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 401 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PTMC 男女性别比约1:3.4,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χ2= 14.587,P < 0.01)、性别(χ2= 21.636,P < 0.01)、原发灶数目(χ2= 35.505,P < 0.01)、肿瘤最大直径(χ2= 58.868,P < 0.01)、肿瘤位置(χ2= 8.385,P < 0.05)及被膜外/ 腺外侵犯(χ2= 26.481,P < 0.01)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处于甲状腺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 45岁、肿瘤直径> 6 mm、被膜外/ 腺外侵犯及双侧多发癌灶为PTMC 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备男性、年龄< 45岁、肿瘤直径> 6 mm、腺外侵犯及双侧甲状腺受累等特征的PTMC 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转移至中央区,其次为颈侧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Ⅲ区和Ⅳ区转移率相当,且明显高于Ⅱ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年龄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年龄<45岁的男性患者、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表现为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疑跳跃性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3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MC患者中有和无淋巴结转移、不同转移区域、不同肿瘤直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MC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92例(35.89%),非淋巴结转移组343例(64.11%),两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双侧分布、直径>0.5 cm、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组147例(76.5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组45例(23.44%),与CLNM组比较:LLNM组癌灶多发、双侧分布、合并HT比例升高,BRAF基因突变率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0.5 cm组187例(34.95%),直径>0.5 cm组348例(65.05%),与直径≤0.5 cm组比较:直径>0.5 cm组癌灶多发、双侧分布、合并LNM、包膜外侵犯、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直径>0.5 cm、合并HT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直径>0.5 cm、合并HT是PTM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加PTMC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PTMC患者(114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SWE检查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病灶内钙化类型、病灶增强水平、峰值强度(PI)及弹性模量平均值(Eavg)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病灶内微钙化、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CLNM风险更高(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2.3%)及准确度(73.9%)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微钙化、CEUS呈等或高增强可以独立预测CLNM,而术前BRAF基因突变结果并不能作为预测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临床资料和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术前评估PTMC患者CLNM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预测效能,能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多个淋巴结转移(>5枚)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的cN0 PTMC患者1 268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99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因素。  结果  1 268例患者中共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2.8%),多个淋巴结转移43例(3.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男性(42.22% vs. 30.26%,P < 0.01)、年龄 < 40岁( < 40岁为48.39%,40~59岁为27.62%,年龄≥60岁为22.45%,P < 0.03)、多发病灶(41.00% vs. 29.03%,P < 0.01)、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44% vs. 20.62%,P < 0.01)、肿瘤直径>0.5 cm(35.77% vs. 23.05%,P < 0.01)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1.516,P < 0.001)、多发病灶(OR=1.743,P < 0.001)、肿瘤直径>0.5 cm(OR=1.788,P < 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较大患者(40~59岁OR=0.388;60岁及以上OR=0.301,P < 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72,P < 0.001)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多个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2.383,P=0.002)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则是保护性因素(OR=0.270,P < 0.001)。  结论  cN0 PTMC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但是多个淋巴结转移少见,男性、年龄 < 40岁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多个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者56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越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P﹤0.05),病灶位于峡部或肿瘤侵犯包膜的患者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 P﹤0.05)。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结节数目与是否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大小、病灶位置及是否侵犯包膜是辅助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伴有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 83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835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4.88%(1 007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22%(37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100.00 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130.70 μg/L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100.00 IU/mL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P < 0.05)。此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anti-TPO>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Tg>130.70 μg/L、中央区淋结转移者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anti-TPO>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超声征象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治疗的968例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综合多个超声征象评估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 超声术前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20.2%、83.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4.1%、88.7%。男性、<45岁、直径>1.0cm和伴钙化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45岁、结节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及A/T≥1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和A/T≥1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评价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12(P<0.01)。 [结论] 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超声特点,多参数预测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术前评估淋巴结情况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 :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  结论  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超声声像特征,寻找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总结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提高单灶PTC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用以指导临床对单灶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的甲状腺癌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单灶PTC的95个病例,分析病灶的超声声像特征,并探讨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肿瘤所在长轴方位与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位于侧叶下部的肿瘤可局限于下极周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少部分并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上中部区域的肿瘤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则多数为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合并中央区上极周围淋巴结转移,只是中央区淋巴结术前超声发现率较低。不同肿瘤大小的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模型预测术前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发现,当肿瘤大小取最大直径,ROC曲线Cut-off值为9,即肿瘤最大直径>9mm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单灶PTC淋巴结转移规律,当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增加了超声医师提示可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有望提高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对单灶PTC在超声声像图上中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临床可以考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8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患侧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39例,其中11例同期行对侧叶部分切除术;接受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2例。5例同期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27例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44.3%),5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8.2%)。年龄<45岁、多灶性病变、肿瘤位置跨越或接近中线、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mm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7%、60.7%、66.7%和53.8%。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灵敏度较高,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Despite the majority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patients having an excellentprognosis,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re comm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and the predictive risk factors for occult central compartme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 in PTMC patients.Materials and Methods: 178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cN0) PTMC undergoing prophylactic centralcompartment neck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 2010 were enrolled.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CLNM an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tumor size, tumor number, tumorlocation, extracapsular spread (ECS), and coexistance of 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 was analyzed. Results:Occult CLNM was observed in 41% (73/178) of PTMC pati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 gender,tumor size (≥6mm) and ECS we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predictive of CLNM in PTMC patients. Conclusions:Male gender, tumor size (≥6mm) and ECS were risk factors of CLNM. We recommend a prophylactic centrallymph node dissection (CLND)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TMC patients with such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一些危险因素明显相关,如年龄≤45岁、BRAF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过度表达、癌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双侧病灶、病灶侵犯甲状腺包膜等.这些高危因素参与疾病的进程,并且相互影响.对高危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指导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 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 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2.02%(332 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5%(71例)。男性、年龄≤ 45岁、肿瘤直径> 5 mm、多灶性、双发性、侵犯包膜和甲状腺外局部侵犯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 男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 超诊断阳性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随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侧颈转移率也随之增高(P < 0.05)。 高分辨率B 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 、81.48% 。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高分辨率B 超对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只行根治性手术而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432例行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用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 43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有84例患者出现转移,阳性率19.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 cm、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质浸润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1.98(95%CI:1.17~3.34)、2.64(95%CI: 1.28~5.44)、4.77(95%CI: 2.60~8.75)。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的准确度为0.687。结论 基于肿瘤最大径>3 cm、宫旁浸润和淋巴血管间质浸润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指导只行根治性手术而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而确定早期肺腺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选取2018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肺癌根治术且肿瘤直径≤30 mm的肺腺癌患者共30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淋巴结转移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