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 cancer,OBC)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OB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78·70%,与我院同期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5·94%(2099/2764)相似。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OBC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497-1498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1496-1497
回顾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6例隐匿性乳腺癌(O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所有病例腋下肿物均经切检病理确诊。乳腺钼靶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乳房彩超检查1例诊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28例,乳腺癌根治术4例,保留乳房手术2例,腋窝淋巴结清除加全乳放疗2例。30例患者获得随访,15例生存时间>5年。回顾分析结果提示,对腋下肿块应行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乳腺钼靶、彩超及腋下肿物激素受体检测有一定价值;乳腺核磁共振扫描能够提高OBC的检出率。手术方式宜采用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后全乳照射,并辅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OBC发病率较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而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OB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08-27-2015-01-23收治的OBC患者9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7岁,中位年龄52岁.本组均因腋下无痛性肿块而就诊,穿刺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OBC,3例经全乳连续切片发现原发癌灶.TNM分期:T0N1M05例,T0N2M01例,T0N3M03例.全组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除1例死亡外均无瘤生存至今,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O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隐匿,但预后好.以腋下无痛性肿物而就诊的中老年女性应考虑OBC的可能.穿刺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确诊.乳腺MR是术前筛查乳腺内原发灶的最敏感方法.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后加做全身的辅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隐性乳腺癌的诊治(附6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隐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检诊规范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隐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全组均经腋窝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M4G33检测明确诊断,65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3例行腋窝肿块切除,术后全部辅助放、化疗,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58.12%;术后常规病检原发灶检出率33.8%(22/65),结合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病理原发灶总检出率达86.2%(56/65).结论:对女性腋窝肿块同时排除全身其它部位癌转移者应高度考虑隐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检和免疫组化M4G3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根治术标本宜行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以提高原发癌灶检出率,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助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对我市 1986~ 1999年的 15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率 66 7% ,5年生存率 46 7% ,Ⅳ期 2例均在 1年内死亡 ,接受标准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0 %和 44 4%。男性乳腺癌预后较差 ,其治疗方法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u H  Yang MT  Rong TH  Long H  Ou W 《癌症》2002,21(5):541-543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是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本文拟就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探讨。方法:选择自1990年5月-2001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收治的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的0.59%,临床症状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体查双乳均未解及明显肿块。术前行腋下肿块或细针穿刺,均找到癌细胞。本组全作乳腺钼靶X线照片,1例考虑乳腺癌可能。3例作双乳B超检查,1例考虑乳腺癌。本组5例行Halsted根治术,2例行良改根治术,术后4例在乳腺大体标本找到原发病灶,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导管内癌。术后2例予辅助化疗加放疗,5例予辅助化疗,4例予口服三苯氧胺治疗。本组全部随访,均仍生存,3例生存巳超过2年半,最长1例生存巳达7年。结论:临床上对女性腋窝肿块应高度警惕隐性乳腺癌的可能,术前予细针穿刺、腋下肿块活检(或加ER、PR检测)对帮助诊断有好处;乳腺钼靶照片和乳腺B超对乳腺原发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多需术后乳腺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确诊。治疗方法多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预后优于或相似于乳腺内肿块且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新辅助化疗探讨颈、胸联合根治术在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例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行2~3周化疗(CAF或CMF方案),发现原发肿瘤及锁骨上淋巴结均缩小后,同时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和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继续给予综合治疗.结果:联合根治术后,全部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无肉眼肿瘤残留.共切除锁骨上淋巴结142枚,平均11.8枚,其中转移116枚,平均9.7枚.最多的患者淋巴结切除20/21(+),平均转移率达81.7%.乳腺腋窝清除术中切除淋巴结290枚,平均24.1枚,其中转移204枚.1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右乳腺内下及中下髓样癌,腋下淋巴结为0/19,而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术后转移情况为1/4(+),属于跳跃性转移.结论:结合新辅助化疗实行联合根治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ou Z  Shao Y  Zhao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35-236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男性乳腺癌32例,中位年龄54岁。分析了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Ⅰ期7例,Ⅱ期17例,Ⅲ期7例,Ⅳ期1例。32例患者中,31例有乳腺肿块。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7.1%。总5年生存率65.6%,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及66.7%,非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对于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首选改良根治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辅以放射治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9.
周红  刘光德 《中国肿瘤》2009,9(5):428-43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总结72例乳腺肿块高频二维超声声像图形态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超声诊断及腋窝超声扫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为乳腺肿块72例患者中,69例为乳腺癌,2例为乳腺纤维腺病,1例为叶状肿瘤;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2例均确诊为乳腺导管癌:超声诊断为瘤样增生的1例确诊为原位癌。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69例中,67例(93.1%)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部分(47例)边缘呈蟹足样或锯齿状改变,64例(88.9%)内部回声不均匀,45例(62.5%1内部有钙化点,51例(70.8%)有强回声边带。彩色多普勒频谱特征表现肿瘤内血流信号多数是Ⅱ级~Ⅲ级,PSV平均22.7±10.5cm/s,RI≥0.7的肿瘤占87.5%。结合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3.1%。腋下淋巴结转移31例,诊断正确率93.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符合率高:区域淋巴结扫查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进一步确诊及术前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癌 (BC)合并派杰氏病 (PD)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统计 195 8~ 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 34例 ,从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分期和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 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 0 .9% ,可分为乳头病变组和乳腺肿块组 ,高发年龄 35~ 5 5岁 ,近年来就诊人数下降 ,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头病变组经病理证实 ,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转移率均为 2 6 .7% ;5 ,10 ,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93.1%、78.1%和 6 7.0 %。乳腺肿块组经病理证实 ,腋窝淋巴结阳性率 5 2 .6 % ,远处转移率 42 .1% ;5 ,10 ,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5 %、5 3.8%和 5 3.8%。结论 乳腺派杰氏病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与乳腺癌同时存在 ,病变局限于乳头的患者的预后优于合并乳腺包块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及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的变化,探讨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与乳腺癌手术及放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去除吸烟以及年龄对HPRT基因突变频率的影响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数为1.118×10-3,高于对照组均数1.040×10-3,t=6.848,P<0.01;乳腺癌患者手术后HPRT突变频率均数1.103×10-3,与手术前HPRT突变频率均数1.118×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P>0.05。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数为1.187×10-3,高于放疗前均数1.103×10-3,t=7.179,P<0.01。结论: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可能适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和生物学检测,也有可能作为放疗损伤的生物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3个(1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I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 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 3个(1 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初治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导向活检在可疑小乳腺癌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needle biopsy,US-CNB)在可疑小乳腺癌(<2cm)肿块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对50例可疑为乳腺癌的小肿块行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其病理诊断结果与手术切除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引导50个病灶中45个为恶性,5个为良性,术后活检证实2个假阴性,穿刺活检诊断阳性率为95.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US-CNB是一种安全、准确、微创的操作,其诊断阳性率与穿刺针数、病变大小、病变组织类型等密切相关,诊断后应强调对良性病例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术前行钼靶摄片和(或)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共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术前行细针穿刺,阳性率78.4%,假阴性率21.6%.165例钼靶摄片患者中,阳性率为70.9%,假阴性率29.1%.联合检查93例,阳性率93.5%,假阴性率6.5%.钼靶摄片和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摄片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是术前诊断乳腺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53、Ki-67和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42例TNBC患者为TNBC组,随机抽取同期非TNBC42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p53、Ki-67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p53在TNBC组的表达率为76.19%(32/42),对照组为54.76%(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Ki-67在TNBC组的表达率为85.71%(36/42),对照组为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E-cadherin在TNBC组的表达率为45.24%(19/42),对照组为66.67%(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p53、Ki-67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TNBC预后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原位治疗乳腺癌后病理变化特点,判断HIFU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乳腺癌病人23例,术前1作HIFU治疗。术后作病理、电镜检查。结果 HIFU治疗靶区能完全覆盖乳腺癌包块,靶区内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达乳腺癌包块外边2cm,靶区外无癌组织残留。经HIFU治疗后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明显,窦组织细胞明显增生。结论 HIFU能体外原位杀死乳腺癌组织,为正直的无创伤性保乳治疗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术前行钼靶摄片和(或)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共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术前行细针穿刺,阳性率78.4%,假阴性率21.6%.165例钼靶摄片患者中,阳性率为70.9%,假阴性率29.1%.联合检查93例,阳性率93.5%,假阴性率6.5%.钼靶摄片和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摄片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是术前诊断乳腺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