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根据ERCC1、TUBB3、TYMS基因mRNA表达水平选择Docetaxel、DDP、5-FU组成相应的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进行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评价。   方法   前瞻性纳入于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初治的晚期胃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组:研究组(60例):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胃癌组织ERCC1、TUBB3、TYMS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药物Docetaxel、DDP、5-FU组成相应敏感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化疗;对照组(60例):予以DCF方案化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及中位生存时间(mOS)。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 %、5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两组mTTP分别为10个月和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两组mOS为13.7个月和1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间不良反应相似,但对照组不良反应Ⅲ°~Ⅳ°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晚期胃癌根据ERCC1、TUBB3、TYMS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选择药物Docetaxel、DDP、5-FU组成相应敏感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疗效非劣性、不良反应降低,且改善mO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胸苷酸合成酶(TYMS)mRNA 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 XP 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54例进展期 AEGJ 患者均行 XP 方案化疗,并评价疗效。用分支 DNA -液相芯片技术检测 TUBB3、TYMS mRNA 的表达情况,分析各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8.15%。TUBB3、TYMS mRNA 的低表达率分别18.52%%和25.93%;TUBB3、TYMS mRNA 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结论 TUBB3、TYMS mRNA 低表达是 XP 方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为 AEGJ 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a-III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化疗组和标准化疗组,个体化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化疗方案(CF/DCF/TC方案)进行化疗,标准组应用C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长期随访,统计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7%、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总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及三年生存率为分别为90.57%,72.45%和59.77%。生存曲线分析提示:0项基因阳性组预后最佳(P<0.05),而1项、2项和3项基因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化化疗组的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疗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中ERCC1、TYMS、TUBB3表达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其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O%(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CC1、RRM1基因蛋门表达对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RRM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生存分析曲线分析其对生俘预后的影响。结果ERCCl、RRMl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珲类型和TNM分期等莘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中,Ⅰa期ERCCl、RRM1阳性表达组生存预后较好,提示两种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在18期患者中是一种保护因素。存IhⅢa期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组可以从含铂化疗方案中获益,可获得生存优势;RRMI表达阴性组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敏感,可获得较长的生存优势。在Ⅰ~Ⅲa期患者中ERCC1与RRM1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I及RRM1蛋白表达可以预测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使患者从个体化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Ⅲ型β-微管蛋白(TUBB3)和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紫杉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55例未经化疗的不能手术的转移性或复发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一线治疗均采用铂类联合紫杉类双药化疗方案,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归为敏感组,疾病稳定的患者归为次敏感组,疾病进展的患者归为耐药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组TUBB3和MAPT的mRNA水平,分析NSCLC组织中TUBB3和MAPT mRNA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TUBB3和MAPT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在55例NSCLC组织中,TUBB3和MAPT mRNA在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者蛋白均定位在细胞质内。敏感组、次敏感组及耐药组的TUBB3 mRNA水平分别为0.12±0.13、0.17±0.24和0.51±0.19,MAPT mRNA水平分别为0.09±0.05、0.14±0.09和0.46±0.2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4/18)、20.00%(5/20)和70.59%(12/17),MAP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18)、25.00%(4/20)和52.94%(9/17);耐药组的TUBB3和MAPT mRNA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且敏感组和次敏感组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BB3和MAPT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219,P=0.047)。 结论 TUBB3和MAP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高表达者提示对紫杉类药物耐药,联合检测TUBB3和MAPT可能对紫杉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TUBB3编码的β-tubulin-Ⅲ(3型B微管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逆转录一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R.CCI和TUBB3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与ERCC1,TUBB3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均呈高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8.21%(22/78)和29.49%(23/78)。单因素分析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高表达患者中仅与残余肿物大小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49,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存在不同水平的ERCC1和TUBB3基因mRNA,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残余肿物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S)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P=0.419)、p53(P=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0.029,95%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KRAS基因突变与核苷酸还原酶亚基M1(RRM1)、Ⅲ型β微管蛋白(TUBB3)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NSCLC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手术中从肿瘤中心切取。使用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69例NSCLC组织样本中,28例为EGFR基因突变(40.6%,28/69),13例为KRAS基因突变(18.8%,13/69),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P=0.005)、病理类型(P=0.036)、吸烟史(P=0.029)相关。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P=0.007)。TUBB3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相关(P=0.008),RRM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与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RRM1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突变型患者TUBB3 mRNA表达水平比KRAS野生型患者高(P<0.05)。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对评估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及抗微管类药物的疗效有重要意义,尤其在KRAS突变型NSCLC患者中,抗微管类化疗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这有利于指导化疗药物方案的制定,促进NSCLC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TUBB3基因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化疗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7例,检测患者肿瘤标本TUBB3 mRNA表达量,分析TUBB3mRNA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 [结果] TUBB3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转移部位、Ki67指数及P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学分级相关。TUBB3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疗效关系密切,低表达者疗效好。Logistic分析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与腋窝转移状态、Ki67及TUBB3 mRNA表达相关。[结论] TUBB3基因有望成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移淋巴结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ationgroupl,ERCCl)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96例通过淋巴结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NSCLC的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38例,选择含铂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化疗;个体化治疗组58例,根据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RCCl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分析比较两个治疗组的化疗效果,以Kaplan—Meier法分析两个治疗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在患者转移淋巴结中ERCC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1.7%。个体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8.6%和34.2%(m0.019),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7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e=-0.039)。结论检测淋巴结中ERCCl蛋白的表达以指导NSCLC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0%(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UBB3(Ⅲ型β微管蛋白3)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UBB3蛋白的表达,分析TUBB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TUBB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率6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4%(P<0.05)。TUBB3蛋白在Ⅲ期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在高分化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食管癌(P<0.05)。TUBB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UBB3蛋白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其检测有助于食管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食管鳞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97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河后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顺铂加5~氟脲嘧啶)和单纯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分析肿瘤淋巴细胞浸润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斯的关系。结果:辅助化疗组2年、5年生存率(74.03%,26.9%)低于单纯手术组(82.02%、49.6%,P〈0.05_。辅助化疗组生存期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炎细胞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率和TNM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4例乳腺癌患者首先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CK-20 mRNA为阳性表达,给予CE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检测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评价化疗对肿瘤的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14例(31.8%)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表达转为阴性,21例(47.7%)表达下降,9例(20.5%)未见明显变化,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化疗疗效临床完全缓解3例(6.8%),部分缓解34例(77.3%),疾病稳定7例(15.9%),无疾病进展病例;CK-20表达下降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r=0.942。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化疗疗效判定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3-tubulin-III)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入选35例NSCLC患者,随机分入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PDD)或卡铂(CBP)组成NP方案化疗组和吉西他滨(GEM)联合PDD或CBP组成GP方案组,观察两组对化疗的反应;同时以RT—PCR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β-tubulin-III mRNA的表达,以Westernblot检测β—tubulin-III蛋白的含量。结果:NP组19例,GP组16例,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对化疗总的有效率相似,在NP组内,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tubulin.III mRNA测量值为4.8±1.9,而无效患者为15.8±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患者β-tubulin.III蛋白的测量值为3.7±1.5,无效患者为13.5±6.2(P〈0.01)。GP组7例无效,9例有效,有效与无效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III mRNA和β-tubulin-III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III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β—tubulin-Ⅲ基因高表达,提示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低,宜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恩度(YH-16)联合多西紫杉醇(DOC)和顺铂(DDP)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16例接受DOC/DDP方案化疗,11例接受YH-16/DOC/DDP方案化疗。DOC/DDP组:DOC 60mg/m2 d1 1小时内静脉输注,DDP 30mg/m2 d1~3 2小时静脉输注,21天为一周期;YH-16/DOC/DDP组:DOC/DDP用法同上,YH 16 7.5 mg/m2 d1~14 3~4小时静脉输注,21天为一周期。每化疗2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每1周期后根据CTCAE3.0进行不良反应分级。结果 DOC/DDP组,PR 6例(37.5%),总有效率37.5%(CR+PR);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142天,中位生存时间(OS)310.5天。YH 16/DOC/DDP组CR 1例(9%),PR 4例(36.4%),总有效率45.4%(CR+PR);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210天,中位生存时间(OS)371天。两组比较TTP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OC/DDP组和YH 16/DOC/DDP组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44% vs. 45%),中性粒细胞减少(38% vs. 2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6% vs. 9%);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的恶心呕吐,其发生率分别为50%和45%。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不延长TTP及OS。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分子标志物在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抗微管类药物靶点TUBB3(tubulin, beta 3 class III)/STMN1(stathmin 1)基因表达水平与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ARF(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PI3K(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为NSCLC预后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6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TUBB3、STMN1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BRAF、PI3K基因突变,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抗微管靶点TUBB3和STMN1存在很强的共表达性,TUBB3基因高表达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06)。EGFR E21突变与TUBB3存在负相关关系:EGFR E21无突变时TUBB3趋向于高表达(P=0.004,6)。KRAS E2突变与STMN1存在正相关关系:KRAS E2突变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38,6)。结论抗微管耐药相关因子TUBB3和STMN1与EGFR通路的关键因子突变相关,提示了EGFR突变和KARS突变是调控TUBB3/STMN1表达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化疗药物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单位(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mRNA定量检测方法,检测21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标本中ERCC1、RRM1和BRCA1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状况与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2)ERCC1mRNA低表达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50.0%)高于ERCCl mRNA高表达患者(9.1%,P<0.05)。(3)RRM1 mRNA低表达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41.7%)高于RRM1 mRNA高表达患者(0,P<0.05)。(4)BRCA1 mRNA低表达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69.2%)高于BRCAl mRNA高表达患者(25.0%,P<0.05)。结论 ERCCl、RRM1和BRCA1mRNA表达水平,对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Kiss-1 mRNA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62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62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每例食管组织中RhoC mRNA、Kiss-1 mRNA 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 软件行χ2检验及Spearman 相关分析进行相关统计。结果:RhoCmRNA 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0% 、80.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3,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 mR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为9.520、4.478、3.898,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1.6% 95.2%(χ2=30.102,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 、61.9%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食管鳞癌组织的Kiss-1 mRNA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58、1.241,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与Kiss-1 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 =-0.311,P<0.05)。 结论:RhoC mRNA高表达和Kiss-1 mRNA 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望作为判断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