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童颅咽管瘤手术病例56例。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8例(50%)、经额下入路14例(25%)、经前额纵裂入路6例(10.7%),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5例(8.9%),皮层造瘘入路3例(5.3%)。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8例(67.9%)、大部切除17例(30.4%),围手术期死亡1例(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影响颅咽管瘤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的常用手术间隙和下丘脑的保护方法.方法:3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1.8岁.其中30例经翼点入路,6例经纵裂终板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86.1%),次全切除5例(13.9%).术后出现多饮多尿33例,血钠紊乱32例.1例死于肺栓塞.术后随访1年~4年,31例全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练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注意对下丘脑和穿通动脉的保护,能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儿童颅咽管瘤是好发于鞍区的良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选择适当的入路既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避免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结构损伤,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选择27例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7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27例中肿瘤镜下全切2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经额硬膜下入路18例,经翼点入路4例,经蝶入路切除3例,经半球间-纵裂入路2例。24例获随访2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者21例,生活需照顾者2例,死亡1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额下入路能提供鞍上大颅咽管瘤手术切除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颅咽管瘤手术病例4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下丘脑功能障碍、尿崩症。分别采用经翼点20例(43.5%)、经额下12例(26.1%)、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3例(6.5%),经前额纵裂入路5例(10.9%),经额叶皮层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2例(4.3%)、翼点联合侧脑室室间孔入路4例(8.6%)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1例(67.4%)、大部切除15例(32.6%),围手术期死亡1例(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对下丘脑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61.9%),次全切除4例(19.1%),大部分切除4例(19.1%)。术后尿崩症16例(76.1%),其中2例为长期性尿崩;7例(33.3%)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意识障碍10例(47.6%);垂体功能低下15例(71.4%);癫痫2例(9.5%)。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3例(14.2%)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前影像学的详细检查,合适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及时防治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儿童期颅咽管瘤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5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措施 ,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本组均经 CT或 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1 3例肿瘤获全切除 ;8例次全切除 ;余 4例为部分切除 ,术后无死亡。2 0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 3.6年 ) ,其中 1 7例 (85.0 % )恢复良好 ,3例 (1 5.0 % )肿瘤复发 ,需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对儿童期颅咽管瘤采用 CT或 MRI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手术全切肿瘤往往比较困难。本研究探讨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的14例颅咽管瘤的手术经过与疗效,重点讨论了手术入路技术、肿瘤切除技术和垂体柄的保护技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92.8%),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症状(6例)均较术前好转,术后出现的尿量增多与低钠血症持续3—35天,给予垂体后叶素和常效尿崩停(弥凝)均可控制。结论:经纵裂经终板入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强调全切除儿童颅咽管瘤,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本文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4岁及14岁以下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的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18例(100%),其中先高钠后为低钠血症或者先低钠后高钠者14例(77.78%)、单纯低钠血症3例(16.67%)、单纯高钠血症1例(5.55%);垂体功能低下18例(100%);术后出现尿崩症18例(100%),术后半年内尿量均恢复正常;高热13例(72.22%);癫痫发作10例(55.56%);额部硬膜下积液7例(38.89%);意识障碍5例(27.78%),经处理后出院前神志均转清醒;生命体征异常3例(均为4岁以下的婴幼儿),对症处理后均在48h内恢复平稳。结论: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高热、癫痫等。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均可获得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患者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例颅咽管瘤患儿,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组(22例)和非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组(20例),术后6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检查,行韦氏儿童智力测试(C-WISC),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并分析颅咽管瘤患儿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组患儿的知识、算术、词汇、领悟、图片排列、言语智商(VIQ)和总智商(FIQ)评分均低于非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儿的图形拼接和操作智商(P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岁、肿瘤直径>4cm、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是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的颅咽管瘤患儿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年龄、肿瘤大小、切除程度和术后有否行放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常见症状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咽管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的结果。结果:24例颅咽管瘤患者全切术后放疗6例,复发1例,5a生存率100%。次全切除术后放疗10例,复发2例,5a生存率90%。部分切除加放疗8例,复发4例,5a生存率62.5%。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加放疗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的预后与手术切除的程度及放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Recently,theimportanceofEBVinTCLpathogenesiswasnoticedmoreandmore.1Further,ithasbendiscoveredthatTCLswithEBVinfectionoftenexp...  相似文献   

12.
5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56例肝细胞性肝癌(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其中6例行填塞术,13例行单纯缝合术,8例行肝固有动脉或造反性肝动脉结扎术,18例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11例行肝切除术。结果:1)手术止血率:平均为93.0%(52/56),其中填塞术为66.7%(4/6),缝合术为74.6%(11/13),肝动脉结扎术为100%(8/8),肝动脉化学栓塞术为94.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5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鼻咽癌患者624例,发生放射性脑病56例,发病率8.97%(56/624),中位潜伏期41个月(6~79个月)。好发部位为双侧颞叶。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但易于反复,经多次住院,生活质量差。56例患者中50例完成随访,6例失访,36例存活,14例死亡。结论: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与肿瘤分期、放射剂量、二程放疗、照射野设计及放疗方式相关。动态MRI检查可早期诊断,但治疗效果欠佳,提前预防是防治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1983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56例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直肠指检、B超、CT、MRI及PSA检查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临床症状中排尿不畅47例(83.9%),血尿9例(16.1%),尿潴留6例(10.7%),腰骶部疼痛6例,体检PSA升高6例,明显消瘦4例(7.1%),贫血4例,腹部包块1例(1.8%);直肠指检56例,阳性率91.1%;B超检查45例,异常回声改变33例(73.3%);CT检查10例,阳性率70%;MRI检查25例,阳性率76%;PSA检查36例,30例高于正常值(83.3%).结论直肠指检、影象学检查、PSA测定及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级别胶质瘤的手术和术后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术后同步放化疗及6个周期以上的替莫唑胺化疗,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6例患者手术全切除10例(17.9%),次全切除35例(62.5%),部分切除11例(19.6%)。分子病理提示IDH1132H突变19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20例。随访过程中13例未见明显复发;35例复发;1例出现脊髓的多发转移灶;7例出现放射性脑损伤,其中3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保守治疗。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6.1%、50.0%和32.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1%、39.3%和25.0%。结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不佳,术后残留、复发、转移和放射性损伤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患者。  相似文献   

16.
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诊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un JP  Xiang J  Hou JH  Tian QH  Fu J 《癌症》2005,24(9):1140-1143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是恶性度及死亡率高的少见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目前常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触突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蛋白(chromograninA,CgA)标记协助诊断,本项目拟研究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把CD56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标记分子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小细胞癌病例标本共80例,包括肺原发病例42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20例;食管原发病例21例,结直肠原发病例17例。另外随机选取肺非小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肺鳞癌26例,肺腺111癌1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所有标本用CD56,NSE,Syn,CgA,CK和E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56在肺小细胞癌肿瘤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在肺非小细胞癌中阳性率,其在肺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90.5%(38/42),转移灶为90.0%(18/20),其在肺非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7.8%(3/38),转移灶为3.5%(1/28)(H=85.731,P<0.001),它在小细胞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NSE,CgA,CK与EMA的阳性率,其阳性率分别为:CD5686.3%(69/80),Syn78.8%(63/80),CgA73.8%(59/80),EMA66.3%(53/80),CK61.3%(49/80),NSE56.3%(45/80)(H=38.871,P<0.001)。CD56在肺、食管及结直肠小细胞癌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其阳性率分别为肺90.5%(38/42),食管81.0%(17/21),结直肠82.4%(14/17)(H=1.651,P=0.438)。结论: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无论是原发灶还是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率均高,且无器官特异性;CD56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5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2年11月至2003年2月经胸腔镜诊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56例,其中术前首诊为良性病变者20例(35.7%),经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术46例,楔形切除术8例,肺段切除术2例.结果:56例中2例转开胸手术,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确诊率100%,显著高于术前的64.3%,P<0.01.其中4例术后病理分期上升为Ⅱ期(T1N1M0 2例,T2N1M0 2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100%.结论:胸腔镜技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病理分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癌的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诊治的56例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16例(28.6%)、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诊断29例(51.8%),其余11例(19.6%)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2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锥体叶切除十对侧甲状腺次全切术,1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2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随访56例,随访时间4个月~15年,自然死亡2例、复发1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癌容易误诊,术前仔细触诊囊性肿块、B超及CT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术甲仔细探查肿块周边可疑组织,结合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囊腺癌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