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2个周期及以上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总反应率(ORR)评价其疗效,主要包括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同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7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ORR达63.0%,其中2例患者达到CR,4例达到VGPR,11例达到PR,中位反应时间54天。伊沙佐米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未导致停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未加重。结论:在此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伊沙佐米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用于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接受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抗BCMA CAR-T治疗后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RRMM接受抗BCMA CAR-T治疗,复发后应用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8周后达到部分缓解(PR),治疗后12周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过性输注反应外,未出现感染等其他不良反应。至截稿前已维持VGPR 4个月余。结论: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用于抗BCMA CAR-T治疗后RRMM是安全的,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接受来那度胺联合抗BCMA CAR-T治疗的RR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2015年10月确诊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MM),接受包括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方案化疗10个疗程后缓解,随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4个月MM复发,采用多种化疗方案及鼠源和人源抗BCMA CAR-T治疗,病情持续进展。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后,-1天服用来那度胺,次日输注人源抗BCMA CAR-T,输注后发生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对症治疗后缓解。抗BCMA CAR-T治疗后14 d原发病评估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至截稿前已维持VGPR 3个多月。结论:来那度胺联合抗BCMA CAR-T治疗RRMM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总结BTD与MPT方案序贯治疗新诊断的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BTD、MPT方案序贯治疗的新诊断非移植MM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TD方案诱导治疗至少2个疗程,达到部分缓解(PR)及其以上疗效后,改用MPT方案巩固治疗至少2个疗程,再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复发、进展。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BTD方案诱导治疗的36例MM患者中,7例(19.4 %)获得完全缓解(CR),8例(22.2 %)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4例(38.9 %)获得PR,总缓解(OR)率为80.6 %。29例有效(CR+VGPR+PR)患者应用MPT方案维持治疗,1例VGPR患者获得CR,3例PR患者获得VGPR,4例(1例既往CR,1例VGPR,2例PR)出现复发进展,其余患者病情平稳。在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25例患者中,3例出现进展,其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中位随访16.5(2~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获得,预期1年生存率为86.0 %,3年生存率为77.0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胃肠道反应、贫血、感染、便秘、疲乏、皮疹等。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BTD、MPT方案序贯治疗可以用于新诊断的非移植MM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两种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MM患者采用改良及标准DT-Vel方法。结果:16例改良DT-Vel方案的患者,4例CR,5例PR,3例VGPR,2例MR,2例未评价,ORR为75.0%。相较18例标准DT-Vel方案患者4例CR,6例PR,4例VGPR,4 例MR,ORR为7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DT-Vel方案与标准DT-Vel方案疗效相当,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MM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二线后(含三线、四线、五线)化疗方案治疗以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二线后化疗方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1例,入组患者均接受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方案进行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停止,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完成治疗周期数共计99次,平均每人为3次。所有患者皆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的患者1例(3.2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者17例(54.84%),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者13例(41.94%);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23%,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5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1.53个月(95% CI:0.921~2.139)。无3~4度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以雷替曲塞为基础进行二线后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BR高,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1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希罗达(2510mg/m^2,每天1次,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单药治疗2-4个周期。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1种以上化疗方案的化疗,其中7例患者接受过阿霉素和(或)紫杉醇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3例接受了希罗达2个周期化疗,7例完成4个周期化疗。PR3例,MR1例,SD1例,PD5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皮肤色素沉着、厌食、疲劳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患者,其中腹泻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总胆红素升高4例。结论 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有望成为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1.1 mg/m2,第0、3、7、10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从50 mg/d开始逐渐加量至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化疗方案根据每疗程患者情况选择MP、VAD或AD方案。28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以上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维持治疗。采用2006年MM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观察疗效,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个月,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8 %,其中完全缓解(CR)率48.6 %,良好的部分缓解(VGPR )率17.1 %,PR率17.1 %。3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92 %和72.41 %。达PR以上疗效患者的OS率高于未达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及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主要包括乏力(3/35)、恶心、呕吐(8/35)、便秘(4/35)和周围神经病变(3/35)。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缺乏(10/35)和血小板减少(8/35)。结论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PFS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泊马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PCD方案治疗的20例复发难治MM患者临床资料, 并选取同期29例采用其他方案(包括DECP方案13例、VCD方案16例)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4个周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 20例PCD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70.0%(14/20)和85.0%(17/20), 其中完全缓解(CR)5例, 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 部分缓解(PR)5例, 微小缓解(MR)3例, 疾病稳定(SD)2例, 疾病进展(PD)1例;29例对照组患者的ORR和CBR分别为41.4%(12/29)和65.5%(19/29), 其中CR 2例, VGPR 3例, PR 7例, MR 7例, SD 5例, PD 5例;两组O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 P=0.048), C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 P=0.129)。两组肾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异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沙利度胺(V-C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V-CMPT方案进行治疗的24例初治和复发难治MM患者资料,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M蛋白鉴定以及其他血液学指标评价病情及疗效。结果 初治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例、轻微缓解(MR)1例;复发难治的15例患者中,CR2例、接近完全缓解(nCR)2例、PR 3例、MR 6例、无变化(NC)2例;两组间总缓解率(ORR)(P=0.511)及CR/nCR率(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CR/nCR率29.2 %(7/24),ORR达到91.7%(22/24)。2个周期V-CMPT化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经对症处理或间歇期停药多好转,不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结论 V-CMPT方案对初治和复发难治性MM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明显改善血液学指标,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均阴性,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具体用药为: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观察肿瘤进展时间。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获完全缓解(CR)1例(3.1%),部分缓解(PR)10例 (31.2%),稳定(SD)12例(37.5%),进展(PD)9例(28.1%),总有效率(CR+PR)为34.4%(11/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9.0%,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转移性或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者共11例,选择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每2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1例中10例患者为三线治疗,1例患者为四线治疗。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例(36%),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45%),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例(18%)。ORR为36%(4例),DCR为82%(9例),中位PFS 6.3个月(3.0~10.6个月)。安全性评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27%)、血小板减少(2例,18%)、总胆红素升高(1例,9%)、间接胆红素升高(1例,9%)。结论: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化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 2009年 1 月至 2014年 12 月期间我们观察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出现转移的晚期骨肉瘤患者,行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100 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如达到PR及SD的患者继续行原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CR),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14例;有效率(RR)为16.7%,病控制率(DCR)为5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限制性骨髓抑制,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和过敏反应,2例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刘涵  李峻岭 《癌症进展》2016,14(4):346-349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三线或多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替吉奥单药80 mg/(m2· d),每天早晚分服,连用21 d,休息7 d,1个周期为28 d,每两个周期对不良反应以及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以及疾病进展(PD)的患者数分别为0例、3例(7.5%)、22例(55%)、15例(37.5%),客观缓解率(ORR)为7.5%(3/40),疾病控制率(DCR)为62.5%(25/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6个月(95%CI 2.1~4.9),治疗后30%的患者体力状态有所改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9例(72.5%)、厌食28例(70%)、乏力28例(70%)、白细胞减少18例(45%)、血小板减少11例(27.5%)、贫血9例(22.5%),且仅有2例为3级白细胞减少,其他均为1~2级骨髓抑制;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或死亡。结论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同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有效改善,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联用洛铂(LBP)与长春瑞滨(NV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两个周期以上.结果 60例患者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的例数分别为18例、21例、11例和2例.总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7.7%和75.5%.主要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毒性作用.结论 洛铂联合长春瑞滨作为NSCLC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在耐受范围,可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 BD 方案和 VAD -T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4例和38例患者分别用硼替佐米联合的 BD 方案治疗和沙利度胺联合的 VAD -T 方案治疗。每例患者接受同一方案治疗至少4个疗程。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并按 WHO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观察毒副反应。结果:BD 方案组中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非常好地部分缓解(VGPR)11例,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2例,总有效率(CR +VGPR +PR)91.7%;VAD -T方案组38例患者中 CR 1例,VGPR 3例,PR 18例,SD 11例,病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57.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呕吐、便秘、感染、血小板减少、静脉血栓等,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缓解、减轻。BD 方案组患者毒副反应较 VAD -T 方案组患者重,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与 VAD -T 方案相比,BD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 MM更有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BD方案的预后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EP)序贯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在疾病稳定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EP方案化疗2个周期,且疗效评估稳定.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序贯IP方案治疗者25例为EP+IP组,继续应用EP方案治疗者30例为EP组,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4个周期化疗,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55例患者中,EP+IP组CR 0例,PR 17例,SD 6例,PD 2例,ORR为68.0%;EP组CR 0例,PR 8例,SD 17例,PD 5例,ORR为26.7%;EP+IP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0个月,OS为16.0个月;EP组患者的中位FPS为5.0个月,OS为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和消化道不良反应,EP+IP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IP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高于EP方案组,但多为1~2级,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EP方案疗效评估稳定的患者,序贯IP方案化疗优于继续应用EP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张晶晶  王亚兰 《癌症进展》2021,19(7):710-714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观察用药后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40%(4/10),DCR为90%(9/10),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15~6.8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作为二线以上治疗方案的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2个部位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治疗2个以上部位转移患者的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发生1例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化疗对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9.
李青  李玉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53-855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和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CD组及VA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PCD组治疗后部分缓解及以上的有效率达42.9%,而VAD组仅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初治患者中反应良好的患者(CR和VGPR)PCD组为50.0%,VAD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疱疹感染、血细胞减少及乏力腹胀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PCD组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较V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特别是对于初治患者PCD方案能明显提高缓解率,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硼替佐米的神经毒性,必要时应减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