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俊  李芝  甄福喜  张憬  骆金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03-15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营养管放置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手术组51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放置营养管, 其中鼻肠管497例, 空肠造瘘16例。术后24 h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 并辅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 至全量EN后停PN支持。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 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鼻肠管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空肠造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肠造瘘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鼻肠管组患者(P < 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中有效放置鼻肠管及早期应用EN为食管癌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晓燕  鲁铭  田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10-15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通过经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 其中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 80例患者行全静脉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10天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静脉营养组(P < 0.05);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静脉营养组。  结论  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全肠外营养进行比较。方法 102例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组(TPN组)51例,术前、术后第8天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肝功能,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行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结论术后EEN可成为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3例,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23例和全肠内营养组(TEN)50例。TPN组给予静脉营养治疗,TEN组给予经鼻饲管(经鼻至空肠起始位置)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道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后体重丢失、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EN组体重丢失幅度小于TPN组;TEN组术后72h、术后120h血清白蛋白均短于TPN组,TEN组术后120h淋巴细胞数高于TPN组;T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T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而言,肠内营养的疗效总体优于肠外营养,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258例。其中高PNI患者157例,低PNI患者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结果  低PNI组患者的TNM分期较晚,肿瘤直径 > 3 cm、有吸烟史、饮酒史和血清白蛋白值低的患者较多(P < 0.05)。高PNI组总并发症(28.0% vs. 40.6%)、肺部并发症(7.6% vs. 16.8%)和吻合口瘘发生率(4.5% vs. 40.9%)低于低PNI组(P < 0.05)。高PNI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和5年生存率均优于低PNI组(87.3%,71.3%,50.3% vs. 76.2%,56.4%,32.7%,P <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NI水平与生存率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术前PNI可用于判断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施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otal endoscopy Mckeown esophagectomy,TEME),42例施行胸腔镜联合上腹、左颈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tomy Mckeown esophagectomy,TLME)。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ASA分级、术前TNM分期及术前合并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TEME组的腹部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级均较TLME组患者低(P < 0.05),住院总费用稍高于TLME组(P < 0.05)。两组患者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术后TNM分期、腹部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的枚数及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TEME组术后总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TEME组的微小并发症中肺炎、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较TLME组低(P < 0.05),重大并发症中肺炎的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  结论  TE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腔镜术后不同营养途径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腔镜手术的310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管102例, 空肠造瘘98例, 术后早期进食11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 术后第4天血清白蛋白、体重; 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鼻胃减压管拔除后咽喉不适、造瘘口渗液感染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3组均无住院死亡。鼻十二指肠管组与空肠造瘘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而早期进食组较这两组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急性胃扩张及胃排空障碍, 在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十二指肠管组在鼻胃减压管拔除后咽喉部不适高于空肠造瘘组, 术后有11%的患者自行拔管。空肠造瘘组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造瘘口渗液, 其中有1例较严重者予拔除造瘘管, 有5例患者出现不全肠梗阻。  结论  早期经口进食是食管癌腔镜术后较适宜的营养途径, 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 减少手术带来的应激,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促进加速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患者各70例, 其中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5天给予肠内营养剂, 观察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 及血液中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及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较, 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 以及免疫相关指标,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欲条件反射刺激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术 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 年 2 月 ~12 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70 例 ( 结肠癌42 例,直肠癌28 例 ),随机分为刺激食欲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E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通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66 例患者 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 例,对照组32 例。试验组术后EEN 的耐受性较对照组有改善(恶心、呕吐、腹胀、使用 促胃肠动力药物、胃管重置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普通饮食恢复时间(5.0±1.0d vs 6.4±1.9d)、 术后住院时间(7.0±2.0d vs 8.0±1.8d)缩短(P < 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食欲条件反 射刺激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EEN 的耐受性,缩短普通饮食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 一组简单、易行、经济的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郝荣  赵子伟  尚宾  李睿  殷红专  苏琪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9):1430-143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短期生命质量。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肛门病外科年龄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资料, 依据调查表及生命质量测定核心量表(QLQ-C30)中文第三版, 共收集132例完整资料, 分为腔镜组(LR组)54例, 开腹组(OR组)78例, 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R组患者排气、进食、镇痛药使用、SIRS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R组(P < 0.01), LR组留置尿管时间及切口感染少于OR组(P < 0.05)、两组肿瘤下切缘距离、吻合口瘘、肠梗阻、尿潴留、术后转移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术后2周在5个功能领域、1个症状领域(疼痛)、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和4个单一领域(气促、食欲丧失、失眠、经济困难)对比, LR组优于OR组(P < 0.05)。4周后认知功能、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失眠领域比较, LR组与O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使老年患者短期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食管癌疫苗在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从食管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中提取其可溶性抗原成分和超抗原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对食管癌术后328例患者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组),并以常规治疗3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临床应用效果和5年随访结果。  结果  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49.71%(173/328),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20.55% (67/3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女性生存率为51.22% (84/164),男性生存率为45.12% (74/164),女性生存率显著高于男性(P < 0.05)。观察组中低分化患者的生存率(61.90%)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生存率(4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低分化患者生存率(10.75%)显著低于高分化患者的生存率(3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疫苗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复发和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特别是对女性患者和恶性程度高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病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均行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病程MDT营养干预,统计患者BMI、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PG-SGA评分、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实验组(86.3%vs.70%)明显升高;放疗后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较放疗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先下降后上升,而实验组较平稳或逐渐上升;对照组放疗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较实验组明显,且WBC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B、PA、TP、BMI放疗后升高(P<0.05),2级以上急性黏膜反应(13.3%)、骨髓抑制(26.3%)发生率低(P<0.05),生活质量好(P<0.05),且总治疗时间[(41.97±2.59)d]短(P<0.05)。结论:全病程MDT营养管理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治疗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生活质量指标、远期生活质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和症状子量表包括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以及吞咽困难、进食、反流、疼痛、咽口水、梗阻、口干、食欲减退、咳嗽、言语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远期生活质量吻合口瘘、反流、胸胃综合征、胃瘫、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8.2%、15.38%、10.26%、12.82%、12.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97%、35.9%、30.77%、35.9%、46.15%,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清扫淋巴结数、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并发症低,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王寅雪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0):1036-1039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DD组)。S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DS组为地佐辛0.4 mg/kg+舒芬太尼1.25 μg/kg;DF组为地佐辛0.4 mg/kg+氟比洛芬酯200 mg;DD组为地佐辛0.4 mg/kg+右美托咪定1 μg/kg。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天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enia scale,AIS)和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DF、DD组在术后第1、2天AIS评分明显升高(P<0.05),DF、DD组在术后3天内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未见发生(P<0.05)。  结论  地佐辛可联合多种药物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在镇痛效果上与强阿片类药无异,但联合氟比洛芬酯或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早期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食管术后患者的营养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胸骨后径路胃造瘘进行术后营养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27例食管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胸骨后胃造瘘, 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  结果  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肠梗阻, 无一例因造瘘管出现皮下感染, 无一例出现造瘘管脱落。  结论  对于胸骨后径路食管重建患者而言, 术中进行胃造瘘解决术后营养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