCn具有不同的预后作用及影响因素,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常规,根据其变化情况优化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为该县科学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简称中标发病/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发病率/死亡率),分析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所致的疾病负担情况。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共报告新发病例数11 536例,粗发病率为219.6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80.25/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数6 970例,粗死亡率为132.7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3.44/10万。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变化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9.88%,t=2.11,P=0.125);粗死亡率由2014年的103.08/10万增长至2018年的149.35/10万,平均每年增长10.83%(AAPC=10.83%,t=4.03,P=0.027)。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依次为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脑瘤和甲状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1.33%。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咽癌、子宫颈癌、食管癌、脑瘤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11%。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造成的DALYs共计108 848.61人年,DALYs率为2 072.40/10万人年。恶性肿瘤DALYs率从2014年的1 637.17/10万人年增长至2018年的2 366.51/10万人年,平均每年增长10.87%(AAPC=10.87%,t=4.72,P=0.018)。DALYs率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子宫颈癌、脑瘤、白血病和子宫体癌。结论 2014—2018年广西宾阳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较高,死亡率和DALYs率呈较快增长趋势。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和子宫颈癌等是广西宾阳县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 审核整理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死亡)例数、发病(死亡)率、构成比、中标率、世标率等,分析年龄别发病、死亡情况,并通过Joint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甘肃省2009—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报告发病1 087例,发病率为2.87/10万,中标率为2.51/10万;死亡率为0.86/10万,中标率0.8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009—2015年甲状腺癌中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10.6%,t=2.4,P=0.10;APC=7.0%,t=1.3,P=0.30),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9—2015年甘肃省甲状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较高水平,城市50岁以上女性是甲状腺癌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